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本竹书纪年》有“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的记载。关于“九夷”一名,最早似见于《论语·子罕》篇,其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但对于“九夷”的具体名称,篇中却没有说明。所以,《古本竹书纪年》应该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载了“九夷”名号的史著。  相似文献   

2.
政治、军事上的强国徐国不仅是疆域上的大国,而且在当时还是东方诸国的领袖,曾多次率领东方诸国与周王朝相抗衡,堪称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国。首先,徐国在淮夷、东夷中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充当东方诸国的主心骨。《后汉书·东夷传》:“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九夷”,同卷解释:“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九”在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指分布在东方的各个民族、部族。“三十有六国”意义类乎“九夷”,指多个部…  相似文献   

3.
彝,旧写夷。中国东方,古代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日“九夷在东。”《后汉书》著有《东夷传》。在云南的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刺、哈刺、结些、吟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故日“百夷。”  相似文献   

4.
有人将古代之“东夷”视为今彝族之一支,因《孟子·离娄》曾称:“舜,东夷之人也”,认为此处之“夷”即今天彝族之“彝”,因此,作为舜弟的象自应为彝族先人。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按,先秦时期所称之蛮、戎、夷、狄,均系当时华夏对周边其他民族的泛称,商、周时所谓“东夷”,包括莱夷、任、宿、须。句、颛臾、邾、莒、小邾、杞、介、郊、根牟等部落方国,其具体地域则包括今山东、苏北、豫西北一带,实即历史上商族之各部。查《山海经·大荒东经》:“帝俊生中客”下,晋葛理注谓!”俊亦‘舜’字,字假借音也。”又《帝王世纪》…  相似文献   

5.
淮夷史考     
淮夷,是东夷集团鸟夷的一支,《路史·国名纪二》引作“淮夷,赢姓。”从《淮白乍(?)华鼎》的铭文来看,淮夷起初确曾建为伯爵之国,或是商周之交时期的伯主,是一个强盛的东方方国。所以在有些甲骨文和金文中也往往称淮夷做夷,又称东和东夷。淮夷是鸟夷的一支。鸟夷发源于河北燕山一带,淮夷也当在这一带附近。它历夏商  相似文献   

6.
日本国名的由来,据我国史话所载,约有两说:一为唐代张守节所著《史记正义》在《史记·舜纪》“东长鸟夷”下按云:“武后改倭国为日本”;一为新旧《唐书·东夷传》的记载,谓倭国于唐高宗“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从表面上看,两说互异,莫衷一是;实际上,两说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新旧《唐书·东夷传》所提供的史料,足以补证《史记正义》按语未记年月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淮夷探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淮夷族源考关于淮夷的起源,目前大体有三种观点.1.淮夷属东夷,起源于今山东地区.2.是鸟夷的一支,起源于今河北燕山一带.3.是淮河流域的土著居民.笔者认为,以第一种说法较为合理,但必须予以进一步深入的论证.某些成说,还需修正.淮夷的淮,甲骨文作”佳”,金文也多作“佳.《说文》:“佳,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可知,淮夷应该是以某些短尾鸟为图腾的部落集团,属于东方的鸟夷.《路史·国名纪》据《世本》定淮夷嬴姓,为少昊之后.少昊氏正是鸟夷集团的祖先.相传少昊氏“以鸟名官”,《左传》昭公十七年说少昊氏多以“鸟”名氏,另有“五雉、“九扈”,“五鸠”等以鸟为图腾的族氏.其中的“祝鸠氏”即淮夷、“佳”又作“(隹鸟)”,郝懿行《尔雅义疏》云:“祝鸠、佳,其声相转,(鸟隹)借作佳”.《说文》:“(鸟隹),祝鸠也”.《逸周书·王会解》有“祝淮  相似文献   

8.
商人之先为古之东夷,居于黄河下游至东海之滨。这一结论基本为史学界所确认,且为考古资料所证实。 在东夷民族所创造的神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玄鸟和榑桑。玄鸟是商人的图腾、又演化为商之社神。商人之祖,如契、帝、少皞、勾芒,在神话传说中都是玄鸟的化身。榑桑即桑树的神化,它产生于东方日出之地。 《说文·木部》曰: 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段注:榑桑即(又双)木也。 《说文·桑部》曰: (又双),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 木也。 《淮南子·坠形篇》曰: 东方曰桑野。 《淮南子·时则篇》曰: 东至日出之次,榑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大皞、勾芒所司者。  相似文献   

9.
《禹贡》“鸟夷”的考古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夷,最早见于《禹贡》“九州篇”,其“冀州”条下载:“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千百年来,对鸟夷地望的考证有很多种,较有代表性的有:《集解》云:“郑玄曰鸟夷,东方之民”,泛指东方边远地带的居族;清代大学者胡渭则以今日本、朝鲜等地当之;郭沫若先生认为鸟夷在今渤海湾西岸一带。其中尤以郭老的意见影响最大。看各家对鸟夷的考证,都  相似文献   

10.
日神崇拜是世界早期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原始宗教活动,中国古代的先民也曾崇拜日神,《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社茫茫。”玄鸟在古代神话中又称为乌,负载太阳运行周天,《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汤谷之上有若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传说中乌有三足,《淮南子·精神》云:“日中有踆乌。”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王充《论衡·说日》云:“日中有三  相似文献   

11.
《古本竹书纪年》之白、方、畎、蓝诸夷考略李德山白夷白夷首先见于甲骨卜辞中,如:“丑卜、贞白人。”②此“白人”即“白夷”。另外,《逸周书·王会篇》作“白”;《山海经·海外西经》作“白民之国”,《大荒东经》作“白民”;《淮南子·坠形篇》亦作“白民”。对其...  相似文献   

12.
“吉贝”,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对古代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种木棉织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禹贡》载:“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织贝”,一开始被西汉的孔安国注曰,“织,细苎;贝,水(?)”。望文生义地认为是用细苎织成的布和做装饰用的贝壳两种物品,东汉郑玄即已辨其妄:“贝,锦名。诗云: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此后,“吉贝”便一直被人们用于指称木棉织品或木棉树,如元王祯《农书》卷十:“木棉一名吉贝”,清胡谓《禹贡·锥指》卷六:“南夷木棉之精好者亦谓之吉贝,海南之夷人以卉服来贡,而织贝之精者,则入篚焉。”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禹贡》中言辞简略,其言“岛  相似文献   

13.
青州市博物馆历年征集收藏古代印章很多,今择其:二介绍,两印均由原益都县公安局移交博物馆。夷道令印。铜质,正方形,边长2.7、通高2.7厘米(图一)。鼻纽。白文,篆书“夷道令印”四字,字面微受磨损,字体方正,笔划粗壮移稳重,排列整齐(图二)。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又据《后汉书·郡国志》:“夷道属荆州刺史部南郡所辖十七城之一。”据该印纽的形制及印文,“夷道令印”当  相似文献   

14.
一李祖桓先生独具慧眼,广泛收集整理古文献中有关仇池杨氏事迹,撰成《仇池国志》,由“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6年5月出版,为我国古代史的研究填上了一个空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仇池杨氏政权,如缪钺先生为本书写的《审查报告》中所言:“年逾三百,事更数朝,界居陇蜀,关涉南北,十六国中胡人所建诸国,历时既无如杨氏之久,而西徼夷邦,如吐谷浑、宕昌、邓至,与中国相关,亦未有如杨氏之密者。”①但是这个当时存在时间最长、起了较大作用、影响南北对立政局的国家,《十六国春秋》中未列,《晋书》、《通志》的“载记”里不载;而在《晋略》、《北史》、《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周书》以及《通志》中虽有“氐”、“氐胡”之类的传略,但只跻身于很不显眼的诸如“四夷传”中。查《隋书·经籍志》的“霸史”类就没有专记仇池国之书,《太平御览》中的“霸史”也无氐族杨氏的地位。“因此以后我国史家就都根据崔鸿和《晋书·载  相似文献   

15.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部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史专著《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 ,是傅斯年先生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讲中国古代史的专著。据他自己说 ,到民国二十年 (1931年 )夏 ,“写成的将三分之二矣”。他在《夷夏东西说》的前言里说 :“这一篇文是我在‘九·一八’以前所作《民族与古代中国史》一书中的三章。这一书已成之稿 ,大致写在‘九·一八’前两年至半年间。这三章是 (民国 )二十年 (1931年 )春天写的 ,因时局影响 ,研究所迁徙两次 ,我的工作全不能照预定呈规 ,所以这一书始终不曾整理完。”在《周东封与殷遗民》的“前言”里 ,他又称此书的书名为《古代中…  相似文献   

16.
《诗·草虫》旧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召南·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诗序》:“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朱熹《诗集传》:“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金启华《诗经全译》:“女子思念情人在发愁,相见时是那么欢乐。”  相似文献   

17.
<正> 江汉平原与太湖平原等地同属南方湖区,呈现为一种河湖交错的平原湖沼地貌。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长江中下游间人口大迁徙,使江汉平原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显露,与水争地的垸田获得极大的发展,葑田出现的历史条件趋渐成熟。《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一一三○《汉阳府部汇考·汉阳府风俗考》汉川条云:“汉川四周皆水,湖居小民以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提到齐、楚、秦、赵等国均有日者,目前仅出土有秦简《日书》,齐、楚、赵等国《日书》则未见。但云梦秦简《日书》实际上是战国《日书》的一部杂抄,其中包括了不少楚国《日书》的内容,使我们有可能据以探索楚国《日书》的大致概貌,谨钩稽如次。 (一) 《岁》篇,793~796简: 刑夷、八月、献马岁在东方,以北大羊(祥),东旦亡,南遇英 (殃),西数反其乡(向)。夏夷、九月、中夕岁在南方,以东大羊(祥),南旦亡,西禺(遇)  相似文献   

19.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一九八六年一期刊谢祥皓同志“《庄子·杂篇》旧注辨正”一文。读毕,觉文中颇有可议之处,兹特胪举数例,与作者商榷,并请方家指教。 一、(?)、繁 《庄子·则阳》:“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殖。” 谢文云:《尔雅·释草》:“蘩,皤蒿。”郭璞注曰:“白蒿。” 玉篇》、《尔雅·释草》邢呙疏亦云。可见“蘩”为香美可吃的野菜,此处“禾蘩以滋”即言其“禾”  相似文献   

20.
<正>"刺青"起源于原始社会,文身只是早期的叫法。《礼记·王制》中记载:"东方日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意思是说古代东部沿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