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有金砖,以金块造型像砖而得名。早在宋代,金砖一词已见于著录。但关于宋代金砖的形制和特征,文献一概阙如,以至后人难以索骥。近年,见有实物及相关著录介绍,宋砖形金块六、七叶,全都早年被截,所幸残存部分形体、铭文大多清晰可辨,兹据实记录在后。  相似文献   

2.
古有金砖,以金块造型像砖而得名。早在宋代,金砖一词已见于著录。但关于宋代金砖的形制和特征,文献一概阙如,以至后人难以索骥。近年,得见宋砖形金块六、七叶,全都早年被截,所幸残存部分形体、铭文大多清晰可辨,兹据实记录在后。  相似文献   

3.
民俗常言:紫禁城的宫殿,旧王府,团城等,都是大方“金砖”墁地。而且,金銮殿“金砖”墁地也是事实,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作的,它只是比一般的方砖略微重点,颜色黑黝,制作精致,配料特殊罢了。有人说“金砖”是在制砖的材料澄泥中加了桐油。另有人说是在制砖的材料澄泥中加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公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普遍实行官府向民间借贷的“公债”制度,包括朝廷的中央财政和地方官府,以地方官府的例子最多。所借包括钱和粮食、绢等物品。借贷的方式,多属强制性的。史料中未见是否支付利息以及偿还期限的记载,只有偿还的诏令和许愿,以及偿还的方式、名目。“公债”几乎全是因为军费,是筹措军费、缓解财政压力的常用手段,而且带有浓郁的专制色彩。然而并无一定之规,制度化程度较低,受到有识之士的指责。官方借贷于民间出于迫不得已,弊端百出,彰显了官方的财政虚弱和巧取豪夺,揭示了宋朝财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古籍《金砖墁地》及《中国古代建筑辞典》载:"金砖"是"专为皇家宫室烧制,最精致的一种地面砖。金砖尺寸多为一尺七至二尺见方,在铺设前要刨磨加工,铺设之后还要烫蜡见光"。现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铺设的都是这种砖。金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加上价格昂贵,雅称"金砖";又因专运北京"京仓",供皇宫专用,故又称"京砖",其使用范围后来逐渐从皇宫走向民间富户。  相似文献   

6.
浙江绍兴素有水乡、桥乡之称,而“桥乡”之美誉的确立,除了因桥梁众多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桥梁悠久的历史。八字桥作为绍兴现存最古老的桥梁在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福建史志》2012,(3):42-42
宋代,闽北有三人号为西山先生。均为名人。他们是李郁、蔡元定、真德秀。  相似文献   

8.
杜斐 《丝绸之路》2012,(20):100-101
作为一个重要群体,“闲人”在宋代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与宋代城市的繁荣、社会存在严重贫富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价值已为人所共知。但如果将它作为文本观察对象,地方志体例的完型及以地方为书写单位的特征是需要进行必要分析与定位的。宋代地方志编纂中,体例由图而志,这一转变表明由文字书写出"地方"或者说将岩石、山川等自在之物在人的经验世界中通过文字生产出来,成为方志重要的表达方式。方志中的"地方"不仅是书写单位,而且也使得每一个地理环境成为一个文本环境。为了构建出"地方",宋代方志形成了较为一贯并且分门别类的框架系统,同时,每一门类又被赋予了价值标准,如此,地方志中的地方社会图式就被传递和构建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钱币铸造的高峰期,以唐玄宗天宝年间为例:当时每年铸币32万贯,北宋从太宗时起就有80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达600余万贯。铸量是唐玄宗时的20倍。宋代币政管理机构大致采取三级管理模式:中央一级,开始归三司管理,元丰改制后,号称“计省”的三  相似文献   

11.
史称“蔡京当政,将以利惑人主,託假绍述,肆为纷更”。在宋徽宗统治期间,蔡京打着继承王安石变法旗号,倡“丰亨豫大”之说,大肆聚敛财富,以讨好徽宗,巩固自己地位。而“铸大钱”大概是蔡京遭到普遍反对的直接原因。蔡京当政期间数次推出“折十钱”,主要有三个品种:1.崇宁元年(1102年)铸“赤仄乌背”御书当十钱;2.大观二年(1108年)铸“漉铜式”当十钱;3.夹锡大钱。  相似文献   

12.
宋代南方地区稻作和麦作都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稻麦复种。然而,稻麦复种在宋代的发展还是有限的。检讨前人用以证明宋代稻麦复种的资料,一些用来证明稻麦复种的史料并不成立,尚不足以得出宋代稻麦复种有“较大发展”或“处于稳定的成熟的发展阶段”的结论。稻、麦在多数情况下还是异地而植,一般为高田种麦,低田种稻。最初的稻麦复种可能出现在麦田上,这是宋代稻作由低田向高田发展的产物。稻麦复种在宋代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存在,但并不普遍。  相似文献   

13.
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宋朝时,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此之外,此时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而其中商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一股"奢侈之风"弥漫于商人的生活之中,从北宋到南宋从未间断的"禁奢令"来看,商人逾礼僭越的现象随处可见,而政府所制定的禁令亦无济于事。那么在宋朝,为什么针对商人的"禁奢令"往往会成为一纸空文呢?  相似文献   

14.
"乞丐"在我国上古文字中,最早是以单音词出现的。"乞"在金文字中的意思是乞求、求讨,同时又可用为反义,指给予。"丐"又作"句"(gai丐)。在甲骨卜辞中多作祭祀用词,指向神灵乞求,如"崇雨,句于河",即雨大成灾,  相似文献   

15.
今年岁次乙酉,依照中国传统就是鸡年,特拓示宋铸雄鸡生肖钱,以飨读,并祈诸君鸡年大吉。所示生肖鸡钱出自我国早期铸造最为精美的一套生肖币.主要特点是动物形象生动,构图饱满,且传世稀少。在收罗宏富的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中仅列蛇、虎二种。就笔井见,目前公私庋藏约为10种,尚缺猴、羊二种。该钱除了钱体厚重,另一个共同点即穿背均为棱穿。为官炉所铸。  相似文献   

16.
郑秀亮 《文史博览》2013,(11):54-54
我国两宋时期,战争频仍,问谍备受青睐,可以说是一个谍战频繁的时代。而作为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京城,聚集了全国重要政府机构,是最接近中枢首脑的地方,因而成为各地间谍的汇聚之地。朝廷为此曾多次下诏,公开招聘京城内外的能人来抓捕间谍,抓到一名赏钱三十万贯,还能够获得一定的功名。而知情不报或掩护间谍者,不单家长要斩首,妻子还会被流放。可见,当时间谍已成为朝廷头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炎 《湖南文史》2011,(3):54-55
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代为加快人口繁衍速度,解决人均寿命短、人口总量不足的社会弊端,通常采用早婚早育的婚姻模式来加以平衡,男子一般在十四五岁、女子一般在十二三岁,就开始考虑婚嫁了。唯独宋朝是个例外。在宋代,男女婚嫁年龄平均推迟到十七八岁,当然,这还应该属于早婚,只是,社会潮流已经开始趋向于晚婚晚育了。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和传统士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折射着古代文人的某些情怀,影响着文人的心态观念。宋代文人尤其偏好茶,他们在品茶中品味人生,追求清雅脱俗、淡泊悠远的精神世界,形成了深沉内敛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潇潇 《神州》2012,(26):219-221
在"尚法"的唐代,楷书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然而进入宋代以后,擅楷书者寥寥。宋朝特殊的历史环境改变了宋人的心态,进而促成了宋人"尚意"的审美标准。从宋朝书法的代表"宋四家"的书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楷书较之行草的薄弱,进而对宋朝楷书式微原因的深入探讨就成为本文的又一重点。  相似文献   

20.
杨逸 《民俗研究》2016,(2):51-58
"礼"与"俗"是宋代家礼的基本范畴。早期道学家多由"以礼论俗"出发,进而要求"因礼废俗",通过礼学考证与道学思辨,批判与抵制各种鄙俚婚俗。同时,宋儒也"以俗合礼",将自以为合乎经义、不害义理的婚俗纳入礼文,进行"合礼化"。在这方面,程颐、司马光导夫先路,吕祖谦集其大成。然而,这种做法却遭到朱熹的反对,其著《家礼》以经义为本,"以礼化俗",赋予古礼以新生。由"复古"到"从俗"而归于"复古",宋儒的家礼立制完成了一个类似"正反合"的圆圈,为考察宋代家礼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