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拥挤成为制约广州城市发展和影响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2001年初建成内环路,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建造的道路。这是一条只需20多分钟可以驾车穿越市区中心的城市快速干线,经荔湾、越秀、天河、东山、海珠、白云等六  相似文献   

2.
绵延温柔的珠江,缓缓东流不尽,仿佛在轻吟美丽羊城沧海桑田的千年变迁。清幽秀丽的越秀山,挺立繁华闹市,"俯视三城,下临万井",关注着羊城从洪荒走向文明。在片这山环水绕、鸟语花香的风水宝地上,衍生了羊城广州的文化腹地——越秀。越秀,千年广州古城的中心,广府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3.
广州又一批公园免费开放 广州市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东山湖公园等13个独立市政公园和麓湖公园内聚芳园、星海园两个市政"园中园"从6月30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已销售的月票、年票、通用年票今年内可以办理退票。  相似文献   

4.
《旅游纵览》2012,(8):10-10
荔湾——这个过去在她眼中破旧的老城区,经过改造后,风景越来越靓丽,每一处景点都有着历史的典故蕴含浓浓文化氛围。广州文化创意产业调查之一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一向喜欢旅游的广州市民  相似文献   

5.
一、广州地情资料整理与开发利用的意义 广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广州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原市委书记林树森曾经用“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来概括广州历史文化的内核。广州各城区有着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特有的区域文化。由这独特区域文化而产生、积淀的地情资料.是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宝藏。在要将广州建设成为文化强市的今天,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地情资料,有利于促进广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6.
微言 《羊城今古》2000,(2):62-62
今年3月4日,荔湾区政协和荔苑诗社联合举办“历代名人咏荔湾”诗书画活动。荔湾区政协领导及荔湾区诗书画界人士共50余人济济一堂,书写和吟咏30多篇历代名人咏荔湾的诗词歌赋和对联,使人们通过诗词了解荔湾区的历史文化,为发展商务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7.
李东日 《黑龙江史志》2013,(19):292+294
清朝末年,安图知县刘建封首次把"东山"当作安图县的别名使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安图县的别名"东山"从产生至今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安图县别名考证,对安图别名文化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挖掘安图别名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荔湾海山仙馆主人潘仕成,是清代广州一位著名的文化豪商。他一生以家财富厚,献出千万资财赞助文化公益建设和赈济百姓灾民而赢得朝廷政要、文化名流和科场巨子的颂扬而名重朝野,声望广传。笔者1987年在《广州史志》(《羊城今古》)前身)刊出了《海山仙馆“尺素遗芬”石刻考实》的拙文,对潘氏家藏名流政要给他的亲笔书信予以刻石收藏,又镶嵌于馆中游  相似文献   

9.
《安阳市志》新近在海外图书市场广为流传 ,备受国内外读者青睐。为了客观真实地记录从 330 0年前的远古殷商文化到当代安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演变历史 ,安阳市组织强有力的编纂队伍 ,历时 16个春秋 ,完成了一部系统反映安阳历史全貌的权威性著述———《安阳市志》 ,并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一等奖。《安阳市志》公开发行后 ,香港、台湾、澳门和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图书馆及民间广为收藏流传。海内外《安阳市志》的读者 ,通过对安阳殷商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功能环境的了解 ,来安阳旅游考察和投资者络绎不绝 ,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帝信仰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泛。福建东山是台湾关帝信仰文化的发祥地。海峡两岸民众对关帝信仰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精神追求。东山关帝庙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成为海峡两岸关帝信仰文化传播的前沿和热点。两地通过交往,有效地促进和密切了海峡两岸民众的骨肉亲情。  相似文献   

11.
岭南文化是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也一直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广州的建城史,可追溯至2200多年以前。由于广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因而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广州为发祥地的岭南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充实,优化和吸纳,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区文化,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扩大。岭南文化这个概念,迄今已经历了从被认可到为人们所慈悉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沧桑磨砺,使岭南文化愈发异彩纷呈。到如今,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对岭南文化的所有疑惑、抑贬乃至自轻自贱,都是徒劳的和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梁廷枏(1796一1861),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伦教乡人。历任澄海县教谕、广州越秀书院监院、学海堂学长、广东海防书局总纂、《粤海关志》总纂、内阁中书等职,曾参与林则徐主持的禁烟运动以及广州人民的抗英斗争。梁氏毕生致力于学术与教育,著述等身,治学领域颇广,其中以广东地方史为主,以岭南人记岭南事,为后人研究岭南地区文化留下了弥为珍贵的史料,是我国近代史学史上一位爱国忧民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13.
文化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给我们编纂志书带来一些困惑。从广义的文化概念审视志书,志书记述了各种文化现象,如建置文化、人口文化、生育文化、物态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及精神文化。从文化要素方面分析志书文化层次的构成,可以看出志书记载一地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记载不同时期的文化,反映不同时期文化的继承、积累与创新。志书保存史料,实际是保存这一代人的文化活动,保存这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所以说编纂志书就是编纂文化,文化是志书编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市政协在最近的一次姓氏调查发现,全市共有蓝姓34114人,钟姓24045人,雷姓651人,盘姓23人。此次调查还显示,至今诏安、漳浦、龙海、华安等地还分布着畲族居民,其中蓝姓主要分布在漳浦赤岭、湖西,龙海隆教,华安官畲村等地;钟姓主要分布在诏安美营村、漳州郊区茶铺村、松州村、宏道村及华安安坪村等地,雷姓主要分布在华安、平和、东山等地。闽南这些畲族目前的状况如何?受闽南文化的影响有多大?畲族文化的保护存在什么样的危机等现实问题,应引起畲族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福建最大的民族村诏安美营畲族村为例,通过对该村畲族文化的调查和挖掘,分析和探讨畲族闽南化的历史、现状,以及在畲族文化保护方面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古名番禺,西汉初,成为南越国的都城。在作为南越国国都的近一百年历史中,遗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些遗迹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先后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并揭示于世。它们主要是南越文王墓遗址、南越宫苑、宫殿遗址、南越水闸遗址。这些遗址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精华。研究南越国遗迹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及其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不仅对南越国历史的研究,而且对目前广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喀什市志》的编纂工作启动于 1984年 ,经过近2 0年的艰苦努力 ,在中共十六大召开之际 ,终于付梓出版 ,可喜可贺 !《喀什市志》全书 12 0万字 ,采用中编结构 ,共设 2 3编 116章 4 0 7节 ,记述内容涵盖喀什市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人物等各个方面 ,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喀什市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综观全书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 ,资料丰富、编排有序、特点突出、质量上乘 ,是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的又一优秀成果 ,是喀什市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喀什市是享有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喀什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天河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07·广州乞巧文化节”于2007年8月23在天河正佳广场落下帷幕。本届文化节历时6天,展出乞巧作品上万件,共迎客52万人次,创下历史之最,开展了包括开幕式、摆七娘(广州民间乞巧节又称“摆七娘”,本刊注)、拜七娘、乞巧文化传承成果展示会、乞巧文化研讨会、乞巧女儿形象大赛暨闭幕式、天河区十大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广州乞巧文化节乞巧精品展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荔湾地区历史上地处广州府城西门外,俗称西关,地势平坦,河涌纵横,其西邻名镇佛山,南濒珠江白鹅潭,外通大洋,内航各地,水陆交通畅达,渔农商贸得天时地利,民殷物阜,风景优美,四方辐凑,闻名遐尔,向为府治所重。这里人杰地灵,生民勤勉聪慧,因时置宜,兼容并蓄,融汇升华,自成一方风俗文化,使西关成为名传岭南的一方胜地。作为西关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粤剧正是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发展而来。西关历有“粤剧之乡”之誉,在粤剧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关是近代粤剧行业的大本营 清代咸丰年间粤剧艺人李文茂起义失败后,粤剧被…  相似文献   

19.
《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客观、准确、翔实、科学地记述了新疆民族语言文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其篇目设置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规范性、信息性、法制性等特点,有较强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研究新疆语言文字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南京的历史文明都与此河息息相关,因此,她便成了南京的“母亲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可与南京齐名。就是这样一条河流,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六朝定都,竟使她流淌出一条十里文化长廊。沿河两岸,先后出现了许多人文景观和名胜,这些景观和名胜,如镶嵌在秦淮河上的一串明珠,从而使这条河流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氛。只要提到“十里秦淮”,人们不由自主地就会联想到六朝文化余韵。可见秦淮河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影响是如此深远。正因如此,作为秦淮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悠久和文化积累的深厚,编修《秦淮区志》,理所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