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在前面的话:桑振君是与常香玉同时代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是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她自小学戏,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勤奋,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路走来,闯过人生的一个个激流险滩,不仅成为与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齐名的艺术大家和流派创始人,而且还是集唱腔设计、导演、教学于一身的戏曲改革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朱睦卿 《古今谈》2005,(4):37-39
建德县始设于三国孙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是吴大帝孙权从故乡富春县分出一部分土地来设置的。四年后,东吴迁都秣陵(今南京市),改名建业。  相似文献   

3.
联语中说了两个典故,一是说多才的王羲之相亲时,大腹便便,因天热,在东床坦腹睡觉;一是说孟光婚后,有大德,别人一提起她就说“举案齐眉”。五十年代在中学读书时,读成语“举案齐眉”,知为古人梁鸿与其妻孟光的成语故事,是说妇敬夫有礼仪的典范。《后汉书》载:“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妻为具食,不敢於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举案齐眉”的“案”字,有人解释“案”为有脚的方托盘,此解释指举起有脚的托盘;  相似文献   

4.
看了《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月号上冯兰瑞的《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一文,大胆提出“必须与传统的‘斗争哲学’彻底决裂”,可谓直言极谏,口不择言,令人佩服。这引起我也写这篇杂感。虽云“杂感”,恐怕也事关重要。我就下面三个题目谈谈。  相似文献   

5.
《纵横》2013,(11):46-50
我是一名京剧演员,也是国家级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对京剧艺术始终有一种使命感,特别对苟派艺术,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17日公布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新名称开始出现,给遗产保护理论界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或称"无形性"也成为该学术界意见分歧和争议的课题。研究必须从概念的演变过程切入,并且必须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法的背景和目的及其价值取向思考,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公约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中的"非物质性形态以及与其相关的"具有物质形态"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空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态"对象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7.
欣闻贵港市已建成罗尔纲纪念馆,定于2007年9月举行开馆仪式。这是所有景仰罗师的人早有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不能不令人兴奋不已,并由衷地祝贺它愈办愈好,取得愈来愈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范蓓蓓 《中华遗产》2011,(10):10-11
有—种“春天的味道”,叫做“童子尿煮鸡蛋”,你相信吗?不要笑,这种味道可是入选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相似文献   

9.
朱国良 《古今谈》2007,(4):61-63
“数字是枯燥的”,这是一句很泛化的话,说得绝对了一些。数字至少在文学和诗词中,却是闪烁着灵魂的火花,折射出生动的韵味。我爱这种“数字之美”,最初是受到元代诗人徐再思的一首诗的影响:“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以十个数字恰到好处地添于诗中,数字加叠,层层递进,生生地将数字与实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描绘出恬静雅致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北国的冬天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那么北国的初春就像一位含蓄睿智的哲人。初春,枣树依然虬枝如铁,沙枣树上陈年的于枣像刚刚从土里拨拉出来,稀稀拉拉地挂在枝头。渠畔的阳洼里到处是一滩滩黑色的灰烬。晨风吹过,脖颈上依然干冷,仿佛一只冰水里浸过的处子的手。麻雀成群地挤在树枝上,不厌其烦地聒噪,偶尔也会像一块破棉絮从树枝上扯下来,平铺在地上,匆匆觅食之后又呼啦啦地收起来,一串一串地挂在枝头。  相似文献   

11.
袁佩凤 《神州》2013,(33):31-31
"非遗"工作是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新课题。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焦点应该集中体现在"活态"上,这种特殊的"活态"传承是必需完全依赖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环境而生存的,它以典型的口传心授为特点,所有技艺全都是以人的相互依存为延续的。因此,在保护其文化形态的基础上,如何对其进行"传承",是保护与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和"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是内涵和外延不同的两个专有名词和各有评价标准的两种遗产类型,共同点只在于,它们是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宣布、在国际层面上加以保护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作为热门词汇,比较容易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是一种统一的世界级的遗产;所以在讨论学术问题时,宜谨慎使用"世界遗产"汉译词通称World Heritage和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这两种遗产类型。  相似文献   

13.
程裕祯 《古今谈》2007,(4):48-49
结婚的新房通常称作“洞房”,不论它如何豪华或简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古人一生最幸福的两件事。“金榜题名”讲的是科举考试中了进士,这有资料可查,也容易理解。那为什么把新房称作“洞房”,而且还要有“花烛”?这就值得探究了。  相似文献   

14.
张家川“花儿”是我国世界级非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独具特色,成为地域标志性民歌。文章在对张家川“花儿”深入调查基础上,就其传承与保护中由于“城镇化”进程造成的时代挑战和生存困境等问题加以梳理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作者认为,活态传承与自我革新、产业转化与旅游产品开发、培育公众文化自觉是改善张家川“花儿”传承与保护困境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5.
胡艳丽 《沧桑》2011,(2):49-51
"六月六"歌会是一项重要的侗族民俗,也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在生境变迁中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三省区联动,在交通条件改善、形象品牌塑造、旅游目的地建设、创新歌会内容与形式等方面下功夫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李含芝  陈辉 《东方收藏》2022,(10):123-125
结合“互联网+”模式,解决南通地区蓝印花布市场销量少、传承方面后继无人等困境。本文从南通蓝印花布现有的市场营销模式、传承模式、制作设计模式入手,总结阻碍其发展的原因,结合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营销成功案例,探索蓝印花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战略:传承方面,打造数字化信息平台,记录并保存传统的手工艺,同时引进先进的机器生产。创新方面,设计上形成品牌化营销的同时注重IP的打造,突出南通蓝印花布悠久的文化内涵;与其他品牌进行联名,利用互联网搭建直播平台、建立话题等模式进行引流,实现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间艺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载体,尊重和保护民间艺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以及支持和保障民间艺人传承活动的开展,是各级政府、文化单位乃至教育部门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胡传海  王磊 《神州》2013,(14):286-286,28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是仍有许多遗产没有脱离困境。结合对老北京"毛猴"的实地调查和对"毛猴"艺人的采访,重新评估毛猴的价值,挖掘它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从而反思我们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由内而外的研究,发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们缺少对具体某项遗产的认识,千篇一律的保护模式不能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避免盲目保护的行为,做到具体遗产具体分析,用符合其特点的方式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三坊七巷”作为福州的领衔名片,不仅蕴藏着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保留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民俗文化确是福州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十分强烈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一)文化遗产之说,或日"文化遗产"一词,自打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发出和中国文化遗产日的确定以后,在全国文化文物界,在媒体传播之间,陡然升温,使用频率之高,可谓空前。一些相关的专业人士也随之发表论述、诠释性言论,强调国务院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