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华 《民俗研究》2012,(5):161-F0003
山东民间过春节时蒸制的面食十分丰富,除主要面食饽饽(馒头)、花卷、粘糕等以外,还有一种上面磕有各种阁案的蒸制面食,民间叫“磕子”。制作这种磕子的专用工具是一种木制模具,潍坊地区俗称为“面磕子”。这种木制模具一般用大约2公分厚的梨木板(也有的用棠梨子木等)刻制而成。  相似文献   

2.
礼馍是一种面食艺术,是用面捏制成的民间艺术品,也叫“面花”、“花馍”,是黄河流域汉民族民间在岁时节日和人生礼仪等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一样物件,它普遍流行于我国以吃面食为主的北方。在许多地区,人的一生不断与其结缘,而面花也深深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食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其内涵仅局限于饮食本身,更多的是它在社会中所展现的文化的表达。中国西北部关中地区一个村落面食文化的变迁表明,无论是村民日常食物还是节庆筵席,面食制作技艺开始从手工转向机器,其作为礼物交换也变得更为商品化。其中,女性社会角色地位的变化在这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当她们在家庭中承担一定的经济负担后,便需要尽可能地缩短食物烹制所耗费的时间,因而她们更追求方便的食物。然而,面食的文化意涵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人们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造就和转化了传统的新形式,面食的文化象征要素仍然在社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面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且目前学术界对中国面食的文化研究已取得可喜的成就。陕西面食文化属于中国面食文化的一部分,只是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的空间不太充分,其发展现状还有可提升、拓展的空间。在搜集陕西面食文化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其研究现状,探寻出有价值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盂县面食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盂县是山西省最古老的县份之一,其文化样式多样,形成历史久远。面食文化是众多样式中的一种,既具有山西面食的特点,又因种植业、地理气候等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毛毳腥擅满咸洛 大约在战国到秦汉之间,当汉民族的先民们发明石磨,不再直接食用谷物的时候,北方中国进入了面食时代。而面食里吃得最多的是什么?饼。  相似文献   

7.
镬溜儿     
正"镬溜儿",温州话谐音"锅边溜儿",是温州的民间传统面食,上世纪90年代在温州街头尤为风靡。那时,走街串巷的货郎、熙攘往来的商客,吃上一碗,顿时感觉元气满满。"镬溜儿",这是一种已经在温州大街小巷很难寻觅的面食,但却深深根植在部分老温州人心底。"镬溜儿",温州话谐音"锅边溜儿",是温州的民间传统面食,上世纪90年代在温州街头尤为风靡。那时,走街串巷的货郎、熙攘往来的商  相似文献   

8.
山西素有“面食之乡”的美誉,其风味独特、品种繁多、工艺讲究的面食堪称天下一绝。山西人不“闭关自守”,带着正宗的乡味闯入京城。这就是并州风味面王快餐厅的开张。 并州,太原的古称。并州风味面王快餐厅是太原山西老陈醋厂北京经销处本着以店养店的  相似文献   

9.
他对自己的生活挺满意的,“想说的话基本也都能说”。万一哪天说不了了,“我去开个小饭馆总可以吧,陕西面食我都会做,可以卖个包子什么的。市场化就有这个好处,饿不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古代面食及面粉加工工具遗存,将该地区先秦时期至唐代面粉磨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为萌芽、过渡、成熟三个阶段;通过对各类出土遗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特点。进而以面食加工在新疆地区和内地之间的传播为视角,探讨了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与影响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华 《文物》1962,(Z2)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东疆文物工作给,于1959年10月至1960年11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村北区,进行了一次墓葬发掘。它除了发现陶器、泥俑、织绣、文书、谷物、面食等随葬品外,应该特别指出的,同时还出土了大批唐代民间绢画伏羲女娲像。  相似文献   

12.
侯菲 《丝绸之路》2008,(10):43-44
馕在新疆各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是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面食之一。一壶奶茶,几块馕。就可以是一顿简单的羹食。说它是“新疆第一吃”一点也不为过。新疆人膏不开馕,不仅因为它的朴素和实在,更因其包含的艺术品味和古老的烹饪文化……  相似文献   

13.
面花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形式,在我国以吃面食为主的北方,农村普遍流行,各地对面花的叫法不同,制作风格也不尽相同,大荔面花使用发面蒸制,外面不着任何颜色,做好的面花放置数月而不开裂。看阿寿村的面花,如同看民间艺术博览会,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4.
<正>(十二)蒙古族的饮食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古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相似文献   

15.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河津市,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以白面为大宗食品饮食习俗。河津人的主食是面食,此外还有拌菜、醪糟、杏仁饭等多种特色饮食,讲究干饭和稀饭的结合。节日饮食做法讲究,品种繁多,主要有饺子、油糕、津糕以及各种不同规格的花馍。"一面百样,一面百味"是对河津面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正>七、回族的饮食回族分布较广,遍布全国。各地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普遍喜爱的特殊食品,也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  相似文献   

17.
说起吃饭,南方人和北方人脑海里的饭一定大不相同。南方人说的饭,必定是米饭加菜,而北方人的则是馒头、包子、大饼、面条等面食。  相似文献   

18.
"背口袋"是一种用萱麻草制作的青海高原特色小吃。是将萱麻熬成稀糊后涂于烙熟的青稞面(现在多为白面)薄饼上卷着吃的面食。在每年四季农闲和深秋喜获丰收之时,当你走进乡村,在农民家中总能瞧见男女老幼一家子人热火朝天地烙萱麻饼、散拌汤、卷萱麻饼、津津有味地食用"背口袋"的动人场景。初见那种形状奇特、吃法也稍显古怪的食物,有些不敢轻易尝试,在热情好客的主人的再三介绍和其乐融融的环境气氛的衬托感染下,试探着一个、两个缓缓下肚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主要的农作物是麦子,因此麦子是这个地区老百姓的主食。人们将麦子磨成面粉,然后运用慧心和巧手制出各式各样的食物来。这些面粉制成的食物,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口腹需求,还调节了他们生活的节奏,使生活变得多彩多姿,美好而有情趣。从前北平的“大买卖地儿”和“大宅门”有新的厨师来试工的时候,时常借做面食来考验他的手艺高不高。如果不等主人吩咐,一连十天半月里能够天天做出不同的面食来,他就有资格掌灶做“大师傅”,否  相似文献   

20.
面菜的记忆     
贾欣 《中华遗产》2014,(2):160-160
开本期专题选题会的时候,来自不同省份的编辑们,纷纷谈起家乡特产或见识过的面食、米食,或描摹味道或介绍做法,惹得众人通感一般,不约而同地饥肠辘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