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萍 《攀登》2006,25(2):134-136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而其根本动力则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图书馆学作为图书馆自身发展规律的学说,反映了一定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中国图书馆学的历史发展不管分为多少阶段和多少模式,就其总体来看,它只经历了一次否定性的发展,这就是近现代“西学东渐模式”对古代“田园牧歌模式”的否定,而未来趋向必然是“综合创新模式”,这是由其内在矛盾发展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冯常玲 《神州》2012,(16):182-182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是在思想上对各个事物和现象加以比较,以确定他们的共同点、不同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在历史教学法中运用“比较”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更好地揭示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试论“度”的辩证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它体现着事物质和量的对立统一,是划分质量转化的根本标志.但是,对这一范畴本身所固有的辩证属性,特别是其数量界限的复杂多样性、动态过程中所呈现的相对性的研究,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质的定量和限量的统一度是和事物相联系的,是事物存在的度,它构成事物内部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因此,度作为保待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数量界限,是一种特殊的量,既是对应事物量的变化的定量,又是事物质的变化的限量.度是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一种定量.黑格尔称它为“有质的定量”、“是具有特定存在或质的定量.”①在度的范围内,质和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度表现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与质相统一的量的等级,反映出事物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不同的质量统一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年代学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人类社会以往所有存在总合,“所有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的存在是和离开空间的存在同样是最大的荒唐。”研究认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首先要清楚其时间和空间。年代学就是研究、考证、推算、测定历史事物、现象产生、存在、消亡时间方法的一门科学。在此“年代”和“时间”是同义概念。中国历史年代学是专门考  相似文献   

5.
一、澳洲华人的历史拿中国的一句老话作为本文的开场白,那就是“历史如同一面镜子”。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检讨华人在澳洲的历史和现状,以作为澳华社会发展的借鉴。多少懂得一些澳洲历史的人都会知道,  相似文献   

6.
普列汉诺夫指出:“从历史上说,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事物,往往是先于以审美观点来看待事物的”(《没有地址的信》)。通行中国二千多年的方孔圆钱,它的造形往往被解释为“天圆地方”,这显然是从理念出发的,因而也未必准确。圆形作为一种造形,早已被古人所发现,所利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以圆形为造形手段,是最易产生和谐效果的,也是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最易于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历史,往上追溯到一定的时候,无法搞清它的年代了,于是不得不予以估计,说它在约多少年到约多少年前。处在这个“约多少”位置的时代,是就谓“载记之世”,是正史的头,中国历史的这个头是太昊。尧以前一千二百五十年已进入“历谱之世”了。今天把夏作为中国历史的头,是我们的努力不够,不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李新华 《民俗研究》2006,(3):171-187
引言村落,是民众春种秋收,生息繁衍的聚居空间。村落中的信仰、禁忌、崇拜是民众思想意识形态的真实体现。走进山东的村落,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积淀形成的古老信仰、禁忌、崇拜,隐性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又以对“神”的敬祀供奉形式,显性地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节日庆典等活动中。“神”作为人们想象幻化出的事物灵魂主宰,是没有具体形象的,而在对神的敬祀供奉活动中,人们又需要一个表示对某种事物神灵敬祀的具体可见的崇拜对象,于是人们将抽象的“神”赋予了具体的形象。这便产生了大量作为神的象征、神的化…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有多少史学家几乎就有多少种历史概念。”因而有人风趣地说:“历史就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辩论”。综观种种有关历史的定义或观念,都是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出发去概括历史的性质,都多少带有个人风格和色彩,都可以说有一定道理。然而,从什么视角出发较能概括历史的本性,并且使历史的定义尽量免于偏狭而较为宽泛,以及对历史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呢?可以看出种种关于历史的定义,都不过是人们的某种认识。对于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Citespace等软件统计分析了新疆方志主题近40年的年发文量、高引文献、研究热点与动态,综述了高影响力文献。发现:1.新疆方志研究于1983年起步,2006年始研究升温,至2011年年发文量达高峰,持续至2018年,其高发文量与国家政策话语相关,主要围绕新疆古方志史料价值与当代修志工作展开。2.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形成“新疆”“修志工作”“编委会”“惠远城”等聚类热点。3.预测新疆方志下一阶段研究热点包括新疆方志如何作为“中华多民族交融汇聚成一体”的史料挖掘重点;新时代新疆方志作为中华文化连续性与包容性明证的载体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现代化转化研究;数字化方志文献库建设与跨学科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释“中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字在“内”、“正”意义上是对天人之际诸事物初级本质的概括:事物的根据在事物的内部,事物的本质力量是中正;在“合”、“和”意义上是对天人之际诸事物次级本质的概括:事物内在对立面相契合的经验事实是人们判定是非的标准,事物的本质力量来自于事物内在对立面和多因素的中和。根据《中庸》本,在本来的意蕴上,中庸精义乃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2.
续志可采用以下办法对前志有关内容予以“复载”:一,在志首“总述”中简述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建置区划等变化不大的事物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络;二,在篇目的“概述”中追溯历史,扼要记述事物发展的过程及至前志下限时的状况;三、对具有地方特点的人和事,可在续记  相似文献   

13.
章认为凡事物均有“异数”,所谓方志特色,就是入志事物异数的总和,修志需要对异数作全面、完美的记录。对于同类事物,要从大同中找出小异,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小异,用升格、专题、附记等形式放大“小异”,努力写出事物的化来。章还特别写了细节对于彰显人物性格的作用,同时说明异数多少不等于事情大小,当两发生矛盾时,应将大事置于领先位置。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李大钊是中共早期创始人之一,也正因其政绩显赫的缘故,以致学术界对这位先驱在“五四”前后作为文化哲人的一面淡化了。由此,笔者的选题不无拾漏之嫌。然而,这里的拾漏并不等于说本题“前无古人”,事实上,学术界间或提及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笔墨多少有之,只是我们感到总缺少点什么。尤其是当一些对文化和历史研究有素的知名学者将李大钊的文化内核归为“折中调和”时(比如庞朴先生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一书就持这种观点),我们感到有种隐隐的不安。还李大钊这位文化先觉以历史本来面日势在必行,笔者就这一课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学界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阶级合作的特征及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是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在对阶级社会的历史研究中,我们运用这一理论着力探讨的是阶级斗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斗争性和统一性是事物矛盾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属性,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斗争性不能脱离统一性而存在。因而,脱离统一性,片面地研究阶级斗争,就会忽视或否认阶级合作。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当今修志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这是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贯彻这个原则是提倡实事求是,这是因为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点,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穿于我们一切工作的思想路线。修志提倡实事求是则重在“存真求实”。要以历史发展的观点,广泛地、翔实地收集资料;以辩证的手法对资料进行分析、考证,去伪求真;用准确的文字来表述事物,揭示事物的实质。志书只有存真求实,才能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把握历史的脉胳以来实一个历史时期都…  相似文献   

17.
宋殿儒 《文史春秋》2014,(11):62-63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人类文明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多少春秋事.几度夕阳红”.而在千年历史的滚滚尘埃中.我们心中总是清晰地矗立着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伟岸人物——范仲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旅游》2012,(9):10-10
在旅途中,我们经历的是一种特殊的时间;它叠加在无尽流驶的日常生活之外、之上,具有与其完全不同的节奏和质地。即使是在早已熟知的地方旅行,我们仍会体验到某种微妙的脱节感:此处与彼处、日常事物和不寻常的事物,在旅行者那里构成了独特的张力。因此旅行者总是多少有些心不在焉,甚至变得“不太像自己”——他始终是在正常生活轨道的中止处...  相似文献   

19.
清代"烧荒"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Marcohistory)史观在国际史学界自成一家之言,主张在长时期远视界的眼光之下拼合前因后果,使许多看来不合理的事物的内在逻辑规律得以彰现。黄先生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一书中曾言及明人有所谓“烧荒”之举,使农耕和游牧民族均损失惨重,令人黯然神伤。①黄先生以研究明史著称,其寥寥片言只语所提及的明代“烧荒”这一现象不为普通人所知,即便历史专业研究人员亦莫究其详,然而古语云:读书得间。这种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若在学如积薪的过程被我们时刻关注而加以考据,则会饶有趣味地发现其间的历史大节目。揆诸史籍,早在…  相似文献   

20.
提起保守主义,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文学著作中那类身着长袍马褂(或许还蓄一条老大长辫)在西装革履中昂然而行的“古董”形象,从而把它视为顽冥不化、抱残守缺、迂腐陈旧的象征。史学上,保守主义通常被用来指称一种落后、甚至反动的守旧势力;就是在一般的文化研究中,这一术语也大多出现于解释“文化滞后现象”的场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保守主义所下的定义是:“指倾向于维护历史形成的、代表着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事物”;其特征在“不相信人的本性以及没有经过试验的革新,只相信不中断的历史连续性和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