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双方围绕边界、逃人、贸易诸问题展开新一轮的交锋。本文主要针对1689—1727年中俄外交的主题、外交危机的爆发、两国外交举措、外交结果等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抓住商机 脱颖而出 16世纪下半叶,雄起的沙俄势力迅速扩张领土,以坚船利炮改变了东北亚的地域格局。1686年8月,清军反击俄军进犯,将其围困雅克萨,为中俄边界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1869年9月,中俄双方使臣在尼布楚谈判,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之间正式缔结的第一个条约,也是清政府执政以来,首次运用条约形式明确同另一个国家的边界关系。其中第五款规  相似文献   

3.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订立,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一个较长久的安宁。但是,沙俄从来没有放弃侵占黑龙江地区的野心。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150年间,尤其是进入19世纪50年代后,沙皇尼古拉一世重弹老调,一再叫嚷要“修改”《尼布楚条约》所确定的两国东段边界。他一方面派遣所谓“考察队”,潜入中国黑龙江地区“考察”;另一方面又组织庞大的船队,武装航行黑龙江上,旨在重新占领黑龙江流域这块辽阔富饶的领土。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国北部沿边卡伦设置及沿边卡伦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订之《尼布楚条约》,正式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即斯塔诺夫山脉)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为了加强边防,清朝政府采取了立界碑、巡边及雍正初年设边境卡伦等措施,从而形成中国北部边防边境道路。关于格尔必齐河口立有界碑、额尔古纳河口石壁上鎸刻《尼布楚条约》五体文字及巡察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边境的历史情况,一些学者已有专题论述,本文不再赘叙,仅就中国北部边境卡伦之设置及边防卡伦路之形成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界约》,这是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界约,也是中国外交史上与外国订立的最早界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70年后,沙皇俄国乘腐朽的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机,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  相似文献   

6.
所谓卡伦贸易,又作卡座贸易,是指在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黑龙江地区早期中俄边境贸易中,一种在边境军事哨所以及巡边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小型零星的贸易形式。本文拟从黑龙江中俄边贸史的角度,对卡伦贸易作初步探讨,以期对发展当今的中俄边境贸易有所裨益。一、卡伦贸易是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的产物1686年(康熙十五年)雅克萨战役后,清朝成功地遏制了沙俄东进的势头,清俄双方为划分势力范围开始进行谈判。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了平等划界的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  相似文献   

7.
李萍 《文史春秋》2006,(3):46-47
公元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首席代表索额图与俄国全权大臣戈洛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界约,也是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标志着清廷正式外交的开始,因而可以说索额图是满清的第一位正式外交官。  相似文献   

8.
关于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的几个问题吕一燃刘远图先生利用中外历史资料和古地图,写成了《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研究)一书①。书中对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俄边界线、界点、界碑以及黑龙江官兵的巡边路线等问题进行考证,提出了一系列前人未曾提出的新看法,这对启发人们进...  相似文献   

9.
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恰克图条约》。这是两国平等互惠的通商条约,中国商人可以到恰克图和西伯利亚一带经商,而俄国商人则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贸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商人逐渐地将贸易的触角伸向了长江流域的武汉和九江地区,甚至沿海的福建省,  相似文献   

10.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清朝末年,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边缘的额尔古纳河两岸,采金业悄然兴起。横贯东北北部的中东铁路开工。随着招募的大量内地民工,河北、山东的"逃荒"者也络绎不绝。生活在这里的还有采金、放牧的俄国人和十月革命后逃亡的白俄贵族。远在他乡的青年人与俄罗斯姑娘日久生情、相爱结合,繁衍出一个个华俄后裔的特殊家庭。中西合璧的生活传统至今不曾改变,并依然传承……  相似文献   

11.
康熙、雍正时期与俄罗斯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及一系列子约,基本确定了中国东部与北部的边界,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双方在条约中所遵循和追求的平等互谅、搁置争议、依自然走势、互信管理、人口属地归附、内容的综合性等划界原则一方面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沙俄侵吞中国更多领土埋下了伏笔。对条约内容及原则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中俄交往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清史研究》2021,123(1):125-135
正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国共同边界几乎全部集中于东段,长约4200公里。~(1)2004年10月,中俄签署《中俄关于两国边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就东段边界争议地区达成最后协议。中俄划界虽已尘埃落定,但两国学者的学术之争并未完结。事实上,双方对于历史边界问题的主流观点并未发生改变。~(2)中俄学者的争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的认知存在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3.
康熙、雍正时期与俄罗斯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及一系列子约,基本确定了中国东部与北部的边界,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双方在条约中所遵循和追求的平等互谅、搁置争议、依自然走势、互信管理、人口属地归附、内容的综合性等划界原则一方面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沙俄侵吞中国更多领土埋下了伏笔。对条约内容及原则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中俄交往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研究现代及当代中苏关系问题学者有一支相当庞大的队伍,而以中俄关系问题为专攻方向的学者则少多了,至于专研究中俄边界历史的学者,更如凤毛鳞角。现已年逾八十岁的吉田金—先生半个世纪以来即研究中俄东部边界及尼布楚条约问题,至今仍在勤奋笔耕,取得了相当有影响的成就。笔者与吉田先生自1982年开始用通信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以后又在哈尔滨和东京数度见面晤谈,对其学术经历及学术观点均有较深刻的印象,鉴于吉田先生的学术活动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工作有紧密联系,特做以下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论述了19世纪60年代中俄两国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乌里雅苏台界约》、划定唐努乌梁海西部中俄边界的经过。通过签订上述两个不平等条约,俄国侵占了唐努乌梁海西北端阿穆哈河地区;同时,这两个界约确认沙宾达巴哈至博果苏克一线以东的唐努乌梁海盆地为中国领土,这对此后俄国向这一地区的扩张具有限制作用。文章对嘉庆年间游牧于阿穆哈河一带归定边左副将军直辖的唐努乌梁海十佐领的下落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这十佐领在同治年间中俄划界之前就已迁入了克穆齐克河一带。文章最后论述了勘分西界过程中唐努乌梁海人对祖国的贡献:严守边界,监视俄人动向,阻止俄人私立界牌鄂博;协助勘查界址,参与设置分界牌博,为分界大臣提供乌拉台站  相似文献   

16.
时妍 《满族研究》2012,(3):59-64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设立黑龙江将军,增强了黑龙江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为了防御沙俄入侵,维护边境安全和领土完整,清政府制定了巡查边界、边境卡伦和国界鄂博等一系列边境防御设置.这些边境防御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守护了边疆和领土完整,维护了清朝的领土安全,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也起到了保护资源、增加税收、稽查贸易以及加快黑龙江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72年5月至1884年6月中国就收复被沙皇俄国强占的伊犁地区与俄方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激烈谈判交涉,最终缔结了中俄伊犁《改订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及其五个边界子约,同时还签订了《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史称这一过程为中俄伊犁交涉,并在中外史学界形成了中俄伊犁交涉专题研究。本文拟对此项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有43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和近400年的交往历史。最近20年来,在两国领导人和两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不断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输入中国并非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传统中国以天下观为中心的对外秩序与西方国家主导的近代世界秩序碰撞和消长的过程。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在其著述中介绍了欧洲法律,并将拉丁文国际法著作《法律及神作为立法者》译成中文,开启了国际法在华的星火传播。1689年,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是近代中国和外国之间的第一个条约。使西方国际法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睦邻友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间也经历了风风雨雨,而2001年两国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关系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建立多层次的对话机制,继续扩大两国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加强文化、经贸交流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保持和深化给两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任务,如加强与传媒的合作,促使两国彼此形成一种客观、友善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和看法;在解决两国研究中存在的分歧时,要立足于两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研究两国过去的一些局部冲突问题时,应坚持历史的立场,不能把今天的评判标准用于对过去历史事件的评价,更不能在评论事件时从今天的认识出发做道德判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