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湖南境内出土的扁茎铜短剑共120余件,绝大多数出自春秋战国墓中。可分为4型15式。除西周人面纹短剑之外,其余分别是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之物。其演变情况大致是:剑身由短变长,剑首、剑镡(格),血槽从无到有。这些扁茎铜短剑的族属:长沙金井所出人面纹短剑是来自中原的周人之剑;楚人入主湖南之前的短剑是越人之剑;战国宽镡短剑可能是濮人之物;在楚人入主湖南之后,不少越人的扁茎铜短剑被楚人所接受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苏奎 《四川文物》2007,(2):86-89
学术界对“A型曲柄短剑”的认识尚且模糊,以至于对其命名、功能及使用方式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作者通过对其进行细致的形制观察和出土状态分析。以及与西南夷系统和中原系统青铜短剑的比较研究,初步认为“A型曲柄短剑”是作为剑的复合型器物,即具有剑、戈、刀等多种功能和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博》2019,(6)
流行于西周中原地区的柳叶形青铜短剑,因复合剑柄技术而与众不同。它的衍化始终以强化剑柄为线索,最终衍化出身柄连铸的新型短剑,成为秦式短剑的重要源头。除了自卫、征战以外,西周柳叶形青铜短剑还应具有一定的刑罚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青铜短剑是青铜兵器中独具特色的类别之一.出土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区域、时代特征极为明显.大体有东北系统、北方系统、西南夷系统、吴越系统、巴蜀系统.综观各系青铜短剑间之最大区别在其柄部,北方系统青铜短剑从一开始就栖身连铸,自成体系(图一);西南夷短剑虽也柄身连铸,但柄的形式及纹样变化极多,别具地方特色(图二);而东北系统短剑却柄身合装、附加装置使用;宝鸡(弓鱼)国墓地及西南地区巴蜀文化中则发现了大量极有特色的扁茎柳叶形铜短剑,剑身后有短扁茎并有穿用以装置剑柄,我们称其为扁茎柳叶形短剑(图三).而人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青铜短剑的分期及形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古代青铜文化中,有两种比较引人注目的文化遗存,这就是以T字形柄曲刃式青铜短剑为代表的和以匕首式青铜短剑为代表的两组不同的遗物群。这两个系统的青铜短剑,在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命名。前者在国内一般称为双侧曲刃式铜剑,近年也有人称之为东北系铜剑;后者在日本称为"绥远式青铜短剑",认为是"绥远式"青铜器群中的一种。也有称后者为"远东塞斯安"、"中国斯开泰式"、"鄂尔多斯式"、"中国西伯利亚式"铜剑的。  相似文献   

6.
<正>青铜短剑时代:春秋现藏: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特征:短剑为曲刃式,呈琵琶形,因此也称曲刃青铜短剑或琵琶形短剑。中间起脊,脊断面呈六棱形,双边刃锋利,靠剑锋有血槽,短柄。并附有加重器、剑镖、七连环、松石坠。加重器铁矿石质,磨制,呈枕状。剑镖为扁圆形,外铸有三角几何纹,上有一个穿孔,嵌有一镂空扁球形铃。剑鞘接七连环,七连环青铜铸制,按大小序列套接,其中最大环呈多股绞合状,下有绿松石坠。相关背景资料:曲刃青铜短剑是古代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短兵器,形制多样,是我国北方青铜文  相似文献   

7.
中原地区西周青铜短剑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时期的青铜短剑在中原地区约发现40余件,有些标本的年代可早到周初,可以印证文献中有关周人用剑的记载。西周时期已形成几个青铜短剑系统,并存发展。中原地区的短剑,应是受早期巴蜀文化以及中原晚商文化短剑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短剑系统,其形制与北方、南方同时期的短剑明显不同,相互影响均较少。  相似文献   

8.
山西博物院2018年《争锋——晋楚文明特展》中展出的一把青铜短剑颇为引人注目。这把青铜短剑出土于山西省绛县横水墓地,为扁茎式,剑身装饰人首纹,并铸有3字铭文。这种形制的青铜短剑出土数量不多,带铭文者更是少见,是研究西周时期人首纹青铜短剑的一件重要标本。本文从青铜短剑的起源入手,对考古出土和传世品进行了简单梳理,通过铭文释读等,认为这件器物是西周时期带铭文人首纹青铜短剑之孤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朝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具有质朴、整洁、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等美好的道德风尚。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朝鲜族的民俗很有特点。朝鲜族的居室,多修筑在适合种水田的山沟或平川地带,房屋一般朝南,便于采光,多数住宅无院墙。朝鲜族民居的屋顶是由四个斜面构成,以谷草、稻草或瓦片覆盖。外观是中间平,两头翘,立如飞鹤,组成大屋顶所有线条均为缓慢的曲线和曲面。屋内一般分寝室、客室、仓库等。朝鲜族有三大三小之说。那么其中的一大一小就是炕大地小。朝鲜族的饮食,它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具有独特风格。朝鲜族自古以来,生活在滨海多山地带,因而在饮食中山菜、鱼类占很大比重。他们特别爱吃干明  相似文献   

10.
一促进朝鲜族人口流动的诸因素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在我国各民族人口流动中,朝鲜族人口流动属于最为频繁之列。而促进朝鲜族人口急剧流动的诸因素中,既有全国共同性的因素,也有与朝鲜族相关的特有因素。l朝鲜族人口流动的契机朝鲜族曾是农业民族,而且擅长水稻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朝鲜族农民响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积极组织起来,走在“互助组一合作社一人民公社”这一集体化道路的前面。在集体化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生产、集体劳动、收人平均分配的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都很低下。然而,朝鲜族得力于水稻…  相似文献   

11.
1974年秋,芦山县城北3公里青源乡大同村筑埝时,在距清源河西岸约150米处埝渠地段内,出土一批青铜兵器。计有:青铜鞘短剑二盒;三种不同型制的戈;矛、斧各一件;柳叶剑数柄,为常见之巴蜀式青铜短剑,刃部纹饰多为虎纹、手心纹、花蒂纹等。这批兵器现收藏于芦山县博物馆。上述青铜兵器,出土于水埝地段中部约30米区域范围内。水埝全长约300米,宽3米,深2米,兵器散乱出现于距地表1.8~2  相似文献   

12.
略论人面纹扁茎铜短剑钟少异本文所谓人面纹扁茎铜短剑,是指先秦时期一种独特的铜剑。它的剑身呈柳叶形,剑身基部普遍装饰一正视的人面纹,或圆脸无发,或长脸有发;扁茎,茎上有穿孔,茎的下部较宽,且两面均做出四槽。这种青铜短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件传世品,一...  相似文献   

13.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偶然发现的卡拉苏克型青铜器中,从南戈壁出土的一件不大的青铜短剑,格外使人感到兴趣(图一)。短剑长23厘米,以浅红色的青铜铸就。剑刃锋利,剑体中间有脊,剑把两侧有平板式剑格。剑柄稍弯,横截面呈椭圆形。柄两面分别饰有两条图案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銎柄式柱脊短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时期,在我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的的青铜短剑,出土数量多,形制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考古学角度观察,是深入了解北方青铜文化和古代民族最为重要的器物之一。关于北方地区青铜短剑的分群研究,在首先认识了东北地区的分体曲刃剑和内蒙古长城沿线的联体直刃剑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又逐渐认识到北方地区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自成一系的短剑。这种短剑,柱脊、銎筒式柄、叶刃多呈波浪状曲刃。身柄的结合方式与联铸体直刃剑相似,曲刃、柱脊剑身又与分体曲刃剑相若。基本形制似乎介于上述曲刃剑和直刃剑之间,但又都有明显区别。这种短剑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有著  相似文献   

15.
冀北地区是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一个重要分布区,也是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错地带,其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尤其是东周时期的青铜短剑遗存最为集中,而且文化因素极其复杂。本文在对该地区发现的青铜短剑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试图揭示这些复杂的文化面貌中所含的各种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延边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能歌善舞,爱清洁,讲礼仪,尊老爱幼,是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优秀一员。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民  相似文献   

17.
青铜短剑是一种近身防卫用或猎杀野兽用的武器,公元前2500年左右青铜短剑在伊朗和印度已经出现,公元前2000年前后青铜短剑从近东经高加索流传到东欧并开始传播到草原地带.早期的短剑柄部又细又窄,需要另外加上木柄或骨柄使用,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公元前17世纪的短剑柄与刃部开始连铸①.  相似文献   

18.
苏荣誉 《东南文化》2023,(1):112-120
青铜矛及铍首先出现在早商盘龙城墓葬,常形与异形皆有,异形矛可称为“南方风格矛”。新干大洋洲器群承其绪,结合盘龙城矛和铍铸造出了新南方风格矛,其形式和工艺可能结合了中原短剑,影响了瓯海杨府山“短剑”,故杨府山器应是异形南方风格矛。杨府山矛再演变出黄岩小人尖、长兴雉城出土短剑及屯溪弈棋出土铜剑,年代已进入春秋晚期,因此,学界之前对雉城、小人尖、杨府山器的年代需要重新认识。南方风格矛绵远流传,为研究青铜器风格演变和产地提出新问题和新线索。  相似文献   

19.
金瑛 《神州》2014,(17):229-230
本研究对延边州朝鲜族自治州四个县市朝鲜族高中生进行职业成熟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朝鲜族高中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对职业世界缺乏了解,需要加强对职业规划实施技能的训练;(2)朝鲜族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处于中等程度,其中在职业的主动性、职业世界知识、职业自我知识、自信心和稳定性在家庭结构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双方父母出国的学生得分最低、一方父母出国的学生为其次,双方父母都在身边的学生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韩建交及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进一步深入,朝鲜族中小学师资队伍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教师无序流动、流失成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时至今日,中国国力日臻向上及周边国家形势变化,朝鲜族中小学师资队伍又有了一个新的变化。正确把握当今朝鲜族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问题,探究新形势下朝鲜族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朝鲜族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