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种类,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于物质类文化遗产的那种稳定性,他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具有变异性。这种活态变异性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很多困难,而传承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界对传承人的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传承人保护方法展开评述,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为传承人保护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2月,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纂的《传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实录》丛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分10大类40卷,共计800余万字,以口述史的形式,对河南省已公布的832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地挖掘与整理。书中附有大量图片、音像资料,对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文化和其"背后的故事"进行全景扫描和鲜活展现。该丛书的出版,  相似文献   

3.
非遗保护的困惑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复原或者再现濒临危险的非物质文化我们还必须保护那些传承人,尤其是保护传承人的艺术精神,而这些艺术精神必须让表演者体验并生活在原初的环境中。但仅仅圈地或者通过音像和文字的记录以及专家学者的研究就能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吗?如何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得传统文化优秀的品质,获得可以让当代人领悟和鼓舞的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唤起全民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和认同感,唤起公众对我们伟大传统的热爱和尊重,认识到真正文化遗产的价值,摒弃文化糟粕。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历了由起步到发展,到推动和加速期,再到稳定和反思期及目前的"发力"期五个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实践中逐步深入,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到关注传承人能力的提高,再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发展壮大。非遗研培计划旨在使传承人获得文化自信,非遗经纪人或文化中介人队伍也可为非遗的推广与创新助力。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属性正在不断增强,也逐渐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但现代产业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使得手工劳作面临批量化生产的危机,因此要更加重视稀缺的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需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工作,因学术理念滞后与工作实践的一刀切模式,并未在学术探索与公共话语平台搭建等方面发挥应有效用,而主要作为一种具体技术手段被使用。为有效推进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助推社会发展,应注意从如下三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研究予以深化:通过口述史调查倾听民众心声,理解民众心态;借助社会语境分析,赋予非遗口述史以多层级的文化意义;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意义上,对非遗口述史工作予以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方志》2009,(4):58-58
非遗保护先进文博杰出人物受表彰6月11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暨文博事业杰出人物表彰、颁证、授牌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惠山泥人代表性传承人喻湘涟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联合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扬州评话代表性传承人王丽堂、省文化厅社会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调研员杨树发、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主生存,是指某些具有市场潜能和商业开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法律和政府扶持政策营造的有利环境中,在保持自身固有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和市场经济因素相结合,通过为社会提供有形或无形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自主谋生和传承发展的一种能力。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主生存与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民族文化内涵及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既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构基于传统文化多样性基础之上的文化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有模式多建基于文化"管理"或文化"经济"的认识之上,因此,从文化治理的观点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保护主体单一、公众参与不足、忽视"文化纽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力推"公益性保护",才能充分挖掘其公益价值、丰富其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张发宏 《攀登》2012,(5):128-132
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文化多样、形式独特、具有突出的地域特点和很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旅游价值。本文对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热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董秀团 《民俗研究》2009,(2):143-15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除了整体性的原则和措施,还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探讨其传承和保护问题。说唱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云南为例,当地少数民族说唱艺术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保护与传承也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仪式型说唱艺术.应关注其社会文化环境的主导性;生活型说唱艺术,应强调传承人的关键作用;表演型说唱艺术,应以观众为核心来考虑其传承和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群众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各种非物质形态,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旅游模式渐成热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应充分认识其旅游价值,正确评估其旅游资源,避免过度物化包装,突出遗产的文化品质,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应始终不变,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黑龙江史志》2012,(12):28-29
本文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和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目前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的缺失,提出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即:建立传承人生存状况评估体系、法律保护和创新保护。  相似文献   

14.
《民俗研究》2009,(2):272-27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吕俊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去主体化倾向及原因探析 周超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制度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露 《神州》2012,(9):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特殊文化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丰富群众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阐述,分析"非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穆永强 《丝绸之路》2009,(22):41-42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立法,以协调西部经济开发与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商业开发与原真性保护等诸多关系为宗旨,是完善西部开发法律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必将对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文化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应该重视和突出对文化精神的保护和传承,要从静态的档案式保护走向活态的档案式保护,即强调档案"承载"和"传播"人文精神的功能,通过"活态档案"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从静态走向动态,主要包括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档案三部分工作,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精神渗透整个档案式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吴歌2006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其中由芦墟山歌、常熟白茆山歌、张家港河阳山歌组成,此次口述非遗主要是对"芦墟山歌"传承人的采访,他们主要是:杨文英:2007年6月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柯金海:2008年苏州市第二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卢福宝:2008年苏州市第二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9.
胡传海  王磊 《神州》2013,(14):286-286,28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是仍有许多遗产没有脱离困境。结合对老北京"毛猴"的实地调查和对"毛猴"艺人的采访,重新评估毛猴的价值,挖掘它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从而反思我们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由内而外的研究,发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们缺少对具体某项遗产的认识,千篇一律的保护模式不能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避免盲目保护的行为,做到具体遗产具体分析,用符合其特点的方式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0.
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地区世代聚居着藏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创造灿烂历史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截至2010年,林芝地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计9类63个小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8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2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习基地2个,自治区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