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由于受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之制约,随着时代而迁移,要确定丝绸之路所经之具体路线,除文献上有明确记载之外,考古学的发现也极其重要。在丝绸之路及其附近地区,往往有佛教、基督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和印度教的石窟寺院等遗迹,还有中亚昭武九姓后裔和阿拉伯人的墓地,发现  相似文献   

2.
正摩尼教形成于3世纪的波斯,繁荣昌盛于8~11世纪的回鹘。借由回鹘的力量,摩尼教在唐朝境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漠北回鹘汗国的崩溃和部众的西迁,回鹘摩尼教一度繁荣于天山南北和河西走廊地区,于12世纪末以后销声匿迹;向南一支潜入福建、浙江,发展成为具有华化特点的霞浦摩尼教,至今一脉不绝。本书作者杨富学从事回鹘摩尼教研究30年不辍,特别关注地下出土的考古新资料和胡汉语古文献,  相似文献   

3.
《旧约。创世记》中的犹太人之祖雅各在希腊文《约瑟祷文》、科普特文《埃及人福音》、《九姓回鹘可汗碑》粟特文残片、摩尼教中古波斯文祈祷文、伊朗语赞美诗中化身为天使,在希腊文咒文与护身符中成为人们祈求的天神,在敦煌摩尼教汉文文献《下部赞》中被称为“头首大将耶俱孚”,在福建霞浦文书中则被称为“俱孚元帅”、“耶俱孚大将”或“俱孚圣尊”,成为护法天神之一。雅各从以色列人之祖逐步演化为中国民间宗教护法的曲折过程,诚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引人入胜之一例。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敦煌、吐鲁番等地相继出土了多件摩尼教文献,既有汉文,也有回鹘文、摩尼文、粟特文、波斯文等,为丝绸之路沿线摩尼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涌现出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学界对汉文写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敦煌三经,即《下部赞》《摩尼光佛法仪略》和《摩尼教残经》,此外,则主要关注于《老子化胡经》和《佛性经》。对回鹘文写本的关注,则主要集中于《摩尼教徒忏悔词》《牟羽可汗入教记》《摩尼教寺院文书》等。新近发现的霞浦摩尼教文献,明显与敦煌摩尼教文献同源,可谓敦煌学的新延展;福建摩尼教由回鹘僧人所传,同样也可谓回鹘摩尼教研究的新延展。  相似文献   

5.
杨富学  杨琛 《民俗研究》2024,(1):137-144+159
2008年以来,在福建霞浦发现的摩尼教科仪书中,多有关于燃灯仪式的记载,尤其在《点灯七层科册》《奏申牒疏科册》和《祷雨疏》中最为频见,其功用主要集中在奉请神明、修持功德、禳灾拔度上。然而原始摩尼教乃至拜火教文献中均无礼灯、燃灯仪式的记载,反而在中国境内流传的佛教、道教、祆教以及闽地的民间宗教仪轨中,或多或少出现了灯仪。摩尼教灯仪并非是其原生的仪轨,而是在东传后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主要是通过汲取中原地区流行的华化佛教、道教乃至本土民间信仰的宗教仪式而成。祆教虽在燃灯仪式上和摩尼教具有相似性,但霞浦摩尼教灯仪与祆教灯仪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6.
奇趣站     
《文史天地》2008,(1):69-70
自史前时代,到殷商、周、秦、汉,中国境内一直有黑人存在,安阳殷墟就发现了明显带有黑人特征的头盖骨,不是一具两具。汉简上也有关于黑人的大量记载。 大约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史籍就明确记载:东非地区的黑人作为阿拉伯商人的“商品”被大量地运往中国。  相似文献   

7.
高昌与龟兹回鹘风格的佛教遗址中出现的六遭轮回图,在内容上着重表现"三恶道"中的地狱、饿鬼两道,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并且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与早期律藏中的记载相去甚远.回鹘佛教的地狱观念深受中原地藏菩萨救赎思想的影响,而高昌回鹘文《地藏菩萨本愿经》与《十王图》的发现为轮回思想在当地的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地狱图像在高昌与龟兹盛行的原因除了受到佛教的地狱救赎思想影响外,还受到摩尼教地狱观念的影响.回鹘在信仰佛教之前所信仰的摩尼教,也有地狱的观念,佛教的十王思想与摩尼教的冥府思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744年回纥汗国代突厥第二汗国而兴,标志着漠北地区进入回纥/回鹘化进程。漠北回鹘汗国境内的粟特人与回鹘,在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呈现频繁互动乃至深度融合,推动了回鹘族群的熔铸和成型,北方草原文明也推进到以尊奉摩尼教为突出特点的回鹘文明时代。但是,粟特在与回鹘的互动、融合过程中,亦时有不谐与矛盾,回鹘内政的动荡和对外(唐)关系的紧张以及漠北回鹘汗国的败亡,其辖境内的粟特人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9.
沙州回鹘与西回鹘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 言本人在“回鹘与敦煌”(森安孝夫1980)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河西走廊沙州归义军节度使独立政府与天山东部的西回鹘国之间在10世纪左右曾经有过紧密的联系。后来在“论回鹘藏文本(P.t.1292)佛教教义”(森安孝夫1985、)一文中提及,在“敦煌与西回鹘国”(森安孝夫1987)一文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其他论文中也都不时点到,包括《回鹘摩尼教历史研究》(森安孝夫1991)。“敦煌与西回鹘国”一文中提出的论点不仅在哈密顿的代表作《9-10世纪敦煌回鹘文稿》历史研究的介绍中得到完全接受,而且也在其他期刊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响,也得到许…  相似文献   

10.
<正>回鹘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和甘肃裕固族的共同祖先,为Uighur之音译。所谓"回鹘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回鹘及其先民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问,学界通常概称为"回鹘历史文化研究"。"回鹘学"一词的使用,首倡于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杨富学研究员。杨教授新近推出的《回鹘学译文集》《回鹘学译文集新编》,可谓这一学术思想的贯彻。《回鹘学译文集》作为郑炳林、杨富学两位教授联袂主编的《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2012年由读者集团旗  相似文献   

11.
回鹘是8-9世纪称雄于蒙古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是唐代漠北九姓铁勒之一部.回鹘西迁之前驻牧在今蒙古国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以哈喇巴拉嘎斯(今蒙古国浩滕特苏木)为政治中心建立强大的汗国,历经13位可汗,共96年(公元744年至公元840年).统治北方草原近一个世纪的回鹘民族在今蒙古国境内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从2006年开始.中蒙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后杭爱省浩腾特苏木的回鹘四方形墓园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981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遗址发现的一件回鹘文写本的解读,揭示其作为摩尼教史料的价值,藉此摩尼教在漠北回鹘汗国开教的早期过程、漠北与西域的关联等方面获得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正> 新疆建省是清季政区变革的一件大事。但关于新疆建省的时间问题,史书的记载却未尽一致。据《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二○《舆地考·甘肃省》的记载,分设新疆省是在光绪十一年;而同书卷三二一《舆地考·新疆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而被排挤到东方的摩尼教在中亚广素的土地上得以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所周知,摩尼教之传入回鹘,时在公元762至763年间,并被定为国教,这在摩尼教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众多的吐鲁番、敦煌出土物中,有不少摩尼教文献,向人们昭示着古代摩尼教在吐鲁番、敦爆及其周边地区的繁荣。由于摩尼教在中亚的信徒多为粟特人、伊朗人和回鹘人,故今存文献大部分都用伊朗或回鹘语文写成。后者有很多已由勒柯克(AvonLeCoq)、邦格(W.Bang)和葛玛丽(AvonGabain)等先后刊市。这些文书少数为非回骼的突厥人撰写,…  相似文献   

15.
回鹘文是8至15世纪间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的共同祖先———回鹘人广泛使用过的一种古文字,从蒙古高原到塔里木盆地,由河西走廊直抵中亚细亚,都可见到用这种文字书写的文献留存。除了为数丰富的宗教典籍(主要是佛教和摩尼教文献,还有少量基督教、祆教文献)、文学作品、卜辞历书、药书医方外,尚有200—400件极其珍贵的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成为我们认识宋元时代维吾尔族文化生活、土地制度、赋役制度、高利贷、阶级关系、民族关系诸方面的重要依据,成为敦煌吐鲁番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欧美及日本学者以其拥有大部分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之便,自…  相似文献   

16.
研究元代货币,时常涉及元代的蒙古字——八思巴字,这是一种早已废弃的民族古文字,但在当时,却是一科应用非常广泛的文字,了解一些民族古文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把少数民族钱币研究推向深入,也可以使我们在钱币研究中避免错误。八思巴字的创制一、使用畏兀式蒙古字蒙古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其最早记载见于新旧《唐书》,活动在额尔古纳河一带。此时北方广大的草原在回鹘汗国统治下。九世纪中叶,回鹘汗国为黠戛斯人所灭,  相似文献   

17.
新疆,这个位于亚洲腹地的中国边疆省份,历来为国外学者所关注。20世纪到新疆做过实地考察又被视为中亚研究权威的外国学者,当属斯坦因、斯文赫定和拉铁摩尔三人。斯坦因(Stein,Sir Mark Aurel,1862~1943)曾任拉合尔东方学院院长。他受英印政府派遣,两次来新疆及甘肃一带访古。他在新疆的活动都是在本世纪初期进行的,其著作多属于考古学方面,如:《中国沙漠上的废墟》(Ruins of Desert Cathay,London,1912)、《斯坦因西域考古记》(On Ancient Central Asian Tracks,1933)等等。瑞典人斯文赫定(Hedin,Sven Anders,1865~1952)从19世纪末期起半个世纪内,先后八次到中国西部一带探险考察,足迹遍及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他所著的考察报告,如:《中亚考察报告》、《长征记》、《戈壁沙漠横渡记》、《亚洲腹地旅行记》、《我的探险生涯》  相似文献   

18.
陕西铸钱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铸钱监考汪圣铎关于陕西的铸钱监,宋人毕仲衍《中书备对》记载了九监(铜钱三监、铁钱六监),(元丰九域志》记载了十二监(铜钱三监、铁钱九监),《宋史·地理志》记载了十一监(铜钱三监,铁钱四监,其余未说明是铜钱还是铁钱监)。前二者时间局限性较明显,而后...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2月,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了刘戈《回鹘契约书初探》(下简称《初探》)一书。全书由四章和前言、2个附录、后记构成,近20万字,从回鹘契约书的研究概况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回鹘买卖书的格式与套语、由格式套语看回鹘买卖书的年代问题、由回鹘契约书看13-14世纪高昌地区的民族或部落等方面,对回鹘契约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书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回鹘文书所见高昌回鹘王国的纸钞与金属币杨富学高昌回鹘是9-14世纪回鹘人所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封建政权,立国长达500年之久,由于它地处西鄙,遥离中原,故宋元史籍对它的记载大都非常简略,尤其经济方面更是如此。直到本世纪,随着新疆考古工作的展开,大批的长期被埋藏于地下的回鹘文遗物得以相继出土、研究和刊布,我们才能借以对过去这一比较陌生的领域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在回鹘文书中关于货币的资料是较多的,从文书看,当时流通的货币相当复杂,大致可将其划分为布帛、纸钞和金属币等三种。其中,文书中最常见的是布帛,说明在回鹘王国中布帛最为流行。因笔者以前曾撰有《新疆古代实物货币──粗棉布》一文,对其作过比较细致的叙述①,这里也就略而不赘了。在我们现已收集到的回鹘文书中,与纸钞和金属币有关者约有数十件。本文据其中的一郎分略作述论。纸钞高昌回鹘前期,粗棉布是最普遍的货币形态。13世纪初蒙元帝国统一了新疆地区以后,元政府发行的纸钞在流通领域中至少取得了与粗棉布并列的地位。元代钞法,不仅行于中原,即使日本、朝鲜、印度等地都曾试行过。作为蒙元帝国的一部分,高昌回鹘当然也要推行蒙元钞法,只是在推行钞法的同时,原有的货币制度还可以继续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