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殷墟卜辞中有“柢”,相当于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本根”。卜辞中有一些“王”字,不是指商王,而是指“王道”,文献中又称为“王极”。“王道”代表“公平正直”,卜辞中有一些“公”字,当解释为“公平”之意。殷墟卜辞中又有“猷”,与《尚书》、《诗经》中的“猷”同义,指先圣之道。  相似文献   

2.
殷墟卜辞中有“帝于令”,“令”指“天命”。卜辞中又有“受命”,即文献中所说的“正命”,或“考终命”。卜辞中有“不既赢”,“赢”读为“盈”,指乾阳之气,如同文献中所说的“休命”。《甲骨文合集》6928是一版武丁时代的龟腹甲,上有“帝命”,反映了古代天人相应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同样是一个“畏”字,有着它的两面性,人们用起来大有区别。作为党员干部,是“有畏”还是“无畏”,是“畏权”还是“畏事”,这里更有天壤之别。首先,党员干部要心中“有畏”。古人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这里的“畏”,是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4.
管子书中有“巨乘马”篇,历来因“巨”字难解,有改为“臣乘马”,也有改为“匡乘马”。这一改把人弄糊涂了。其实“巨”字是可以解释。何谓“巨”?《说文解字》:“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可知“臣”是“规矩”之“矩”的原  相似文献   

5.
律句(下)     
洛地 《古今谈》2002,(3):42-50
我国韵的句,首先有“句型”,“句型”之内有“句式”。韵之有“句型”,虽然是由我说出来的,但和由我发现、提出:“韵句,以韵脚为基点向上建筑成句”有些不同;“句”之有“偶”、“奇”,并不是我首先发现的。明代大曲家汤显祖在给他的友人凌漾初的信中,  相似文献   

6.
两汉三国吴时期,以“算”为单位向15岁至免老年龄的成年男女徵发赋税和徭役。“算”不仅意味着有交纳赋税而且有服徭役的义务。“算赋”意为“以算课徵赋税”,而非单一税目。算赋不仅包括每年120钱的人头税,还包括吏俸、转输、缮兵等各种杂税。赋役场合的“事”为动词,意为“服事”。长沙吴简“口。事。”的“口”指户内家庭人口总数,“事”指有赋役义务的口数,包括7—14岁交纳口钱的口数和有“算”义务的口数,相当於後代的“课口”数;“算。事。”的“算”指有“算”义务的口数,“事”和天长汉简的“事算”一样,指实际服“算”的口数。“算”、“事”簿籍按月统计、制作。  相似文献   

7.
殷墟卜辞中有一些关于商代自然崇拜与巫术的资料,内容十分重要。卜辞中有“丁羊鸟”,应即四神中的南宫朱雀。又有“帝史凤”,相当于后世道教方术中的“天地使者”或“天帝神师”。师组卜辞中有“火羊”和“阳豭”,说明当时思想意识中已有阴阳观念。历组卜辞中有一版祈雨的卜辞,属于古代的望祭,祀典所用日期依据日书中的建除术。卜辞中有“蔑”,相当于文献中的“空桑”。“蔑”与“伊尹”同时受祭,与文献中伊尹生于空桑的传说有关。  相似文献   

8.
冯治库 《丝绸之路》2014,(12):29-31
老子认识到了两种“无”,一种是绝对的、命名的、理论性的“无”,它是玄奥的,是人类思维的开端,是天地之始,它和命名的、绝对的“有”一起构成了“众妙之门”。只有命名了绝对的“无”和“有”,人类思维、认识之门才能打开。所以,这个“无”是理论的、抽象的概念。除了这种绝对的、命名的“无”之外,老子还深刻地认识到了“有”的否定性的“无”,认为这种“无”是和“有”相生的,并为“有”之用提供保障。老子还提出了两个层次的“无”之为(用):第一个层次是与“有”对应的“无”之为、之用,这是与存在、存在者(物)相关的“无”之用;第二个层次是讲人也就是主体不过分作为,要顺从自然。  相似文献   

9.
中条山古铜矿冶遗址初步考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条山地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产铜基地之一。章鸿钊先生在《古矿录》中指出:“古之产铜最著者,乃在晋南豫北,西连陕西终南山一带,其范围尤为广大。”1958年,安志敏、陈存洗曾在运城附近调查一处古铜矿冶遗址,发现有东汉题记的古矿洞和“凵”形炉址。汉代铜器中,有铭以“河东”、“河东所造”、“河东安邑造”字样,还有明确提及河东设有“铜官”的铭文。史籍记载唐代中条山地区产铜最盛。《新唐书·地理志》载平陆“有铜穴四十八”、解县“有铜穴十二”,又载“绛州曲沃南十三里山有铜”、“翼城有铜源”、“闻喜有铜冶”。《新唐书·食货志》亦载天宝年铸钱“天下炉九十九,绛州三十”。明代中条山地区仍然产铜。《明史·地理志》载“曲沃县南有紫金山,产铜”;“翼城县东南有浍高山,产铜”;“闻喜县东南有汤山,产铜”、“垣曲县西北有折腰山,有铜冶”。从上述考古调查和文献记载看,中条山地区至迟从东汉末年已开始产铜。  相似文献   

10.
“然”作为文言单音词,它在古文中的构词作用如何呢?本文试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然”作名词例句(1)“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晏子春秋》)。译为“事物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然:讲法则、规律。名词。常:讲恒、久。“常”作“然”的定语。“常然”作“有”的宾语。苏洵的《辨奸论》中有一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文意、用法和这句一样。(二)“然”作动词例句(2)“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史记·项羽本纪》)。“项梁然其言”译为“项梁认为范增的话对。”然:讲“认为………  相似文献   

11.
《文史博览》2014,(3):34-34
《周礼》中,地官有“牛人”一职,春官有“鸡人”和“龟人”,夏官有“羊人”,秋官有“犬人”。书中写道:“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政令,祭祀供享牛;宾客供膳牛;军事供犒牛;丧事供奠牛……”  相似文献   

12.
拥有28O万人口的布依族,主要聚居在山);添美的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名种类繁多,有反映族称来源的地名,有冠以动物名称的地名,有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地名,有与当地风物传说有关的地名,也有以天干地支命名的乡场和集市。一、地名与族称布依族自称“布依”。“越”、“依”是古越人自称。史载族名“越”、“俚”、“夷”、“依”都是同音\近音或转音。当地汉族亦称布依族为“夷族”或“夷家”,都因“夷”与“依”近青。关于“骆越”名称的由来,文献记载说:“交趾未立郡县之时土地有骆田。其…  相似文献   

13.
旺堆 《中国西藏》2007,(1):80-81
日咯则地区的拉孜县,号称“珠峰北大门”,有“西部粮仓”、“藏刀之乡”、“堆谐之乡”等美誉。“拉孜”藏文意为“神灵之巅”,为神秘领地,俗称“拉雪”,即旭日第一道金光照射的神圣之地。当然,也有学者将“拉孜”译成“风口”。  相似文献   

14.
浅论述而不作与述而有作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述而不作”语出孔子《论语·述而》,但当代志人真正知道其初始含义的却不多。其初始含义,不是说孔子不“作”,而是说孔子没有称“作”的地位,不是说孔子的“述”不是“作”,而是因礼制,只能把“作”称为“述”。历代的史和志都是有“作”的,第二轮志书应该是有“述”有“作”,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一当其无、有十一章,“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器之用”和“当其无有室之用”三处,如何断句,有两种意见:一是读为“当其无”,这是多数人的读法;一是读为“当其无有”,这是少数人的读法.笔者赞同后一种意见,读之为“当其无、有”.在“无”下稍顿,是要使“无”与“有”并列相对的关系更为醒目.  相似文献   

16.
广东通志,其荦荦大者,有明代的“戴志”、“黄志”、“郭志”(两种);清代有“金志”、“郝志”、“阮志”以及民国有“朱志”和“广东通志馆志”等,为数共九种。《粤大记》是明万历南海人郭棐所撰通志之一。郭棐是我国著名方志  相似文献   

17.
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县,号称“珠峰北大门”,有“西部粮仓”、“藏刀之乡”、“堆谐之乡”等美誉。“拉孜”藏文意为“神灵之巅”,为神秘领地,俗称“拉雪”,即旭日第一道金光照射的神圣之地。当然,也有学者将“拉孜”译威“风口”。  相似文献   

18.
一、“文物”的内涵在魏晋以前的古代典籍中,“文物”一词与“文”字有相同的含义,皆可指“礼乐典章制度”。如《韩非子·五蠹》有“儒以ZZ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句,《后汉书·南匈奴传论》有“制衣裳,备文物句,两句中的“文”和“文物”同义。而从汉字“文”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华美的图形推知,“文物”同“文”代表礼乐典章制度已是转义。到唐朝时,该词在骚人墨客的诗文中已频频出现。骆宾王文集中的《夕次旧吴》篇有“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句,杜牧的《樊川集》中“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诗”有“六朝文物草连空,…  相似文献   

19.
药托     
近年来,一个来自北京方言的词在各地广为流传,那就“是托”“。托”的职责是充当隐形的掮客,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甚至对方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给推销出去“。托”这一行里分工极细,吃饭“有饭托”,找对象“有婚托”,买房子“有房托”,今天,我们且来说说“这药托”。“药托”往往  相似文献   

20.
在各地的中考报告会上,我总喜欢给同学们打一个比方:考场作文如果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颗“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只“萤火虫”。就篇章结构而言,出彩的方法就有不少。这里,老师结合2006年长沙市的中考阅卷情况,和同学们谈谈结构出新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