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近由凤阳临淮南关某村民处发现一枚名为“开和通宝”的小平钱,直径25mm。穿7mm,厚1mm,重3g。面背均为黑色,少有微绿,钱文隶书,深峻挺秀,铸工精美,与开元通宝相比,仅“和”、“元”一字之差。  相似文献   

2.
厌胜钱是我们古老的华夏民族特有的产物,它从各个角度真实地记载着古代人自然景观和时代真迹,再现了千百年流传至今优秀灿烂的民俗风情。反映出历代民俗化不断发展与进步。每一枚厌胜钱都叙述着民俗化的历史沧桑。当我们今日收藏研究之时,仿佛昔日历历在  相似文献   

3.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进军围攻成都数十日,刘璋降。此时;刘备已拥有荆、益二州,势力日大。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封为汉中王。翌年,曹丕代汉自立为皇帝,国号“魏”,改元黄初,东汉亡。公元  相似文献   

4.
宋徽宗赵佶(1101~1125年在位)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徽宗时期政局黑暗,经济萧条,赋税沉重,民不聊生。虽然宋徽宗治国无能,但他在艺术方面却是造诣颇深,徽宗在位期间的铸钱工艺及钱文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顶峰,被  相似文献   

5.
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的交通孔道,历来是东西化交汇之地,同时又是一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这就使得新疆的货币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地方性。  相似文献   

6.
《安徽钱币》2003,(4):38-38
  相似文献   

7.
8.
吴筹中  吴旦敏 《安徽钱币》2001,(2):22-22,25
历史上有唐代的“飞钱”,钞集中有实物“飞票”,“飞票”上印有“飞到即付”字样,以及在该票“商务会”的图章上盖上一个“飞”字,这张纸币在我钞集中仅此一张,而且在其他同好处未见过,可见是一张较为珍贵而罕少的纸币,故撰此小文并附图,与同好们共同研究及观赏。  相似文献   

9.
当时有人把广东的婚嫁习俗称为“买卖式”的,因为凡是婚嫁,总要跟“钱”有关一一小编我孤陋寡闻,日前拜访未来岳母时方才知道,客家话中嫁女至今依然是叫“卖女”——礼金需多少,礼饼有几担,金猪要几只?接下来的文定礼、纳采礼、亲迎礼等等,一桩桩接二连三,非闹得天翻地覆不可。  相似文献   

10.
韩兵 《钱币博览》2004,(1):41-41
花钱是民间对所有不作货币流通而具有钱币形态的钱的通称。我国古代花钱是古代钱币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咒语钱、吉祥钱、生肖钱、钱钱、马钱、秘戏钱等。其中,咒语钱的钱和图案表达了我国历代人民祈求驱邪避恶、平安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也真实反映了各  相似文献   

11.
颜松 《新疆钱币》2003,(4):10-13
近来笔在为博物馆征集钱币及与一些钱币收藏的交往中,发现有一些出谱的新疆红钱版式及类别,从未被人提起,多被一些钱币收藏珍藏于钱箧中,轻易不与示人。在征得藏的同意后,笔对这些出谱的罕见版别、种类的新疆红钱进行了称重、拓图、拍照,  相似文献   

12.
13.
感想与希望     
八月十日夜,鞭炮响了一个通宵之后,第二天起来,知道日本投降了,胜利来得这样迅速,真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每个人都欢喜得流出眼泪,每个人都有“手忙脚乱”之感。我是一个寻常人,快慰的心怀,当然与众没有什么不同。不过一方面也委实感到惭愧,因为从最初到最后,自己对抗战并未出过多少“钱”和多少“力”;  相似文献   

14.
15.
“刻花钱”不同于铸“花钱”,因为“刻花钱”本身是流通货币,而铸“花钱”是非流通货币。但两者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带有压胜性质,这就是“刻花钱”与“铸花钱”的主要异同点。  相似文献   

16.
楚铜贝俗称“鬼脸钱”和“蚁鼻钱”。对于这两种称谓的含义及区别在泉界已得到共识。但对于“鬼脸钱”、“蚁鼻钱”及楚铜贝的其它字考证却众说纷纭,有解“贝”说,有“合”之说,也有“记地”、“记重”、“记值”等之说。虽然这些说法从某种角度上能作出一定的解释,但都不能对楚铜贝字的共性问题作出较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金属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已很广泛。诸国无不以金属制作流动交换的货币,只不过形制各有不同而已。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封建集权国家,随即以圆形方孔钱为主体货币,统一了币制。从此,方孔圆钱成为我国铸币基本形制,并一直沿用到清末,前后长达两千多年,而“钱”的名称,时至今日,仍在继续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方孔圆钱从此以通宝、元宝相称。初唐开元径24.5mm左右,重4g上下,“元”字第一笔短,“通”字走部三笔互不相连,被称为短头“元”或短一“元”。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在湖州泉友李明先生居室中见到一品“正隆元宝”钱,该钱“正”字中竖出头连外廓,谱外之品,前所未见。系李明先生从一串古钱中挑选而出,红绿色包浆,披挂钱体,字口清晰,并非留铜、刻挖所致,细审字韵,确为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20.
刘玉 《安徽钱币》2006,(3):40-40
历史上的白铜钱相对较少。笔者藏有两枚北宋白铜钱。其一为宣和通宝小平钱(图1),钱径24mm,穿6mm,厚2.3mm,“宣”字较大,“和”呈斜势,“宝”字方贝。查阅诸谱均未见此品,应是宣和小平钱的又一版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