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北联大,即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一所与西南联大齐名的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1937年9月成立的西安临时大学,主要由当时为躲避战乱而撤离平津地区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研究院,以及此前已撤离至西安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焦作工学院等院校合并而成。1938年3月,由于日寇逼近西安,西安临时大学又奉命迁往陕西汉中,并于当年4月正式改组成立西北联合大学。此后A1938年7月至1939年8月,西北联大又陆续分立为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大学、西北医学院、西北师范学院五校。虽然西北联大两迁办学的时间不长,但它却在特殊时期保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火种,对此后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战军兴,上海光华大学在成都设立分部。分部校政由光华旧人主持,创办经费多得川人捐助,校董亦大半川籍。光华和教育部部长陈立夫毫无渊源,政府资助不足,学校只得征收高额学费。征费之举引发学潮,川籍校董邓锡侯、向传义等地方势力支持学生,并顺势接管学校。从此,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成为一所地方化的学校,并于其后被改组为成华大学。内迁高校的地方化与地方高校的国立化路径相反,实为地方针对内迁高校或中央反向扩张教育权力之举,研究此一问题足以加深对战时中央、地方以及内迁高校三者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抗战初期,北平、天津等地多所院校内迁大西北,先在西安奉命合组为西安临时大学,后迁陕西汉中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此后,屡有分合、迁徙,但各学校最强势的科系始终保留下来。其中,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一直保持了单独建制,成为西北联大乃至西北师范学院中比较有特色的专业。当时,家政学兼有文、理、艺三科性质,既是新兴的家事教育事业,又带有强烈的教育救国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正西北银行是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时设立的随军银行,成立于1925年4月,总行初设在张家口,同年8月总行迁设到兰州,先后又在河北、河南、山东、内蒙、甘肃、陕西、宁夏、北京、天津等地设立分行或分支机构,是当时国内分布最广的随军银行。1927年冯玉祥主持陕西政务时改组富秦银行为西北银行陕西分行~([1])。1930年中原大战失利,冯玉祥  相似文献   

5.
1938年初,蒋介石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改组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之前,国民党军队是没有政治部的,只有政训处。当时在武汉委员长行营中有个第六处(即政训处),陈立夫任处长。政治部是把第六处改组和扩大后成立的。下边设四个厅:总务厅,管行政;一厅,管军中党务;二厅,管民众组织;三厅,管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朱学范 《纵横》2011,(8):19-22
与国民党政府正式决裂 我从庐山回到上海后,国民党加紧对我和劳动协会进行压迫。9月30日,吴开先、陆京士给我转来了陈立夫、谷正纲从南京发给他们的两封密电。陈立夫、谷正纲在28日发的密电中说:“劳协改组事应照牯岭商定办法扫除共产党员参加,并由劳协发表宣言公告社会。  相似文献   

7.
西北联合大学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作为在抗战期间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内迁西北地区后组建的大学,存在时间仅一年零四个月。时间虽短,但西北联大鲜明的育人特色、教师高尚的道德操守和学生笃学力行的个性之美,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由西北联大衍生出的众多高校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物》1951,(10)
(一)沿革——本馆创始于一九三五年,是时本院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初由前上海劳动大学移来旧书数百册。一九三六年图书数量激增,一跃而达三万册。充实设备,始具雏形。一九三八年本院改组为西北农学院,由前西安临时大学移来中文书八十七册;抗日战争期间增添书数寥寥。在反动派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西北联大法商学院左翼师生云集,活动频繁,国民党籍师生除重组党部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外,还迭请教育部出手解决。部长陈立夫虽长期执掌党务,起初还是谨守职份,不愿直接出面干涉,而是寄望联大常委徐诵明自行遏制法商学院的左翼化。徐平衡左右的努力未能令陈立夫满意,陈转而派张北海接管法商学院,彻底予以整顿。徐诵明和学院左翼师生对此奋力反对,双方博弈的结果,大批左翼教员被迫离职,张北海也被逼走。徐诵明拔掉了陈立夫敲下的楔子,自己也被调离耕耘10余年的大学。在左右之争的大背景下,左翼师生要指点江山,右翼师生要保卫社稷,大学校政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0.
韩戍 《近代史研究》2016,(1):124-137
抗战期间,内迁贵阳的私立大夏大学因经济困难,不断向教育部申请改为国立。教育部部长陈立夫鉴于贵州缺乏综合性国立大学,出于合理分配全国高等教育资源的考虑,以大夏大学更名贵州大学作为允改国立的条件。大夏大学以校董会中的中央要员为后援,数次与教育部博弈,维持了私立身份并获得高额补助。在大夏大学改国立的风波中,无论是整顿教育手腕强硬的陈立夫,还是支持陈立夫的蒋介石,最后均向校方让步。在抗战中大多数资源掌控于国家、民间社会弱小的前提下,私立大学唯有寻求政治的支持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然而,此种政学结合又不可避免地会给国家的教育行政造成一定困境。  相似文献   

11.
刘基 《丝绸之路》2014,(20):5-6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端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当时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其后演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7月,更名为围立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2月,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成立。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奉命西迁,与同时期西迁的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等院校组建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4月,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10月,西北联大第四十五次校常委会议决定,以“公诚勤朴”为联大校训。根据西北联大黎锦熙教授的解释,其中“公”是天下为公,“诚”为不诚无物,“勤”是勤奋敬业,“朴”即质朴务实。这是对传承文明、发扬民族精神办学目的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抗战时期在云南昆明有所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却很少有人知道当时在中国的西北部,还曾有过一所与之并立的短暂高等学府——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  相似文献   

13.
金陵大学是1910年由南京三所基督教书院合并创办的教会大学。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和革命运动对金陵大学造成巨大挑战。该校的美国当局、南京校方和中国籍教师群体被动或主动做出各种回应,直至学校的治理结构完成根本性转变。20年代初,金陵大学在北京政府教育部完成"部分立案"。1926年,在五卅运动以及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强硬的立案政策的冲击下,金陵大学校内行政层开始改组。至1928年实现校董会设立、中国人出任校长和完成立案的全方位转变,金陵大学由此进入新时代。金陵大学回应立案以及内部改组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渐变过程,既体现了中国教会大学在此历史关头处理与中国政府之间关系的共性,又有其特殊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陈立夫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夫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八年抗战期间,陈立夫担任近7年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在战争艰难岁月中,陈立夫在拟订战时教育政策、方针,迁播高校,增设、改进中国高等教育,推进中等教育、国民教育与社会教育,发展边疆教育和华侨教育,以及救济、培养与征召青年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使中国教育不仅没有因战争而停顿,相反得到了相当的发展。但是,陈立夫执掌教育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在教育部门维护蒋介石的专制独裁,实行思想统制,防共反共,抵制“赤化”,逆时代进步大潮。功过是非,历史会给予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汪洪亮著,中华书局2020年出版,28.2万字,68元抗战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导致高等教育与学术地图的显著变化。既有研究大多关注西南联大、西北联大,而对成都华西坝教会五大学(包括东道主华西协合大学和内迁的金陵大学、齐鲁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这个曾被称为"华西联合大学"的办学联合体则较少措意。出于"抗战建国"须认识边疆之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知道西南联大,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个西北联大。西北联合大学是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名北洋大学)三所院校组成的,但这所西北联大不但没有取得西南联大那样的辉煌,反而中途停办,究其原因,固然有政治方面的因素,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三校之间不团结所致。而西南联合大学在8年办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中,胡适是先驱者,是改良文化的泰斗。胡适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为其高等教育的思想形成奠定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有"大学独立,学术自由"、大学类型划分、选科制的引进、研究院的设立、开放女禁等等。胡适前瞻性的高等教育思想和改革措施,为中国近代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巴斯 《钟山风雨》2012,(1):55-57
抗战时期,中国高校内迁一般都采取单独迁徙的形式,如中央大学;但是也有一些学校采取了联合迁徙与办学的形式,先后诞生了几所联合大学,即西南联合大学、西北联合大学、东南联合大学,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值得关注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9.
陈立夫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党立法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孔孟学会理事长等职。花溪区政协委员张葆琛与陈立夫祖籍同处长江之南的太湖地区,陈立夫生于1900年,比张大5岁,陈立夫与张葆琛从小相交。陈立夫在任南京教育部长时,与张葆琛交往甚密。陈立夫于1949年随蒋介石飞往台湾。张葆琛1973年移居花溪奶牛场,1981年7月被选为花溪区政协常委。1996年与陈立夫恢复联系。是年3月,陈立夫寄来第一封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51,(10)
(甲)简史:一九三七年秋,芦沟桥事变后,国立北平大学、师范大学及北洋工学院在西安合组西安临时大学。因各校原藏图书均未运出,乃在西安、汉口、长沙及香港等处,极力抢购中外图书,筹设了一个小规模的图书馆。其后校址迁到城固,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一九四○年夏,该大学又分成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及西北师范学院等五个独立的院校,所藏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