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徐州博物馆在徐州市铜山县驼龙山南坡一座汉代砖室墓出土了一把五十炼钢剑。(图一)剑锋部稍残,通长109厘米,原有鞘,为苎胎髹漆,已朽附剑上。剑的正面有隶书错金铭文一行:“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涷□□□孙剑□”,另剑镡内侧阴刻隶书“直千五百”四字(图二)。这把创的组织品位、工艺制作水准之高在我国尚属罕见,特别是剑上文字更为珍贵,对于研究四川、徐州两地冶铁业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实物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晓岑 《文物》2012,(7):93-96
中颜纸是1978年在陕西省扶风县太白乡中颜村出土的。当时在一处汉代文化层的建筑遗址区瓦片堆积层下的圆形坑穴内,清理出窖藏陶罐。据参加清理发掘的考古工作者介绍,他们打开盖在罐口的铜盘后,发现罐内装满铜器、货币(半两、四铢和五铢钱)等器物90多件。其中有漆器的装饰件铜泡,在铜泡中填塞有揉成团的古纸。最大一片为6.8×7.2厘米,乳黄色,柔韧,上面带有铜锈斑。由于考古地层明  相似文献   

3.
高文 《成都文物》2002,(2):52-56
中国是世界上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明。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发明了许许多多重大的科学成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闻名全球,是中华明的象征。本仅就汉代画像砖、汉代画像石棺、汉阙、汉代崖墓上的雕刻中所表现的制盐工艺、酿酒工艺、斜织机、圆周率、高层建筑、桥梁、亭院等图象作些讨论,其中不少是独创性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鲜明的特色和高超的技艺。  相似文献   

4.
扶风县黄堆公社齐家村出土了一批西周窖藏青铜器。该村位于周原遗址的中心地带,这里经常有重要的西周文物出土。这批铜器是今年三月九日女社员李惠芳在村东土壕南岸边发现的。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社员随即报告给周原  相似文献   

5.
长沙新发现春秋晚期的钢剑和铁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物》1978,(10)
1975年5月以来,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文物发掘队配合车站建设工程,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古墓葬七百余座、古遗址两处,出土文物七千五百余件,其中有的是我省和我国首次发现的珍品。特别是春秋晚期的长杨六十五号墓出土的钢剑和春秋战国之际的长窑十五号墓出土的铁鼎,引起了文物考古界和科技界的重视。现将这两座墓葬的清理情况和中南矿冶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对出土铁器的金相检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几枚传世花纹钢剑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枚传世花纹钢剑的外部形态和花纹特征,并对其制作年代作了一些推测.这些剑的基本特点是表面带有自然花纹和难锈难蚀.花纹的基本形态有旋罗纹、半罗纹、斗箕纹、组丝纹、搅丝纹等;花纹的颜色有金黄色、银白色、浅灰色、褐黄色等.从多方面情况推测,它们很可能是元代生产的,最初的主人应是直接掌管花纹钢生产的政府官员.其中的许多工艺今已失传.类似的花纹钢剑以往尚未见于报道,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亦鲜.  相似文献   

7.
周原出土的原始青瓷器扶风县北吕、杨家堡和周原其它区域内,曾屡屡发现西周原始瓷器,器形有豆、簋、尊、罐等,有些已作过介绍。现将召陈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器介绍如下:一、四耳青瓷尊(80FCTG 1∶13)高17.5、口径22.5、腹深14.5厘米。圆唇,侈口,束颈,折肩,圈足,桥形耳。胎质青  相似文献   

8.
扶风位于关中西部,是周人迁岐之后活动的中心地区,即史书谓“岐邑”、“岐周”所在的京畿之地。多年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商周青铜器,经我们调查仅扶风一县商周遗址即达二十多处,保留着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扶风县博物馆在这一带发现和征集了不少商周青铜礼器、车马器等,现分述如下: 一、青铜礼器 1、乳钉纹簋:Ⅰ式:(标本0080),1975年元月召公乡吕宅村出土。通高16.5、口径2.5、腹深13.5厘米、重3.15公斤,口微侈,尖圆唇,腹壁斜直方折,高圈足上有三小方孔,口沿下饰圆涡纹、夔纹及饕餮面组成的带状纹。腹部饰斜方格乳钉纹,圈足  相似文献   

9.
扶风发现一铜器窖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扶风县法门乡官务吊庄位于时沟河(也叫七星河)的东岸,距河约一百二十米左右,距周原中心区约3公里,属法门乡所辖。这条河发源于岐山南麓,是扶风与岐山的交界河,它经周原遗址、扶风东门外注入渭河。沿河沟两岸散布着许多古代文化遗存。一九八二年九月十四日,吊庄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铜器窖藏,县博物馆工作同志闻讯,立即到现场进行清理,发现贯耳壶一件,编钟五件,保存完好。由于群众挖土时把器物周围的土已取完,只剩余灰土、  相似文献   

10.
徐州发现东汉建初二年五十湅钢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7)
1978年1月,徐州铜山县潘圹公社段山大队社员,在驼龙山南坡发现一座小型汉代砖室墓(图一)。经我馆派人清理,在骨架左侧出士一把刻有错金铭文的建初二年五十湅钢剑(图二)。钢剑锋部稍残,无首。通长109厘米。剑身长88.5、宽1.1—3.1、脊厚0.3—0.8厘米;剑把长20.5、宽1.2—1.7、厚0.6—0、9厘米(图三),把上有麻织物痕迹。剑原有  相似文献   

11.
扶风云塘西周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6年,陕西周原考古短训班在贺家、凤雏、召陈、云塘、齐家、庄白等地发掘了一部分遗址和墓葬,初步取得了一些重要收获。其中扶风黄堆公社云塘村南地是一处西周大型骨器制造作坊遗址,试掘中先后共开探方十四个,总面积为350平方米,除清理了十九个有大量废骨料堆积的灰坑外,还发  相似文献   

12.
扶风县博物馆新征集宋代铜印一枚,现介绍如下: 1985年4月,扶风县黄甫乡徐家河村社员徐启善在本县工人俱乐部搞基建挖基墙时,于地表下一米多处发现一枚铜印。当文物工作人员闻讯赶往现场时,出土地点已被破坏,听徐同志讲:周围有大量的杂土和残瓦。这方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为5.8、厚1.8厘米。长方形钮,钮高2.6、宽2.3、厚1.3厘米,钮顶四边削角,顶部刻一“上”字。印背以钮为界,左右各有阴刻铭一行:右“元符三年二”;左“月少府监铸”,十字连续。印面阳铸“湟州兵马都监司印”。(图一、二)印重425克。元符,朱哲宗赵煦的年号。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少府监,《宋史·卷165·志118》载:  相似文献   

13.
1975年3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乡庄白村发现一批西周铜器,经扶风县博物馆派人现场清查,系一墓所出。共出铜器18件,其中有铭文的11件,涉及的人名有 、父乙、 父和伯雍父等。此墓无论是器物组合、器形、纹饰还是兵器种类都是很有特色的,因此引起学术界关注。罗西章、吴镇烽等先生根据器形、花纹及铭文字体,把此墓定为穆王时期,认为 是墓主①。本文在上文基础上,对墓主家庭、族属及伯雍父其人作一探讨,以求教大方。 伯雍父其人 墓出土一盘,腹底有铭文7字,曰:“伯雍父自作用器。”伯雍父用器出自 墓,是很有趣的现象。 …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三年二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乡伏波村社员在村南土壕内挖土时,发现一窖古铜钱,出土地点位于伏波村社员长期取土后形成的南北约一百米、东西宽三十米、深三米的土壕内,从断崖上可以看到很厚的灰土层,窖穴为不规整的方形,约一米长宽,距地表一米左右,成堆迭放。经整理有西汉、东汉、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各代铜钱248市斤,以唐“开元通宝”数量最多占75%,宋钱次之占总数的19%其它各代占总数的6%,现将出土钱币分述如下: 西汉半两:158枚。八铢半月6枚,直径3.3厘米左右。体薄,字高突,无内外廓(图一:1)  相似文献   

15.
1977年春,陕西省扶风县上采公社远将大队虎王生产队,在殿台地方金代窖藏中发现铜钹、铁锄等文物,交县图博馆收藏。现介绍于后。铁铧一件。两翼尖端稍残,刃端有隆脊。通长35、裆距10×25厘米。器厚重,出土时锈蚀严重(图一)。  相似文献   

16.
《西京杂记》中的汉代科技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京杂记》是一部杂史类著作,对于汉代的科学技术有许多记述,有些材料曾被科技史研究者引用。本文将《西京杂记》中科技史的全部内容按照科技史的观点进行了分类,并进一步对有关机械、物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亮 《中国钱币》2000,(2):37-37
1974年3月,抚风县博物馆从绛帐农副公司收购站拣选到十六件形制相同、大小一致的西周青铜锛。锛正面成长方形,侧面成三角形,銎成长方形,锛正面均有三角形穿孔(如图示)。锛身长为147、刃部宽37、銎部宽39毫米,重量均在220克左右。据考证和实际了解,这十六件青铜锛均未有施用痕迹,系同一窖藏所出。这种一次性埋藏数量较多、且未见施用的青铜锛还是极少见的。我们认为这十六件青铜锛可能是当时人们储藏的财物,它具有货币的职能。 锛属斧类,我们一般把一面斜刃的斧称锛。《辞海》释锛为“削平木料的平头斧”,事实上…  相似文献   

18.
2007年9月18日,扶风县在修建法门寺舍利广场时机械施工挖出大量钱币,县文化文物局得到消息后及时会同博物馆专业人员赶到现场,经清理,发现钱币出自一窖藏,共计80余斤。现将出土钱币介绍如下:汉代钱币共发现半两和五铢两种,总量较少,其中半  相似文献   

19.
扶风白家窑水库出土的商周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家窑水库在扶风县北约四公里的畤沟河上,水库周围有一片很大的古文化遗址,其范围往北延伸到法门公社的庄白和黄堆公社的云塘,往南延伸到县城以南,与(氵韦)河两岸的遗址相连接。自1973年修建水库以来,这里不断有仰韶、龙山、商代、西周以及秦汉等各个时代的遗物出土。这里选择二批商周文物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扶风刘家姜戎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峙沟河,也叫七星河,发源于岐山南麓,经周原遗址区南流而下,在扶风县东门外注入(氵韦)水。峙沟河上游分为三条主要大沟:中间的主沟叫王家沟,西边是双庵沟,东边是刘家沟。峙沟河及其上游的刘家沟,为扶风、岐山两县的分界水,两岸散布着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