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面额省票     
省票是新疆省财政司(厅)发行的一种不兑现政府纸币。督军杨增新也曾为挽救省票币值做过努力。但自1932年(民国21年)起因连年内战,军费开支浩繁,税源锐减,财政支绌,省票又开始滥发,并且层层加码,币值一落千丈。以前面额为红钱四百(合银一两)之省  相似文献   

2.
弓月 《中国钱币》2005,(4):69-70
“伊帖”为宣统元年伊犁官钱总局发行的一种纸币,由北京北洋官报局印制,竖式,尺寸为186×110mm(图1)。正面图文为蓝黑两色,中间直书汉文“凭票取制钱壹千文整”。按:伊犁通用制钱,官价制钱1000文合银一两,即伊帖面额。面额上方横书“伊犁官钱总局”,右侧为冠字编号,左侧为发行日期“宣统年月日”。日期及字号等多处汉文均系用毛笔填写,编号及金额数字上均压盖红泥印章(红压黑)。左下角盖红色长方图章,文为隶书“官钱总局”四字。在竖行龙纹内侧,右边有汉文小字“认票不认人”,左边小字为“失票不挂号”。钱票右边用毛笔书写编号,上盖骑缝章…  相似文献   

3.
台南银元票     
台南银元票,解放前在台湾发现。共发现一大元票二十张,五大元票十张,十大元票六张。经数十年变迁,流传至今的甚少,堪称珍贵的台湾乡土文物。银元票为蓝色单面印,分竹纸(薄纸)和毛纸(厚纸)两种。面额一大元的,票面上横书"台南官银票",中央直书"凭票支付圳平银一大员照",左"光绪二十一年七月初七日云字六百六十八号",右"官银钱票总  相似文献   

4.
公估局银平票颇为罕见。书载有公估局银条,以条取银,有的可以流通支付。此种公估局银平票,印有说明,可用于流通支付,书无载。本文介绍的为四川罗江县公估局在宣统三年(1911)所出之银平票。“平”为称,以砝称重。其上文字如下:罗江县宪局九七通饬公议官平别无私设(义盛隆仁边商)兑银(一)锭,重(十两二钱正)。风吹摇动红软一分大小块头当面清点号有相同过后不认忙中有错复平不取宣统三年三月廿七日兑票人义盛隆仁边商存入公估局银锭一枚,经公估局以九七砝码称重为十两二钱,开出此票交付。兑票人在交易往来中无须携带银两,将此票支付。持票人凭…  相似文献   

5.
宣统元宝为首铸的正式新疆铜元,面镌“新疆通用,当红钱十”,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在省城迪化水磨沟银元局开铸,迄于宣统三年。其特点是:(1)当时内地各省铜元均已改名为大清铜币,独有新疆名为宣统元宝;(2)新疆铜元标明当红钱十,与红钱制度挂钩,只限在新疆流通。它是新疆红钱制度的继续,属于红钱体系。在市场上与红钱共同行使,但较红钱铸工精致,面额大,在与红钱混合使用时换算方便,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6.
狗娃子票是新疆地方纸币,分新老两种。老狗娃子票面额红钱一百合银二钱五分(辅币),发行年份为民国3-4年(1914-1915年),发行数量为103.3万余两。发行部门为新疆财政司,流通于迪化、伊犁两道及南路阿克苏道。此票是道林纸石印,横式,用红、蓝、黑三色套印,图象粗糙模糊。正面图案是左右两侧各站立一只绿色狮形兽,似狗,故民间称为狗娃子票。  相似文献   

7.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奉天盖平(今辽宁盖州),有“天兴、天德、东来、永记、恒记五家钱铺,广开虚票,收买银货盈千累万,互相磨兑,不付现钱”。据称这“五家原本钱仅止五六万千至二万余千不等,现在共查验五家未付在外票欠共计东钱三百八十三万三千余千,以银核计六十三万八千余两”。这些钱票上书“外兑”字样,即钱票只能换外票,不能付现钱,因无钱应付,故称“虚票”。  相似文献   

8.
日本军国主义者在历次侵华战争中,都会印发一种掠夺性的特殊货币———军用手票。军用手票简称军票,是一种没有任何准备金、没有发行机构、专为发动战争而发行的货币。日本政府把这种货币充作侵华日军的军饷,让它在日军占据的沦陷区内强制流通,是日本军政府把巨额军费开支转嫁到中国人民身上的一种经济掠夺手段。日本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共发印过11次共48种各式面值与版别的军票①。早在1894年(日明治27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日本政府就首次发行了面额为银壹两的军票,因战争结束早,该军票并没正式流通。银壹两的首次军票序号为“军1”。1904年(明…  相似文献   

9.
在喀票区内小额交易及找零可用红钱和铜元,加之民国以来喀什新铸不少五钱银元及各种版式的铜元,故与纸币同时流通的银元、银块、铜元、红钱均较多,找零方便,纸辅币发行量较少。  相似文献   

10.
新疆“和阗区行政长”纸币,俗称“马虎山票”。泉界普遍认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新疆军阀混战时期,马仲英部下36师代师长马虎山在和田发行的。该套纸币有三种面额:红钱一百、壹两、叁两。用桑树皮纸在木刻印版上印刷而成。红钱一百的纸币纵约98mm,宽约77mm。壹两和叁两票面大小基本相同,长约150mm,宽约100mm。因裁剪不均,长短不够划一。关于该套纸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疆钱币》1999年第4期载有胡桂珠先生的《新疆红钱减重与钱银比价》一文(以下简称《胡文》)。阅读之后认为红钱的减重与钱银的比价都应以当朝铸的钱与银比价才真实和确切。  相似文献   

12.
喀票系喀什道专用的纸币。最初的喀票是清末布政使王树楠主持印发的”老龙票”。老龙票发行之初在全省范围内均可通用,其发行总额不过100万两。进入民国后逐渐集中流通于喀什道(喀什、和田二区)。喀什道库收入较丰,有足够的红钱、铜元可供兑现,备受欢迎,成为该道的专用票,故名喀票。以后流通日久,逐渐破烂。民国九年(1920年)由新疆财政厅库开始重新印刷。分止为主币和辅币两种。  相似文献   

13.
笔曾撰《宝伊局铸币及北疆钱制考》一论及宝伊钱局及铸币,现再考相关问题。咸丰三年(1853年)宝伊局遵旨铸大钱,自1853年11月初6日起宝伊局回收制钱,按户部规定改铸当十大钱,枚重四钱四分,按八十枚(八百元)折银一两搭放兵饷。四年(1854年)正月十五日加铸当五十(枚重八钱),有红、黄铜两种。当百(枚重一两四钱)、当千(未见)、当五百,只见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一枚近年出现多枚,真伪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钱币》图册中,新疆军阀混战时期各地政权发行的货币中有两种纸币(编号567、568)为“喀什区行政长公署红钱肆拾文”和“红钱壹百文”(俗称马绍武票),在这十五、六年时间里,这两张纸币一直作为极罕见品存世。笔者前不久在喀什有幸收集到一张“喀什区行政长公署壹两”的银票(见彩图),这说明喀什区行政长公署曾先后印制有“红钱肆拾文”、“红钱壹百文”和“白银壹两”三种面值的纸币。  相似文献   

15.
光绪会票     
光绪会票俞鸿昌唐之汇兑称作飞钱。商人在京都将钱交给进奏院得一凭证,到目的地后向该处有关部门合券取款。飞钱是中国最早的汇票。宋之飞钱也称便换。明清两代之汇兑取票方式曰会票。在一地官肆中付钱取票,到另一地向其联号凭票取钱。会票也是商人发行的一种异地支付凭...  相似文献   

16.
千石 《安徽钱币》2005,(2):38-39
据1994年第2期《安徽钱币》载,河南汤阴刘屹华光生“收藏(有)两枚银币样铜币”。一枚为“北洋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一枚为1911年英国一元站洋。由于“此两钱与同期的银币对照形制绝同”,刘先生甚为不解:“(它们)是试铸币?还是充当大面额铜元参与流通?”  相似文献   

17.
《安徽钱币》2006,(3):24-24
介绍拙藏一枚民国时期皖省砀山县商会铜元壹伯文券。该券横式,票幅97×60mm。券面蓝色,四周花框。上端"砀山县商会";正中面额"壹伯文",两侧花符内各有"壹"字;右侧手书"寒第壹四叁号",左侧纪年(民国十六年四月)。面额、编号、纪年上各钤盖无框篆体红印,右缘另有一  相似文献   

18.
提起湖北的银元票,一般都知道湖北银元局于光绪二十五年发行的一大元银元票和光绪三十年湖北官钱局所发的一大元银元票,它们都以"元"作为计值单位,但很少有人知道湖北官钱局曾拟发面额为一两和十两的银币票。这种以"两"为计值单位的银币票,其实与湖北新铸的库平重一两银元有关。  相似文献   

19.
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银毫票,目前仅发现面额“壹毫”一种,实物收藏在福建省龙岩地区永定县革命纪念馆,共有三张半(其中三张完好无损,一张残缺仅存一半),纸张陈旧泛黄,面背均已部分褪色,长宽为10.7×6.5厘米,为石印版双面印刷。正面为草绿色,上端中间自右至左弧形横书“永定第三区信用合作社”,系发行单位名称;正中花纹图案内有一颗大五角星,星中有镰刀斧头,象征工农兵苏维埃政权;花纹左右两侧均直书“壹毫”二字,以示面额并表明为银元本位;下端中间自右至左横书“苏维埃政府特许发行”,表明其发行曾经法定程序批准;下端右边加盖红色方形篆书“阮炎印”章、左边加盖红色圆形篆书  相似文献   

20.
安徽在抗战时期发行过多套流通纸币,现将淮南、江淮、淮北三个银行发行的纸币介绍如下:(一)淮南银行:(1)、淮南银行壹角券,票面浅蓝色,票面上部印有横式“淮南银行”四字。票面左侧印票额“壹角”,票面右侧印有水车篷图案,在车篷图案上部印有编号、票正中印有红色“样票”两字。面额下边方印有“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年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