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勃因写下《滕王阁序》而名震文坛,更因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获得了“神童”的美誉。凡读过初中的人,恐怕都知道这段文坛佳话。然而,清末封疆大吏张之洞,十一岁就写出了文笔优美的《半山亭记》,却遗憾地鲜有人知。清道光二十八(1848年)年,兴义府(今安龙县)知府张钱捐资在加高安龙抬提堤面的同时,于招堤北端金曼山上涵虚阁旁增建了一座石木结构的“半山亭”。堤、事竣工后,是年七月十六日,张在半山亭上大宴宾朋。席间,张邀请群僚著文纪之。宾朋们个个摩拳擦掌,欲显身手,拟著文或作诗以纪其事。这…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安龙的招堤以荷花而闻名,有“十里香风红粉聚,采莲歌动采莲船”(出自清代贵州诗人张国华的竹枝词)的雅誉。招堤之中有个半山亭,清代以来墨宝无数,赋予了这里丰富的人文内涵。山门之上,“忽惊华构依岩出,不断海风吹月来”的楹联,形象地描绘了半山亭的绝美景致。这副楹联的作者是清代诗人、兴义府最后一任知府聂树楷。聂树楷的一生颇为传奇,尤其是与安龙的交集,成就了他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相似文献   

3.
南祸始末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春,袁祖铭“定黔”成功。刘显世不甘被逐,便指使其家族为扩充实力,不惜收纳亡命,招引广西散军土匪入黔;袁祖铭的父亲袁干臣企图以利害关系诱使桂匪接收改编,终于导致桂匪肆意洗劫安龙县城,掳掠妇女、钱财。此次奇祸,给安龙人民带来空前大灾难,民间称之为“广匪抢安龙”,亦称“南祸”(时安龙县名南笼县)。今将我们在编写县志中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又一隋碑傅振伦《文物春秋》1996年2期载河北省现有隋碑4通。今检阅1930年《地学杂志》18卷4期拙作《易县燕下都考古记》中还载解村镇国寺亦有开皇十一年马长和等造像记,其文曰:大隋国开皇十一年,易州易县固安凌云乡民,以地居番首,北与沙莫(漠)...  相似文献   

5.
陈璚(1827—1906),字鹿笙,又作六笙、鹿生,号澹园,晚称老鹿,室名随所遇斋。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廪贡。时当世局变乱,陈璃以县城被大成军攻陷而“只身乞师南宁、桂林,转战郡县,获陈开,旋佐蒋益澧、曾国荃诸军,掌奏记,文精事当,常在股肱,积阶至记名道”(民国《贵县志·陈璃传》)。同治四年(1865),[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夏日,正是艳压群芳的荷花盛开之际。’98贵州安龙首届荷花节不失时机地在荷城(安龙别称龙城,也称荷城)风景区招堤举行。那里是“十里望荷撑绿伞,百亩莲花铺锦绣”之地,正如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人招堤,但见红荷翠叶在碧波上亭亭玉立,清香四溢,令人顿有“莲花池畔暑风凉”之感,陶然欲醉。安龙是个历史古城,明永历六年(165)二月,明朝最末一个皇帝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从广西迁入安龙,把这里作为陪都,建立政治军事指挥中心,进行了四年抗清复明斗争。位于安龙城东北的招堤、破塘海子、绿海…  相似文献   

7.
白鹿洞书院的建筑自唐至民国,曾有“九毁十兴”之说,但小的兴废维修远远超过此数。从北宋开始已经有重建和维修的碑记,最早的要数北宋皇枯五年(!053)南康知军郭祥正的《白底洞书堂记)。但元代之前的碑记,除见诸文献外,尚未见其碑石。一、明代的重建与维修明代以来的重建与维修碑记,计有屋宇重建维修,桥梁重建维修以及亭台重建与维修。(一)屋宇重建与维修明代屋宇重建与维修计十一次,有碑记十四篇,现存碑七通,遗佚七通。现存碑七通1、胡严:重建白鹿洞书院记(明正统七年)(图一)。2、李龄:重修白鹿洞书院记(明成化M年…  相似文献   

8.
《湖南文史》2010,(3):54-54
浙江海宁县公民于本年(1919年)六月十一目在该县城隍庙召开公民大会,到者数百人,有倡议为陆宗舆立卖国贼碑者(以陆系海宁人),群众响应,当时掷捐银钱,以为立碑之资,事随成。记立碑三处:一在海宁大东门外钱塘江边占龟塔旁,一在北门城关,一在城隍庙外东墙下。  相似文献   

9.
《元刊琵琶记》第七出生、末合唱[前胜]有句云:“荣归去,绿绶新,休教妻嫂笑苏秦。”钱南杨先生为“绿绶”作注云:“‘绶’,印带。汉制:二千石已上,银印绿绶,见《汉书·百官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O年版《元刊琵琶记校注》第53页)查《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云:“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43页)钱注将“绿绶”等同于“青绶”,恐有误。同是《汉书·百富公卿表上》,云:“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  相似文献   

10.
(一)王国维的《观堂集林》(中华书局版)附有《观堂别集》,其卷二第二十一页,有《明程忠宣印跋》一文。全文如下:此明程忠室印,文云:“少师临桂郡侯行军章”。案:《明史·本传)}但记公封临桂伯,不记进侯爵事。公以顺治三年保桂林功封伯,其进侯爵,亦当因顺治五年再守桂林之功也。吴梅村《杂感》第二十一首咏忠宣云:“万里从王拥节族,通侯青史姓名高”,与此印合,真诗史也。前见忠宣“起田氏”三字印,文文肃所刻,边刻有“稼轩太史之命。震益”八字,今藏钱塘吴氏。此未见著录,恐已化去。此纸尚是国初印本,当与“起田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志》2010,(7):41-41
2010年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志》(以下简称《十一运志》)编纂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十一运志》编纂任务,对编纂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政府副秘书长、第十一届全运会组委会专职副秘书长司安民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史志办公室主任刘秋增就《十一运志》编纂方案作了说明,省史志办公室和全运会组委会各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2.
战争是政治最残酷最高的表现形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由战争连缀起来的。有学者作了统计,从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到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的 1260年中,没有战争记载超过20年的只有6次。  相似文献   

13.
鲁屯古墓     
距兴义城30余公里的鲁屯是明清屯堡文化的重镇。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普安世袭千户右所掌印官李文明之子李孝移车鲁屯,遂于是年筑南安千户所城于七孔塘之南延至清康熙六年又设南笼厅于鲁屯。康熙卜六年,南笼厅迁至安龙。李文明世袭千户右所传十一  相似文献   

14.
郦学札记(十一)陈桥驿会稽鸟耘《水经注》几次记及会稽鸟耘的故事,说明这个故事在古代是很有名的。卷一《河水》,经“屈从其东南流,入渤海”注云:“群象以鼻取水洒地,若苍梧、会稽,象耕、鸟耘矣。”卷十三《(水》经“(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注云...  相似文献   

15.
《安龙逸史》与屈大均行文风格不符,应是溪上樵隐调查访问后所作。由于直书南明历史,触犯清讳,受到查禁,流传不广,目前只有嘉业堂本和云图藏本两个体系。该书属于纲目体,纲简目详,层次分明,叙事清晰,要言不烦;史学观念突出纲常伦理和正统观念,以南明永历帝为尽忠对象和正统标准,分别对忠臣李定国和逆臣孙可望作了相反的塑造。由于记事相对可靠,且集中在永历朝,特别是永历在安龙阶段,因此具有独到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以后,隔雍正经乾隆、嘉庆两朝,一个世纪的时间,避暑山在曾经以清政权在北京紫禁城以外另一个政治策源地的重大历史作用而存在。避暑山庄是由康熙帝缔构,康熙四十二年兴工,四十六年初具规模,即被启用,时称“热河行宫”。当时的建制状况,从画家冷枚绘制的《热河行宫全图》可见一斑①。康熙五十年(1711),热河行宫“另辟建前宫”(现称正宫)告成,圣祖正式命名题匾,始有“避暑山庄”之称。并以四字选景标定康熙三十六景,为之绘图、赋诗、作记。清圣祖《御制避暑山庄记》(以下简称“山庄记”),是记述这座…  相似文献   

17.
《洛阳伽蓝记》卷四《追先寺》:“(萧)衍哀而遣之,乃赐钱五百万,金二百斤,银五百斤,锦绣实玩之物不可称数。亲帅百官送於江上,作五言诗赠者百余人,凡见礼敬者如亲(一作此)比。”对于文中“如亲(此)比”,周祖谟、范祥雍均无说,杨勇《校笺》径将“比”字删去(中华书局,2006年,页193)。  相似文献   

18.
剑川石宝山石窟造像记石刻二种:一、张(?)龙阖家造弥勒像阿弥陀佛像记(丰佑天启十一年);二、元改造像记(无年月)。都是解放后新发现的南  相似文献   

19.
庆元背七铁钱铸年考辨张建华南宋庆元年号仅行六年,但同安、蕲春、汉阳三监铸造的庆元通宝小平拆二铁钱背文记年都有作“七”者,记年虽不符实,却属真品无疑。其铸造年代,前贤考为相当庆元七年的嘉泰元年(1201年),之所以仍用庆元年号,并记年作“七”,据析是改...  相似文献   

20.
《大唐西域记》所记中亚里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唐西域记》以记述详实、可靠而为中外学者所称道。然细检玄奘所记中亚行程,仍有诸多疑问之处,如碎叶、千泉、恭御城、赤建国4地的方位,难以与穆斯林著述和考古成果相吻合;碎叶至撒马尔罕(飒秣建),撒马尔罕至布哈拉(安国)的里程,也均有疑问或错乱。笔者经过审慎考辨认为:玄奘所记千泉,与阿拉伯地理学家所记Abarjaj(Bariaj)不能勘合;玄焚所记白水城之方位,与阿拉伯地理学家所记千泉(Abarjaj)相当;而前者所记恭御城,正与后者所记白水城(ISfijab)方位相当;前者所记赤建回方位,与后者所记下努舍疆、《新唐书·西域传》所记新城不能勘合。对于言奖所记中亚行程,笔者也逐地考辨,指出其误。经过考辨,笔者还发现碎叶──但逻斯交通路线,7世纪时与8世纪时有所不一。本文在考辨过程中,对中外学者的研究,也重新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