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夏安桃  许学强  薛德升 《人文地理》2003,18(5):56-60,33
通过长期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本文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起源出发,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目标、动力机制、模式、制约因素、措施对策进行综述,探究这些研究的贡献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试图通过这项工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及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方面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度指数,对中国2000-2008年31个省城乡协调发展程度的整体变化及在大区上的空间差异进行了评价和原因探讨。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程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城乡增长率差异系数的降低,说明我国近些年的支农惠农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东部和西部地区城乡发展逐步协调,而中部和东北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下降。东部城市和农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而西部是较低水平上的协调。东北地区先大幅下降后缓慢上升,中部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度目前是最低的,变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孙延永 《攀登》2005,24(12):114-116
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对统筹海西州城乡协调发展进而构建和谐海西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孙延永 《攀登》2005,24(Z1):114-116
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对统筹海西州城乡协调发展进,而构建和谐海西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进程与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家友 《攀登》2003,22(4):54-57
我国工业化初期的所谓“城乡协调发展”,实际上是在国民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状态下对工农业发展速度  的暂时性调整 ,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协调发展。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及人们认识的深化 ,城乡协调发展已到了最佳时期。城乡协调发展采取的措施包括 :解除束缚农民的枷锁 ;打通城乡壁垒 ;保护农业发展 ;加速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桑才让 《攀登》2007,26(2):12-14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消除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曾 《人文地理》2012,27(3):55-59
中原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是中原崛起的时代呼唤,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中原儿女的庄严承诺。选择"三化"协调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之路,有着深厚的宏观背景。在整体、协调、融合、可持续原则的制约下,"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产业集群发展、产城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其中,城乡统筹发展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包括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搭建城镇化本土承载平台,推进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城乡资源共享平台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沈孔忠 《人文地理》1999,14(4):38-41
本文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的特点及其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发展差距及其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评价教育、卫生、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对江苏各省辖市的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区域分异明显;②不同类型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城乡差距各不相同,基础教育服务城乡差距明显,医疗卫生服务乡村远落后于城市,生态环境服务城乡差距相对较小,基础设施服务城乡差距位居中等;③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城乡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服务领域发展水平差距是影响多数省辖市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今.在发展地方经济,推进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地方志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现.特别在地方品牌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肖长东 《攀登》2005,24(Z1):83-85
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决策,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前提.青海省作为一个农牧结合的省份,贫困基数大,发展不全面,城乡差别明显,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指导,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青海城市、农村、牧区的共同发展,是当前构建青海和谐社会过程中需重点研完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瑞萍  李绍龙  张天波 《沧桑》2009,(3):103-104
儿童教育投入是影响到儿童个体发展和国家教育大计的重大举措,而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所引起的城乡儿童教育投入不同则直接影响到了教育公平和城乡的协调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继续采取强力措施来缩小差异,真正意义上实现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占彪 《攀登》2005,24(12):134-136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党今后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结构甚至三元结构的现实,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居于基础地位的乡镇工作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成体和平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乡镇建设显得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王占彪 《攀登》2005,24(Z1):134-136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党今后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结构甚至三元结构的现实,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居于基础地位的乡镇工作是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乡镇建设显得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前后,刘少奇深入总结华北接管城市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把天津调研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同时吸纳党内高层关于城乡关系的各种理论观点,对如何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如何变近代以来的城乡对立为城乡互助、变消费的城市为生产的城市,如何促进新民主主义城乡协调发展,如何利用城市引领乡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工业化及农业集体化的实现创造物质条件等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大胆的战略构想和实践探索,对中共新民主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改革时代中国的城乡发展亟需改变以往城市偏向型发展观导向下忽视甚至漠视乡村的发展,逐步转向区域同步发展观下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实质上是城乡联动发展中不断实现城乡文化共融的过程。传统村落是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乡村聚落,乡土文化是其区别于城市文化的独特价值所在。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视角,从"地方性"角度重新定义传统村落并剖析其文化空间和空间的文化价值,探讨城乡一体化对传统村落文化及其空间演变的综合影响,最后提出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江苏省样本地市的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及居民满意度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及权重,构造重要性与满意度矩阵等方法,本文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体服务、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对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苏北地区的城乡差异较大,苏中和苏南地区较小;居民对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好于农村;城市与农村各类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尤其表现在文体服务与公共服务设施上;多数地市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度偏低。针对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利敏 《沧桑》2013,(6):179-18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大面积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加剧,鸿沟越来越深。要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非常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存在缺陷和不完善,如何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明确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目标内涵,工农城乡赋能发生了历史性拓展。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工农相互赋能由强调单向作用的以工促农拓展为强调双向作用的工农互促,明确了工业与农业要相互赋能和实现共同发展;基于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认识,城乡相互赋能由强调单向作用的以城带乡拓展为强调双向作用的城乡互补,明确了城镇与乡村要相互赋能和实现互补互进。工农城乡相互赋能由强调单向作用的以工促农向互促互补拓展,是基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工农城乡相互作用关系理论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城乡协调度演变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建立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山西城乡协调度进行研究,发现:(1)1980-2006年城乡静态协调度是呈倒"U"型,1980-1985年属于严重不协调型,1995-2002年属于初级和基本协调型,2003-2006年属于严重不协调型;(2)城乡动态协调度在1980-85年属于下降型,1985-1995年属于增加型,1995年后属于下降型。分析认为城市化水平低、产业重型化、农民收入增收困难、对乡村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降低阻碍了城乡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了加强城市群建设、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强对农民技能的培训和增加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四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