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嶂石岩风景区新发现摩崖石刻1993年5月,赞皇县文物管理所到嶂石岩考察有关槐泉寺复建的问题,在现场拓片工余时间,由业余文物爱好者安的指引,在槐泉寺南的岩石壁上新发现摩崖石刻,上有三个古体篆刻字。我们当即进行了拓片,经查阅有关资料和详细考证,认为是"龙...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年,洛阳附近的农村社员将挖土时发现的六件石刻造像送交洛阳博物馆收藏。这六件石刻出于四个地点,报导于下: 一、交脚弥勒像1铺(图版十二:1)。偃师县小湾村出土。通高34.5、宽27厘米。本尊为弥勒佛,交脚坐于长方须弥座上,发髻高大,面形方圆,颈部直而略胖,胸部稍作隆起,一条披巾自双肩搭在胸腹之际作穿环状,而后分甩两肘垂于近座处。右手向前平伸,左手微握置膝,作说法相。佛之两侧  相似文献   

3.
王晓薇  王丽敏 《文物春秋》2011,(4):59-61,80
河北曲阳县黄山新发现明代摩崖石刻一处,记载了明代万历年间官修祁州伍仁桥时到黄山采石的情况。这则石刻在金石方志和文献古籍中均未见著录,本文对其进行了录文,并分析了摩崖石刻所反映的取石修桥情况和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少林寺在整修中,陆续发现了不少碑记、塔铭、石佛及线刻绘画等石刻,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要算是唐代的几块残碑和明代的几通大碑,现将这几通碑刻简介如下:唐少林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残碑:碑刻于唐喊亨三年(672年),王知敬正书,字径1.5厘米。清景日(?)《说嵩》载:“知敬有奉(来力)书金刚经在寺壁字多剥落。”《中州金石目》亦有录,但《少林寺志》无载。据查,此碑原嵌于钟楼墙壁,一九二八年,  相似文献   

5.
金代乐舞杂剧石刻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山西省高平县西李门村新发现一处金代乐舞杂剧石刻,引起了古代乐舞戏剧研究者的兴趣。高平县位于山西东南部古上党地区,金时属泽州。西李门村在高平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村边有一高约300米的土山,称二仙岭;岭上建有一座古寺庙——二仙庙,新发现的金代乐舞石刻即保存于此庙中。  相似文献   

6.
老秦 《丝绸之路》2000,(2):40-43
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工作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已出土公布了大量重要文物及遗址。最近,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发掘出土了几座陪葬坑及石质甲胄、青铜鼎、彩绘俑等珍贵文物。这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对丰富秦陵内涵和研究中国古代陵墓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最近,江苏省和南京市的文物管理单位在南京昇州路太平天国总圣库遗址,发现了二十个上面刻着浮雕的石柱础。这些浮雕,题材广泛,有不少具有强烈战斗性的画面,反映出了太平天国革命时代的艺术特色。毛主席教导我们:"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在延安文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1月,西安市阎良区群众在石川河道内挖沙时发现带铭文的石刻文物。在得知这一线索后,我们派员赴现场察看,后将这件石刻征集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石刻发现时横卧于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东丁村槐园组附近的石川河道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4°40′22.92″,东经109°19′16.38″,海拔361米(图一)。本文对石刻  相似文献   

9.
扬州地区古典园林中的日涉园,在泰州市内,始建于明万历间,后又数易其名曰“三峰园”、“蛰园”、“乔园”。1982年夏,文物工作者偶在园之东南的高家发现《三峰园》匾,询之主人,乃知其祖上在清雍正间曾为日涉园主,并将园更名为《三峰园》,此匾上之跋就记述了园之改名缘起,是研究日沙园的重要资料。匾为楠木造,长189.5,宽77.5、厚4厘米。“三峰园”三字楷体。字高约40、宽约30厘米。靠左约三分之一板面为跋,计12行,行19字,字约2.5厘米见方。落款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距今已逾一百六  相似文献   

10.
一峰草堂     
岱峻 《巴蜀史志》2007,(4):53-57
著名国画家吴一峰先生当年的斋堂——“一峰草堂”曾是抗战期间成都的一处画家聚所,它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与衰落…… 2000年,吴一峰的家乡浙江平湖,仿成都“一峰草堂”建了一座吴一峰纪念馆,已成当地名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张加林 《文博》2006,(6):8-9
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重要作用。它代表的是翰墨飘香的东方情调和风格,正是得益于这四种文房用品。中国历代文人墨和砚台,挥毫在书画诗文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寻求人的价值和乐趣,  相似文献   

12.
13.
1986年8月6日,我们在荥阳县高村寺砖瓦窑场发现了一处商代遗址,并采集了一些陶片。现将这次调查情况简报于后。一、遗址概况高村寺商代文化遗址位于荥阳县城北15公里的高村寺村南约0.5公里,枯河(古旃然河)北岸,峨嵋岭的南侧(图一)。遗址西北约8公里是《荥阳县志大事记》所记载的隞山(今已塌入黄河),东5公里是南城商代遗址。在遗址的东北部有一条被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几千年的丧葬史上,厚葬(即丰厚的葬俗)在丧葬礼俗中占绝对优势,起着主导作用,左右着中国丧葬礼俗发展方向。厚葬,始于夏商,盛于秦汉,以后各朝也相继仿效。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厚葬之渊源主要是灵魂不灭观和祖先崇拜,以及儒家提倡的孝道观念。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可以升天,而且仍然干于人事,祸福于子孙,而历代封建统治者,更企望死后生前一样有权有势,亨受荣华富贵。放他们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集八方之能工巧匠,营造各种地下与地上建筑,力图为死者修建‘”阴间”衣食住行、寻欢作乐的“魂灵乐园”。这…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28日,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管理所接到在市中区大田村发现了崖墓报告,立即组织文物工作者赶赴现场,并在当地公安、业主和施工方协作下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现将崖墓和出土文物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首新发现的胡适诗彭立在编制馆藏解放前武汉地区文艺期刊目录索引时,在1936年4月1日《文艺》第三卷第一期上看到胡适一首白话诗:《贺诗一章——洁如女士四十生日》。在《编辑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胡适先生的新诗,近年来很少看见,这里有一篇贺诗,想读者...  相似文献   

17.
2000年8月,忻州市物管理处配合韩府(韩家楼——府谷)公路建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时,在保德县东关镇城内村砖厂发现一批失掉原位埋藏的石刻。根据形制和雕刻内容推测,一部分出自地面墓冢前,一部分出自(地下)墓葬内。现分别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82年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在富县钳二弓西太奇村发现一尊元代石刻造像。这尊造像当时存放在该村一寺庙内,同年文物部门将这尊石刻造像运回县城保管,总编号87号,现介绍如下: 造像通高83厘米(封三:2)装彩、高发髻,双目平视,鼻高而直,嘴微闭,身披褒衣博带式大衣,下身着裙,胸饰璎珞,腕带手镯,飘带由左臂下垂至手和座往下,右飘带由右手向外绕臂下垂于座,右腿上曲,右手俯膝手拿如意,左腿下垂脚踩一朵仰覆  相似文献   

19.
最近,林县文化馆在距县城东南15公里的横水乡九家庄村东发现一座金代石塔。此塔座北朝南,通高4.10米,塔尽为一厚33、直径116厘米的圆形青石,其上为双层须弥座构成的基座,高10.7厘米,上枭雕单层仰莲,下枭雕双层覆莲,束腰力一鼓形石,高52厘米,直径为65厘米。塔身高107厘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满城县陆续发现的一批画像石墓门的形制特点、构图格局、画像内容及雕刻技法,认为它们与此前发现的一批满城画像石一样,均属于东汉晚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