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切都因为那次镇江之行。那次秋游我和一位室友去镇江,正好我有同学在那里读大学,父母也欣然同意。在镇江玩的那一天时间里,我们去了金山寺,还有沈括的家——梦溪园,我们真的很开心,尽兴,很自由,我们拍了不少照片,我和那位男同学也有一张合照。然而就是这一张小小的照片,使我和父母闹了个大不愉快。去镇江后的第二个星期,周末我把照片带回家给父母看。母亲看到那张合照,脸色顿  相似文献   

2.
大漠深处     
大漠深处●胡学农你去过戈壁大漠吗?去过,想不想再去?没去过,想不想去?咋想,由你。4年前,我随新华社、军报等几家新闻单位组成的采访团,曾去过驻守巴丹吉林戈壁大漠深处的空军某部。可我还想再去一次,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如愿。旅途中就蛮刺激早上5点多,我们一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凡是和我接触的人,都认为我看起来比前些年年轻多了。刚开始听到这话,我认为别人是在恭维我,说的人多了,也就不足为奇。有一日我在整理东西时,发现了六年前的一张照片,不禁大吃一惊,照片上的我看起来好像比现在还老相。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原籍武汉的旅英华人范榕先生给我发来一张晚清时期大智门火车站近景照,据称,这张照片由对武汉很熟悉的意大利建筑师马方济提供。范榕先生同时还提供了一本晚清时期京汉铁路全线开通的照片册,其中有张火车开进大智门车站的远景照,与这张近景照为同一场景。近景照主体部分为一层西洋式小型站房建筑,坡屋顶前出,由斜衬支撑形成风雨廊,门窗及房顶缀有欧陆配饰,大门前放有称重地磅。照片中点处站有两位洋人和一位外国传教士打扮的人,其身后站牌下方为中文"汉口  相似文献   

5.
国画大师李可染办事十分认真。1983年我报副总编辑张西洛命我组织一个版的政协委员书画照片。我先到蒋兆和先生处,蒋夫人萧琼老师向我提供了蒋先生的一张画照,画的是鱼。我又去约李老,李老说没有现成的照片,他拿出一幅画着牧童和牛的立轴,说:“你可以借去,拍完照片后再还给我。”当即他让我写了借条,然后郑重地收起来。过几天我去归还这幅画时,他又把借条还给我,让我当他的面撕掉。  相似文献   

6.
我的狩猎生涯的终结者 我算是一个半拉子猎人,还是个娃娃家时,就爱用弹弓打麻雀、鸽子,时有所获。参加工作后,喜欢射击运动。1960年在东北农业学院上学时,报名参加了哈尔滨国防俱乐部射击班,还取得了射手证书。回到单位后,我想法弄到了一杆小口径步枪,从此后,我进昆仑人大漠,总是枪不离身,有枪在手,我神定胆壮,再艰险的路我也从不胆怯,一有空闲就去打猎。  相似文献   

7.
撰写本文的缘起在我退休前的几年里,认识了许多文艺界名家和政界要人。其中老舍夫人胡絜青便是其中的一位,至今我还收藏有她老人家生前亲笔写给我的书信三十余封。蒙老人晚年厚爱,把我当成她的忘年挚交。周恩来百岁诞辰前夕,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名为《共和国的缔造者》的明信片共10张,分别为毛泽东(3张)、周恩来(3张)、刘少奇(2张)和朱德(2张)等开国元勋生前的生活照片,并用中、英、日三种文字印有说明。胡老不知在北京什么地方看到了,竟舍近求远,亲笔于1999年10月9日给我写信说:“我很想得到毛主席、周总理四位领导中国解放的大恩人的…  相似文献   

8.
改变生命轨迹的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拍摄作品《对话》我花了20多年时间。第一张1988年珠峰脚下的《对话》四个画图画的人;第二张1998年四个准备漂流雅鲁藏布江,不知天有多高江有多长的家伙;第三张2002年四个进藏漂泊的女孩。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拍一组照片,回答当然是:不知道。要知道这组照片也就拍不出来。就像“’98雅漂”。  相似文献   

9.
这大概是2005年末2006年初拍的照片,当时摄影师姜晓明还在上海记者站,地点就是朱老师家的小院子。去年2月去拜访朱老师聊托克维尔,也去看过那个院子,或许因为是下午,没有感觉到照片上那股略带清冷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手头有一张“文革”期间拍摄的黑白照片,是我与已故中顾委常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镇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留念。照片虽已微微发黄,但照片上那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以及黄镇那将军大使的风姿都还依然清晰。每当我打开相册,审视这张照片时,黄镇在“文革”中历经劫难和一身正气的抗争情景,就像影视一样,一幕幕地展现在我的眼前。1966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代,这一年全国爆发了长达十年的“文革”运动。那时,黄镇是我国首任驻法国大使,我是留法学生。在“文革”浩劫中,黄镇身在国外,可也未能幸免。在留学生归国参加“文革”…  相似文献   

11.
<正>我有两张珍贵的照片,是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自己家客厅里的留影。他手上拿着录音机,面前放着湖北《文艺志》资料选辑。照片摄于1985年1月4日上午,是我在上海泰安路76弄4号贺老的寓所采访时所拍。那年,我为了解贺老在私立武昌艺专的活动而专程拜访他。现在回忆起来,采访内容和采访过程都很有意思。1985年去上海前,父亲对我说:"抽时间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很多人蒙受了莫须有的罪名。陈云同志被戴上了“老右倾机会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帽子,受批判、被罢官,还被以战备为名,疏散到江西去“蹲点调查”。然而,这样的蹲点调查既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13.
云鹤 《文史春秋》2004,(2):53-57
在西北大漠的30多年军旅生涯中,他用相机拍下了两万多张珍贵的照片,清晰地记录了我国的核试验发展史。离休后,有人愿出50万元买下他收藏的照片,被他一口拒绝。然而,当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欲有偿收集他的藏品时,他却分文不要,一次捐赠照片数百张。和他结下深厚友情的张爱萍将军夸赞他:“好一个陈老二!”这个“陈老二”,就是现住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军干所的离休干部,年届八旬的陈书元老人。  相似文献   

14.
我曾因一张极其普通的照片招惹了一场祸端。30年过去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却依然历历在目,使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刘半农刘小惠我现在正坐在一张60多年前摄就的“阖家欢”面前,照片上是我的父亲刘半农和母亲朱惠,中间站立的小孩子,很象个小男孩的就是我。那是去英国以前的纪念照片。50年前,当我们全家大小被父亲的突然逝世震动得天翻地覆和痛不欲生的时候,我就想写一...  相似文献   

16.
儿子5岁那年的夏天,省作协组织我们这些作家去著名的风景区天柱山游玩。我把儿子也带了去。来到风景区,在楼房里长大的儿子,顿时被大自然美丽旖旎的风光所吸引,看啥都是新鲜的,恨不得再长出两只眼睛来,一张小嘴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没个停歇,小手还不停地指着、比划着。在山上玩了大半天,我都累得气喘吁吁,而他依然精神十足,玩兴不减,并不感到什么疲乏。这是儿子第一次出来旅游,尽管我为他拍了许多照片,但为了能让儿子记住他人生中这第一次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我有意选择了块巨大的石头,让他拜作干娘,还让他叫了三声,拜了三拜,想以此…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张“老”照片,所谓“老”者,言其资格老,意义深远也。这是一张“旧”照片,但历久而弥新,令人无法忘却。这是一幅历史性的照片,是1949年12月底成都解放之时,四川大学师生及四川省会的民众,到城北驷马桥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贺龙人城的历史见证;亦是迄今四川大学迎接解放军进入成都绝无仅有的一幅弥足珍贵的纪念性文物照片。而这张照片对于本人来说,更是终生难以忘怀,因照片上横标之“四川大学”四个大字(见图片)是我五十六年前亲手所书。  相似文献   

18.
周瑜 《贵阳文史》2014,(6):45-47
正2012年9月17日,腾讯网图片纪实影像栏目《活着》策划了一期名为"被雪藏的抗战老兵"的专题。翻过专题封面,这组照片的第一张就足以震撼人心——那是一只很小的、残疾的手,指头与手腕都带有明显的烧伤痕迹,掌心处是一张很小的、残缺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人穿着民国时期中国空军的飞行服。图片下方有这么一行小字:"陈允瑞,93岁,贵州人。毕业于国民党某空军学校轰炸飞行科,曾驾驶飞机在日本人的头顶  相似文献   

19.
韩拴柱 《旅游》2002,(12):20-21
我看过许多摄影家拍摄的新疆胡杨照片.也听说过不少有关胡杨的传奇故事.但烙在脑海记忆深处的莫过于对它千年不死、干年不倒、千年不朽的大漠魂的赞美。  相似文献   

20.
《古今谈》2005,(2):F003-F003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六十个年头。我今年九十二岁,亲历抗日战争,还保存了当年(1937)参加南京保卫战时所拍摄的六张照片。这六张照片虽然仓促拍成,却为日寇的侵略暴行留下部分罪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