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庭坚《寄岳云帖》,原迹乃“楮上小横卷”。明代郁逢庆编《书画题跋记》卷四和汪硐玉《珊瑚网》卷五皆有著录,并载有陆游和胡长孺跋。明清时刻入《快雪堂帖》和《黄文节公法书石刻》,今唯存拓本。所录文词内容为三言诗二首:寄岳云,安九夏。无闲缘,实萧洒。碧溪头,古松下。卧槃陀,昼复夜。八德水,清且美。荡精神,浸牙齿。乱云根,众峰里。掬与斟,随器尔。陆游认为是“谪(?)道时所书”。胡长孺却提出质疑,他用一首诗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退之出牧向潮州,霁色衡山碧欲流。  相似文献   

2.
《法言》仿《齐论语》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扬雄传赞》记扬雄自论其一生著述称:“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法言》乃仿《论语》而作。然而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扬雄归入古文经学派,而诋斥其为谄媚攀附王莽的小人,今人遂多以扬雄反对谶纬迷信也把他与桓谭同归入古文经学派。其实扬雄并非经师,而是所谓“通人”,博通诸子之说,融会今古文经学,上承淮南子、司马迁兼采百家的传统,下开桓谭、王充述而有作的风气。扬雄经说非独有取于古文经学,他作《法言》即仿今文《论语》。汉时《论语》有三:《齐论》、《鲁论》、《古论》,《齐论》与《鲁论》为今《论语》。按《法言·吾子》云:“问郑、卫之似,曰:聪听。……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请问本,曰: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确乎郑卫不能入也。”《礼记·乐记》孔《疏》引《异义》云: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版《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四·邕管·贵州》有“乌浒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取妻美让兄;相习以鼻饮”。其中将分号标在“云宜弟”之前,则“宜弟”乃“取妻美让兄”之谓.这种理解,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宜弟”究竟为何义?《墨子·节葬下第二十五》云:“昔者越之东,有(车亥)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子,谓之宜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云:“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后汉书》卷116《南蛮列传》载:“(交址)西有(口敢)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为乌浒人是也.”  相似文献   

4.
蜀蚕丛纵目     
《华阳国志·蜀志》:“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此应如于省吾先生所说,是当地“圆眼”或“横目”的土著对外来的“纵目”(斜眼)人的一种称呼。蚕丛目纵,似与其以“蚕”为图腾化身有关。叶玉森先生认为甲骨文有“蚕”字(参见朱芳圃《甲骨学文字编》13.3),见于《铁云藏龟》185.3,233.2(参见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14.4590);又见孙海波《甲骨文编》(13.2)但是学者对此字是  相似文献   

5.
今人常以美食家不必下厨比类而推,谓诗词研究者不必亲自作诗,能欣赏即可。然其人一旦下笔整理点校,因不解诗规,不谙诗韵,必有不知之误,不觉之失,甚至是一首还是两首也分不清。《石遣室诗话》卷九“六桥歌行似樊山尤似实甫,七律似实甫尤似樊山”条录三六桥(吊耶律倍》云:  相似文献   

6.
徽州方氏与社会变迁——兼论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氏家谱序》云:“歙以山谷为州也,其险阻四塞几类蜀之剑阁矣,而僻在一隅,用武者莫之顾,中世以来兵燹鲜焉,以故故家旧碟多有存者。”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汉唐以降宗族聚居的格局,以至“千年之冢,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宗法制度下的农村社区生活呈现“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催科不扰,盗贼不至,婚嫁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  相似文献   

7.
一、国差铭造春秋时齐器国差(《集成》10361)铭云:工师铸西(墉)宝四秉,用实旨酒。其中(下以A代之)字,学者多释作(何之异体),认为是工师之名,至今似未有人明确提出异议[1]。而《释文》做法比较谨慎,保留原篆,将其视作未识字[2],似乎反对释其为[3]。  相似文献   

8.
今本《文子》的形成与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书。艺志》云:“《子》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也。”《隋书。经籍志》云:“《子》十二卷。子,老子弟子。”此後,关於《子》一书的着录多沿袭《隋书》的说法,记为十二卷或十二篇。  相似文献   

9.
熏香·沉香·莞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蔚 《南方文物》2008,(3):146-148
我国先秦时期已有用香习俗,使用薰草,就是其中一种。薰,《说文·帅部》曰:“香艸也”。《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注:“薰.香草。”《山海经·西山经》对此草有载:“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相似文献   

10.
在流派众多的中唐诗坛,刘禹锡“无体不备,蔚为大家”。其中,“咏史”一体,尤为他所擅长。他的咏史诗,寄兴深微,气韵沉雄,因而历来传诵不衰。“咏史”之名,起自班固。但班诗仅咏“缇萦救父”一事,实是史传的联缀,因而曾被钟嵘讥为“质木无文”,《文选》亦弃而未录。曹植、王粲的咏史之作,虽然不乏文采,却一遵“概括本传,不加藻饰”的格式,鲜有寄托。魏人杜挚的《赠毋丘俭》诗,“叠用八古人名”,不复专咏一事,可惜“堆垛寡变”。直至西晋左思,才跳出传统的窠臼,将一己情怀挽入咏史诗中,开创了藉咏史以咏怀的先河。其代表作《咏史八首》,“题实因班,体亦本  相似文献   

11.
金文中的“敬夙夕”与早期道德实践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敬夙夕”与天命观念西周青铜器铭文中有:《蔡簋》:敬夙夕,勿法朕命。《师簋》:敬夙夜,勿法朕命。《师虎簋》:敬夙夜,勿法朕命。“夙夕”与“夙夜”同义。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又有:《师酉簋》:虔夙夜,勿法朕命。虔、敬同义。法,读为废,《诗经·韩奕》云:“无废朕命,夙夜匪懈,虔共尔位,朕命不易。”“夙夜”或“夙夕”即早晚,是一日之命,又称“小命”;“朕命”是周天子所受之天命,又称“大命”。“大命”由“小命”累积而成,《逸周书·命训》云:天生民而成大命,命司德正之以祸福,立明王以顺之,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成则敬,有常则广,广…  相似文献   

12.
“灵”、“修”(“脩”同)二字,《楚辞》多见,而诸家训释或异。如同一“灵”字,《离骚》“字余曰灵均”,王逸注:“灵,神也。”朱骏声则谓当为“良”之假借。同一“脩”字,《离骚》“恐脩名之不立”,王逸注“脩”云“脩身建德”,而洪兴祖则以为“脩洁”之义。同一“灵脩”,或二字分训。如《离骚》“夫唯灵脩之故也”,王逸注:“灵,神也,脩,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喻君。”或不分训。如陆侃如等说:“灵脩与后来所谓‘神圣’大意相  相似文献   

13.
《宋史》卷三七○《刘子羽传》(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载:“自金人入梁、洋,四蜀复大震。张浚欲移潼川,子羽遗浚书,言己在此,金人必不南,浚乃止。”在点校者看来,“蜀”如同梁、洋,俱为地理名词。实误!“四蜀”为南宋时的专有名词,有其特定的内涵,当连标专名线。南宋“四蜀”,首先继承了北宋以来“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即《元丰九域志》卷七、八中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等四路的地域。其范围如《宋史.地理五》所载:“盖《禹贡》梁、雍、荆三州之地,而梁州为多……南至荆、峡,北控剑栈,西南接蛮夷。”辖地相当于今川渝、贵州大部、云…  相似文献   

14.
“五石”镇墓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卫鹏 《文博》2001,(3):24-29
东汉时期,关中、洛阳二地的墓葬中流行以镇墓瓶随葬,瓶外壁面多书有米书文字(少数墨书或白书)。洛阳李屯元嘉二年瓶上有“为汝五石、人参,解□□”的字句①,其中提到了“五石”。咸阳教育学院永平三年瓶上书有“建立大镇、慈、■、雄黄、曾青、丹沙,五石会精,雇药辅神,冢墓安宁”等文字②,详细记载了“五石”之名称及作用。《抱朴子·金丹》云:“五石者,丹砂,雄黄、白■、曾青、慈石也,一石辄五转而成五色,五石而二十五色。”“五石”不但于镇墓瓶及文献中有记载,而且在考古发现中有实物出土。水平三年朱书瓶内装有一长4厘…  相似文献   

15.
《鄂三城遗址调查简报》报导了两件铜戈(实为戟),其中一件援绢帛,长胡二穿,?侧有??銎,径2.2厘米,似柄从銎内穿出,顶端加矛即成为戟,直内上刻有“??”二字(文应释为“陈往”,乃人名,曾二见: 一、于省吾先生著《商周金文录遗》578号为陈(日住)戟,胡部有铭文八字(重文一):‘陈(日住)之岁,(亻告)(造)?之戟”。二、《书道全集》卷一(日本平凡社1965版211页)著录一枚两面的楚私印,一面为“陈?”一面为“陈往”,当是一名一字。(参见裘锡圭先生说,见《考古学报》1980年3期295页)。“陈往”或作“陈(日住)”,如同“均”或作“(土旬”(《古玺文编》13.6),楚王?章(镈)又作?璋  相似文献   

16.
殷墟卜辞所记毫地即‘亳土’所在地,也有单称作亳者,兹分别录之如下:癸丑卜其又亳土…《甲》1640…亳土叀小牢《粹》21戊子卜其又岁于亳土《京》3950…于亳土御《粹》20…亳土又雨《佚》928土即社,王国维释社云:“…土字,卜辞假为社字。《诗·大雅》:‘乃立冢土’,《传》云:‘冢土,大社也;’《商颂》:‘宅殷土茫茫’,《史记·三代世表》引作‘殷社茫茫;’《公羊僖卅一年传》:‘诸土祭土’,何注:‘土谓社也, ’是古固以土为社矣。”是知亳土也就是亳社。在商人的祭社活动中,以对于亳社的祭祀最为隆重,卜辞中记录商人祭社也以祭祀亳社的活动为最多,且祭祀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究  相似文献   

17.
石头记     
《文史月刊》2010,(11):F0003-F0003
所谓灵壁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浮磐山,是我国传统观赏石之一。 灵璧石分黑、白、红、灰四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以黑色最具特色。观之,其色如墨;击之,其声如磬。其形或似仙山名岳,或似珍禽异兽,或似名媛诗仙。被国内外石艺界誉为“天下第一石”。  相似文献   

18.
象许多王朝一样,金代法律也把杖刑列入“五刑”之中。但是,金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在法律制度上与其它王朝不尽一致,其杖刑有着自己的特点。一金代杖刑的一般特征金代的刑罚,最初曾承袭辽制,杖刑中包括“沙袋之制”。其制“以皮为囊,实之沙石,系于杖头,有罪者持而决其背,大率似脊杖之属,惟数多焉。”又据《辽史》记载,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钱币》杂志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有潘连贵同志《“得壹元宝”应为年号钱》一文,理由似不充足。“得壹”自有其义,不必定为年号。今略述如次。钱文铸年号,始自北魏,但其后亦多有不用年号者。史思明于公元七五九年正月建元应天,三个月后即改元顺天,共得一年十个月,史书记载,非不明白。《新唐书·食货志》四云:“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一元宝钱,……既而恶‘得一’非长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则“得壹”之铸,当在应天时或顺天之初。故沈括《梦溪笔谈》说:“余按《唐书》史思明僭号,铸顺天、得一钱。顺天乃其伪年  相似文献   

20.
《尚书·尧典》归入“虞书”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尚书》是按时代先后编次的,《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尧典》是《尚书》第一篇,《汉书·儒林传》云:“叙书则断《尧典》。”按《尚书》编次体例,《尧典》当归入“唐书”。可是,传统经学(包括今文派与古文派)几乎一致主张归虞,似成铁案;近代古史辨派学者又从《尧典》本身发难,论证它属晚周或秦汉间之作,甚至进而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