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的华工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拉丁美洲“苦力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 据现在所知,中国人大约早在明朝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年)即到过墨西哥,随着太平洋上大帆船(Manila galleon)贸易的发展,在马尼拉经商的西班牙人曾把当地雇用的中国仆役等带到墨西哥。据称在一六三五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华工与华人对拉丁美洲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45到1874这三十年间,大约有30万契约华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掠卖到拉丁美洲,在那里被迫从事牛马不如的奴隶劳动。他们惨遭剥削与奴役的历史,已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充满血和泪的一页。对此中国人民应当永远铭记在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华工出洋的历史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美中不足之处是这些研究仍仅限于赴东南亚及欧美的华工,对于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持续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赴俄华工的历史迄今尚无人涉及。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全面探讨,错误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华工是华侨的一部分,华工可以笼统的定义为出外务工的中国工人。而晚清时期的华工出国的缘由却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出走伴随着诸多的因素。从这些外出因素和方式来看,他们的命运似乎就是可以预见的。晚清华工的大量出国也是帝国主义侵华史中掠夺劳动力最有力的见证。本文拟就晚清华工问题的由来做一简要分析,以便进一步认识晚清华工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5.
一契约华工产生于何时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有过不同的看法。陈泽宪在《十九世纪盛行的契约华工制》一文中提出,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785年占据梹榔屿后,首先使用契约工制度,并认为在此以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相似文献   

6.
华工苦     
清代后期,由于农村破产,民不聊生,广东、福建部分人民被骗离乡别井,远走异国,以求生路。殊不知“及抵彼埠,充以极劳极苦之役,少憩即刑,告假不许。生入地狱之门,死作海岛之鬼。”真是惨不忍闻。下面所译两组材料,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尚未公诸于世,今与读者见面,对于研究华工问题,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华工的贡献令人景仰,华工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而华工的出现,则是国弱的体现。从1914年8月开始至1918年11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战场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战争初期属于协约国的英、法、俄频频失利,人员伤亡严重,前线和后方有生力量告急,他们遂向中国请求支援。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应这些国家的要求,以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前夕的旅俄华工,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俄国“盗人的贼”拐卖到沙皇俄国这座“民族监狱”里从事奴隶劳动的华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劳动力的需要急剧增加,英、法、俄等国竞相在中国招工。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战争期间英国在华招工5万人,法国招工20万人。战争爆发后,俄国不但民用企业劳动力不足,而且军事工业也深感劳动力缺乏。因此俄国政府一反过去排斥华工的政策,利用与中国接壤的有利条件,捷足先登,开始在中国大肆拐卖华工,其人数远远超过英法各国。马克思在研究17世纪荷兰人的殖民掠夺时指出,欧洲殖民者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指出他们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华工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华工出国的历史意义 华工是华侨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在国外靠体力劳动谋生受人剥削而不剥削他人的中国劳动人民都属于华工的范围。有自愿出洋的自由华工,而更多的是被强迫拐卖的契约华工。前者包括  相似文献   

10.
王希天是中国旅日华工领袖。为了华工的利益,他曾与日本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被日本当局杀害。中央电视台对此曾作过专题报导。《旅日华工领袖王希天》、《王希天被害真相》两文对王希天及其被害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员,曾经对同盟国中为首的德国宣战.按参战的先后顺序,对同盟国德意志、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作战的有俄、法、比利时、意大利、美、中等24国.然而,当中国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宣战时,欧战正酣,中国并没有派一兵一卒、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下半期,南北美洲一些新老殖民者曾先后窜到中国掠去大量契约苦力,称之为“苦力贸易”;实际上是以暴力掳掠我国劳动人民强迫签定劳动8年的契约,送往目的地公开拍卖,成为开发殖民地的契约奴隶。这完全是非洲奴隶贸易的翻版。在强制性的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50年代初,澳大利亚发现金矿,轰动了世界,引发了继美国加州之后的世界第二次大淘金热潮(GoldRush)。当时大批华工飘洋过海,前去位于南太平洋的陌生大陆澳洲淘金,人数一度多达6万余人。华工置身其中并洒满血泪的淘金热极大地推动了澳大利亚社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在中澳关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本文拟就华工赴澳淘金背景、淘金热时期和排华运动打击下的华工等三方面加以论述。一澳洲金矿的发现与华工赴澳的背景金矿大发现是澳洲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华工大批赴澳是和金矿的发现与开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澳大利亚有…  相似文献   

14.
1953年建立的华中工学院,1988年改名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改名华中科技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在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一流的高等学府之一。我作为当年建校筹备委员会的成员之一,现就个人记忆所及,对1953年至1954年问建校初期的一些情况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1868—1940年)是我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期望中国实业兴旺,科学教育发达,积极倡导学习西方,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并且重视与关心出国侨工,曾为维护出国侨工的权益,开展旅法华工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呼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本文就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动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积极推行华工教育及其影响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记得1963年华工(现华中科技大学)1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正在华工附中上高一。我的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令当时附中师生至今记忆犹新的美——《喻家山的灯光》。写的是1954年她随父母刚到华工时,她贴着汽车的玻璃,看到黑暗中喻家山下只有几处稀稀拉拉的昏暗的灯光;  相似文献   

17.
在南太平洋的新西兰,南岛的西南部横亘着一条巍峨的山脉——南阿尔卑斯山。其海拔3764米的主峰库克峰终年积雪,守望着正南方的冰雪世界——南极洲。  相似文献   

18.
论文梳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华工从战时到战后的有关去留问题;北洋政府安置回国华工的官方举措及其实施困难以及华工回国的实际境遇与抗争活动;并探讨了一战回国华工并未因其身份和贡献享有善待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华工多被遣返回国。北洋政府制定并推行《安置回国华工章程》,但地方政府在妥善安置被遣回原籍的华工方面,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其间以梅钧为代表的旅法华工团,向山东省政府发起请愿,要求妥善安置归国华工,并与山东省政府展开博弈。此次博弈以梅钧离开青岛而结束,华工安置问题基本不了了之。大多数华工回国以后,并未因其身份与贡献而享有优待。他们穷困潦倒的结局是北洋政府时期普通人生计艰难的缩影,他们的弱势地位与无力争取应有的权益是他们被遗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新大陆未被“发现”之前,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信奉各式各样的原始宗教。到了15世纪末,随着西方殖民者葡萄牙的侵入,拉丁美洲就开始了天主教化的进程,天主教逐渐在拉丁美洲占统治地位,天主教会还成为殖民统治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年的本世纪,出现了罗马天主教会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变化,有人主张改变保守的天主教传统。六十年代后,根据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精神,拉美天主教会其内部也逐渐出现多种分化,与此同时,来自欧洲和美国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基督教新教也对本地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拉美本土传统宗教并不多,但在某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土著宗教遗迹。此外,在许多印度人和黑人,产生了一种信仰和天主教的传统结合的宗教。  相似文献   

20.
韩琦 《史学理论研究》2000,2(4):106-118
殖民地时期拉丁美洲社会究竟是封建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这是国内外史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一种是传统的观点,认为拉美是封建主义的,这种封建主义是欧洲封建主义的移植:西班牙国王利用类似采邑制的委托监护制将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分配给殖民者,由此兴起了大庄园制,自给自足的大庄园盛行债役农制,是封建主义的基础。另一种是A.G.弗兰克的观点,他强调自欧洲征服起,拉美地区的经济就深深地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