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了政权的无产阶级在短短的七十二天里如何对待剥夺者?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曾说过;“无产阶级在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一些史学工作者以此为据,认为巴黎公社没有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私有财产权产生了新观念,理论界承认贫富差异的合理性,强调私有财产权的重要性,官民的私有观念增强。宋政府依法维护私有财产的处分继承权和买卖权,对民间无主、遗弃、埋藏、遗失财产给与充分的尊重与保护。在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时,宋代朝廷通常以民众的利益为先,有时甚至牺牲官方利益。作为国家意志,宋代对于私有财产的立法保护,通常与官有财产处于同等法律地位。宋政权对私有财产权的剥夺分依法剥夺和非法剥夺,其中非法剥夺更普遍、更严重,但法理上是禁止非法剥夺私有财产的。两宋时期,一般情况下民间私有财产权有基本保障,促进着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发达。宋代私有财产权仍处于萌芽状态。私有财产权不容他人侵犯,但官方可以侵犯,在专制体制下,没有真正的私有财产权,只有财产使用权。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陈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对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性质、改革的任务、改革成败的评判标准等重要问题都有明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论述。邓小平、陈云都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并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  相似文献   

4.
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从反法西斯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到1948年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延续了近四年之久的时间。与通过武装起义一举夺取政权的俄国十月革命或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长期国内战争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没有采取急风骤雨式的革命行动,砸碎旧的国家机器,而是比较平稳地、逐步地剥夺资产阶级手中的权力,最后完全战胜资产阶级,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笔者把这种有别于“暴烈”方式的逐步演进的方式称作渐进的方式。这是东欧国家由民族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一个主要历史特点。东欧无产阶级是怎样通过渐进的革命形式夺取国家政权的,这种渐进方式为何能以在东欧获得成功,我们应怎样评价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尚无系统研究。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嚼史余津     
《史记》里有一则《货殖列传》,其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首先将秦朝的老贵族做为重点打击对象,把他们驱赶出“关中”,流放到外地去,且剥夺他们的一切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等于“扫地出门”。这  相似文献   

6.
清朝初年,巩固新生政权面临的任务繁重:要应对游牧民族不断的叛乱,要重建驿传体系,要理顺民族关系等等。凡此种种问题均与马政休戚相关,建立完善马政体系,成为新兴的满清政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抗战前晋察冀村政权掌握在以地主士绅为主的少数人手里,主要职责是完成官府交给的催征钱粮、征收摊款等任务。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村政权进行了成功的革命性改造,确立了以中共为核心的、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三位一体”的新型民主村政权。由此,村政权的职能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由过去的攫取社会资源,变为支援抗战、改善民生、服务社会。新政权、新权威、新村治,边区社会治理走出了以往的困境、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对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美同盟关系对日本政治与外交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野田政权以重塑日美关系为支撑,改善同大国和周边国家关系,调整民主党的战略,谋求日本政治稳定的动向尤其显著。在政权面临再交替挑战的微妙时期,日美关系的调试承载着美日多方面的诉求。野田政权与奥巴马政权以四大课题为核心,对日美关系进行战略性安排、策略性地修复,其实质在于解决或跨越难题达成双赢,稳定和强化政治支持谋求长期政权。  相似文献   

9.
论南宋宣抚使和制置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南宋初年军事行动的需要,宋政权建立了多种管理数路兵马防务并兼管民事的机构。其中以制置使和宣抚使为长官的机构,在绍兴五年之后,已在四川、京湖和江淮地区形成较稳定的辖区范围,并成为辖区内最高军事民政长官。但是,通过剥夺监司和总领的权力,其在民事和财政上的职权于绍兴五年之后一直呈现逐渐扩张之趋势。制置使和宣抚使是宋政权加强军事防御的产物,但它们增加了地方行政层级,导致中央集权的力度减弱。本文并讨论了与制置使、宣抚使相关的其它制度,分析了四川、京湖、江淮三大制置使、宣抚使辖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没有掌握国家政权,党只能直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只能运用直接的领导方式,即所谓"一元化"的领导方式实行党的政治领导。村级党组织领导作用主要围绕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个革命的中心任务展开,组织和动员民众摧毁旧有乡村制度的安排和建立新制度,树立党在农村社会的领导权威和重建乡村秩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借用戈尔茨在研究印尼爪哇农业时所运用的"内卷化"概念,黄宗智与杜赞奇基于中国乡村史的研究分别提出了"农业内卷化"概念和"国家政权内卷化"概念。"农业内卷化"概念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已经陷入"过密化"陷阱,现代工业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国家政权内卷化"概念认为,20世纪中前期国家政权的现代化建设不仅没有实现乡村资源的现代整合,反而造成普遍动乱。"内卷化"的解释体系产生了广泛影响,然而,其实早在20世纪前期中国学者已经指出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过密化"问题,并得出依靠现代工业解决这一弊病的结论;他们还提出,当时国家政权对农村影响的扩大,不但未能完成既定目标,反而动摇了国家政权的合法性,乡村权力结构的异化也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失序。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东北地区成为日本战争经济所需的重要战略物资的供给基地。为满足日本的战争需要,伪满政权采取了一系列金融管制措施,使得日伪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金融统制较此前更加严酷。本文从统一汇兑巩固“元元等价”、统制资金促进战争产业发展、强制储蓄直接剥夺劳动收入、管制利率强迫共同融资削弱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改革《满洲中央银行法》消除央行独立性等角度全面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如何强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金融统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关于人民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国家学说创造性的发展,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革命的政权建设问题,它既不同于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形式,又不完全同于前苏联的政权形式,它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融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为一体,解决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政权建设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革命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有关满族入关前社会性质的几个问题姜相顺关于满族人关前的社会性质,我国史学界长期争论未能解决,特别是围绕着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的社会性质问题,分歧较大,究竟是封建政权,还是奴隶制政权,至目前尚未能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对有关满族入关前社会性质的几...  相似文献   

15.
1.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有些父母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不顾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剥夺他们玩耍的时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用成人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靖难之役后,巩固新政权的合法性成为了摆在明成祖面前的重要任务,而对于开国功臣家族的处置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开国功臣家族或者从被打压到被拉拢,或者从被拉拢到被打压,或者被大力拉拢,或者被创立为新的家族,各家族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变化,而新政权的合法性也得到了巩固。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尤其是军阀政治时期,军阀政权对乡村进行掠夺性剥夺,加之兵匪纵横,使整个社会由于缺乏现代动员方式,导致现代国家的基层防卫体系在乡村地区极为薄弱。在此背景下,以红枪会为代表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在民国时期尤其是在军阀政治时期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一时成为当时农民反抗军阀、抵御土匪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宗教仪式与神秘性成为红枪会社会动员的一种有力工具与主要特征,而自卫与动乱则是红枪会在这一时期带给乡村社会的两面。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建立殖民统治的“新国家”,极力策动内蒙部分上层人物、分裂分子组织武装,乘机暴乱,大搞民族分裂的“独立”、“自治”运动。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为稳定殖民统治,对内蒙古地区的管理形式采取了以蒙古“王公为中心”体制的所谓“民族自治”的怀柔政策。当伪满洲国各级政权完全控制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便开始废除传统的蒙古王公制度,实行“特权奉上”,蒙古王公享受了两个多世纪的特权被彻底剥夺。  相似文献   

19.
按照马克思经典理论,农民是分散的,中共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的实践是通过在动员中不断提高基层政权,尤其是乡政权的效能来动员和组织农民。在陕甘宁边区,动员最初大多是指向经济内涵,主要包括农民的财物、人力与畜力,即对农民负担的动员。负担重不重,公平不公平,是边区政府与农民对动员的两个共同的关切。经济动员一旦出现问题,则通过政治上相应的举措进行补救,政治和经济相辅相成,成为动员的两翼。陕甘宁边区动员的展开逻辑,是从不正规动员到正规动员,再到累进税制。动员在初期主要是临时的不正规动员,劳师动众,浪费民力又效率不高,此后虽然作为正规动员的救国公粮等制度开始发挥作用,但不正规动员仍占有相当比重。为解决不正规动员的问题,边区政府开始着力解决边区"头重脚轻"的政权结构,充实加强乡政权,并努力把乡政权工作正规化、经常化。在充实乡政权取得一定成效后,边区走上了从动员转向累进税收的正道,从而真正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为抗战的胜利和政权的巩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初叶成立的德川幕府,是日本历代中最为彻底地确立了武家对全国的统治体制的武士政权,但在对天皇、朝廷这个古代律令国家体制残余的政策上,它一方面彻底地剥夺了后者的一切实权,另一方面却又将之作为一种国家机构的形式而保存下来,表现出了明显的矛盾性。因而,就形成了这一时期日本国家形态的显著特征:在政治上毫无实权的天皇却仍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君主”的形态。这一现象,与武士阶级中的传统天皇观念有着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