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康瑛 《文史月刊》2010,(5):38-39
<正>一、爹是"四旧"正是"破四旧,立四新"的时节,庙里的泥神一夜之间全被砸了,壁画也被铁锤毁了,历代墨客名人书写的牌匾也被拿去当了柴禾,那静静守望了这片热土上千年的庙宇也在烟腾尘飞中被翻了个底朝天。学校的名字也改为"向  相似文献   

2.
1973年,国务院决定恢复高校招生,并在考试中实施文化水平考查。然而一个地方的普通考生在考试中交了一张白卷,让“极左”思潮来了一次政治上的大反攻。这位考生就是后来以“白卷英雄”闻名的张铁生。  相似文献   

3.
葛楚民 《百年潮》2001,(11):39-40
今年11月是敬爱的徐向前元帅百岁诞辰.这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开国元老,在十年动乱时期,以年高体弱之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着顽强不息的斗争,保卫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保卫了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其情其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4.
文革时我在北京航空学院任焊接专业三年级班主任。1967年7月上面希望学生不再外出串连,提出“复课闹革命”,规定班主任要和学生三同。于是,我便和该班学生在一起活动。在闲聊中,该班北航红旗的勤务员(即领导成员)张寿山和另一名姓叶的同学,告诉我1966年11月他们等4人赴四川想把彭德怀抓到北京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文史博览》2005,(5):1-1
  相似文献   

6.
脚彻郡麟酬撇掀撇朋麟姗楷聊幽幽酬阅踢输「粼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文革”宣传画~~  相似文献   

7.
8.
《湖南文史》2011,(1):62-63
  相似文献   

9.
46年前的一场武斗,行医者洪云科在治病途中被当做“探子”杀害。46年后,当年的多名行凶者有的悄然离世,苟活者已届高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经历了从诞生到全面修订后的几经修正,邱日仁,离乡29年的行凶者之一,一经现身,便招来历史的公诉。  相似文献   

10.
第一个向林彪“顶峰论”挑战的人 1966年1月,林彪提出“顶峰论”,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大肆制造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和崇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李达却惊愕地说:“顶峰?难道说不发展了吗?”有人提醒李达:“这是林彪讲的啊!,,李达愤慨地回答:“我知道是他讲的。不管是哪个讲的,不合平辩证法我都不同意!”  相似文献   

11.
孟萌 《中华遗产》2010,(9):14-15
一个漫长的下午,我在成都建川博物馆的仓库里,静静翻阅着一摞已经泛黄的文革老照片,就此沉入一段影像里的旧日中国。突然,我好像发现了一小片新大陆——这是一张裙装的留影,一张严肃而年轻的面孔,轻易就将人带入上个世纪70年代的那段岁月。  相似文献   

12.
(一)1966年春节后不久,我们数学力学系六年级(当时北大力学专业学制6年)的同学提前结束了在河北正定县的"四清",回到位于昌平的200号(即北京大学昌平校区)写毕业论文。那时"文革"前的风暴已在北大刮起,校园里天天都开会,批《海瑞罢官》、批"三家村"、批资产阶级文化路线和教育路线、批  相似文献   

13.
一位退休副市长凭借个人良心和声望创建了中国首个“文革”博物馆,十多年来勉力维持,困境重重。像是中国社会的缩影,政治压力、个人良心、现实利益、乡土逻辑、宗族传统、法治观念在这里较量着。捍卫者对“反思文革”也有不同理解,他们相互审视对“文革”的反思本身,是不是摆脱了“文革式”思维  相似文献   

14.
1944年秋冬之交,我不顾亲老弟幼,毅然逃出了日伪统治的沦陷区(合肥东乡长临河),来到国民党安徽临时省会——立煌(今金寨)。适值西南危急、重庆吃紧,“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轰轰烈烈,“安徽省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也应运产生,省主席李品仙兼任该会的主任委员,廿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张淦兼副主任委员,保安司令部特党部委员汪廷霖担任总干事,负该会的实际责任。征集委员会设在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内,大门两侧,悬挂着一副红底金字、赫然醒目的对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它就像巨大的吸铁石一样,强有力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我这个从沦陷区逃出来的不甘过亡国奴日子的社会青年,也同一班大中学生、机关公务员一样,怀着满腔沸腾的热血争先恐后地响应了这个空前的“号召”。翌年元旦后,奉令开赴甘肃天水集训半年,未及喋血沙场,日本鬼子就投降了,又转移到陕南沔县接受预备干部训练,约10个月复员。时在1946年夏。往事如烟,迷离难辨,但有二、三事,深铭心版,在回首当年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5.
“文革”是一场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运动。它既造反、造势、造神,也造出了不少新的词语。这场浩劫过去快30年了,一切都已成为了历史。然而那个时期的一些经典用语,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幼稚、荒诞、可笑。  相似文献   

16.
王勇 《贵阳文史》2008,(1):18-22
陈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投身革命,是红军著名将领,新四军军长,三野司令员,解放后历任上海市市长、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政治局委员、共和国元帅,一生功勋卓著,在党内和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陈毅一直认为是类似党内整风的运动,是教育党员和党的干部保持思想纯洁的运动,根本没有想到这是一场夺权的内乱。  相似文献   

17.
“文革”经过30多年的沉淀,人们对这段历史已级逐渐淡忘了。那些曾经在千家万户中随处可见的“文革”间的工艺品、宣传品、日用品绝大多数已被毁损、抛弃或流失。可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兴起一股收藏“文革”文物热。人们热衷于收集毛主席像章。语录、邮票,但也有人目光转向“文革瓷”,北京古玩城拍卖行的副总经理耿金友先生就是收藏“文瓷”中的一位佼佼者。“文革瓷”是指文革期间生产制作的、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生活及工艺陶瓷品。这个时代的瓷器在设计制作上很少考虑艺术美感、装饰效果,而是刻意追 求政治主题和思想内容。题材多为毛…  相似文献   

18.
焦菊隐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导演、排戏,发展中国戏剧艺术是他人生的支柱。可是“文革”伊始,他就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在遭受批斗和劳动改造中艰难度日。被迫远离艺术舞台的岁月里,他只能把所有的委屈和愤懑深深地埋入心底。就是在如此恶劣的处境中,他仍然对极左思潮下创作的文艺作品发表直率的批评,即使惹祸上身也不违背真正艺术家的良知。他在“文革”后期含恨而逝不能不给他所钟爱的艺术和热爱他的人们留下深深的遗憾。  相似文献   

19.
“文革”伊始,陈云即遭到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排挤,以至完全离开了中央领导核心,并被迫到江西的工厂蹲点调查。直到“文革”后期,才返京开拓步履缓慢的对外经济工作。欲知逆境中的陈云如何度过这段特殊的岁月,请看《“文革”中的陈云》。  相似文献   

20.
1966年5月,晋东南专区上党梆子剧院来电话,请赵树理到长治参与修改汇演剧目《两教师》。赵树理同陈奇、潘公展、张仁义、李振杰等5人组成创作组,先下陵川、晋城两县几所农业中学采访,为修改剧本积累素材。此时,诬蔑建国以来文艺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已经中央批准转发全党(4月1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