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汉初以前,今嘉陵江上游诸水本是古汉水的上游,由于河道壅塞,在今陕西略阳以上形成河道型的山间湖泊"天池大泽"。公元前186年的武都道大地震,震中约在今陕西略阳、宁强一带,造成今陕西宁强汉王山一带山体发生巨大滑坡。山体滑坡阻断古汉水,并在古汉水上游形成规模极为巨大的堰塞湖。至前161年,堰塞湖水南向溢流而夺古潜水河道下泄,又在龙门山以北的阳平关谷地形成新的"大泽"。随着堰塞湖、"天池大泽"和龙门山以北"大泽"的相继消失,到约8世纪,嘉陵江"袭夺"古汉水上游的历史过程完成。古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不是由于河流的溯源侵蚀,而是大地震导致河道堵塞后堰塞湖水发生溢流侵蚀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汉唐间瓜州冥水流域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冥水不是汉代籍端水,冥泽也不是位于冥安县西北籍端水注入之湖泽。冥水是指疏勒河昌马至布隆吉河段,因河水渗漏成为潜流而得名;冥泽位于瓜州东部,因冥水入注而得名,即唐代大泽。这个地区也是十六国和归义军农业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洮河与湟水、渭河一样,都是黄河的支流。甘肃作家完玛央金说:"后来我知道洮河分南北两源,北源出自李恰如山之水,南源由西倾山水加入,两源汇合东流,到李恰如牧场附近又汇入野马滩河折向北流,自此,正是称为洮河,藏语‘碌曲’。"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记述了唐朝为收复岷、洮、叠等地发动的战争:"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中的洮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有关汉河关县地望的传统现点进行 了分析,从一些历史事实来证明大河家说与贵德说的不能成立; 其次通过对《水经注》河川地理的考证,建立了河关县在黄河南 岸、洮水西岸之赤岸附近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王贵华同志的《项羽自刎乌江并非民间传闻》(载1987年第1期《安徽史学》),见解十分正确,但王文认为项羽迷道的“阴陵”在和县,这是有悖史实的。一、王贵华认为“定远从未有阴陵之名”,且定远周围立并无“大泽”,而和县“阴陵大泽”即今绰庙乡裕民圩。定远“阴陵”之名,早已载入郦道元的《水经注》,“阴陵大泽”也已作为一个地名从秦汉沿用到南朝时期,《梁书·韦睿传》载:梁天监六年,魏中山王元英与将军杨大眼率众数十万攻钟离(今凤阳临淮  相似文献   

6.
狄道城西洮水古渡王楷丝路南线的走向是:沿渭水河谷地,经威阳、宝鸡,折而北上,过千阳、陇县,越陇坂,入甘肃境。经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清水、天水、秦安、甘谷、武山、陇西,至渭源县境,越鸟鼠山的高城岭,沿滥水(《山海经》称滥水,《水经注》称陇水,今称东峪河)...  相似文献   

7.
甘肃南部洮西地区是古代边疆要地。伴随着对羌人的征服,西汉在洮西推行了郡县制,但两汉在军事上仍固守洮河一线。十六国时期前凉在洮西设河州,完善了该地区的军政建设,河州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单元。西秦因定都枹罕据有洮西而称霸西北。北朝在保持河州军镇的同时,又在洮西南部设立了洮州,自此洮西分为两个政治区域。洮西地区开拓历程表明,分裂时代割据政权的局部拓边也是边疆开发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听到引洮工程引来的洮河水即将通水到榆中县的消息,感到非常吃惊与震动,因为我在1958年参加过第一次引洮上山水利工程。当年的引洮上山水利工程,参加的人数多达10万。此工程从岷县古城起始,沿河而下,在石门沟、拉马崖、下达勿等地的峡谷山腰里,一字排开10万人,那是何等的气势。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的洮安县民众剧团张川洮安县政府成立后,开始兴办文教事业。同时,对旧剧团进行接管和改造工作。1947年3月,原来由省军区政治部接管的洮安县旧戏班———三盛戏班,6月,移交给地方政府领导,定名为洮安县民众剧团,同时把原三盛舞台改为民众舞台,体...  相似文献   

10.
浦阳江改道是浙东萧绍平原开发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浦阳江下游考古资料以及嘉靖年间成图的《广舆图·浙江舆图》可以补证明代浦阳江下游河道改道前的东出流向。以改道为契机的萧绍平原综合性水利整治完成后,区域水利事务在空间上由平原内部转向外围,其主体内容也从分散的蓄泄“内水”转变为统一的障遏“外水”,由此平原河湖水系联结成完整的水利系统。改道打破了萧绍平原东西之间的河川阻隔,山阴、会稽和萧山三县围绕三江闸、江海塘和麻溪坝等水利工程的创建与维护,从分散走向“山会萧”水利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临潭县的治所,或说在今甘肃临潭县,或说在今甘肃卓尼县境的洮河南岸。论文充分肯定了樊维华先生的唐临潭县在今甘肃卓尼县卡车乡羊巴古城说,并提出新的证据,作了进一步的论证,说明北周和隋代的美相县,唐代的临潭县,治所都在故洮阳城。论文还提供证据证明,洮阳故城并不在洮河北岸,而是在洮河南岸的今羊巴古城,从而否定了洮阳故城在洮河之北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永靖行吟     
张奇 《丝绸之路》2007,(2):32-32
刘家峡水库(一)黄洮来相会,群山次第开。一坝生碧涛,壮哉电神来。刘家陕水库(二)万民筑就铁坝垣,黄洮二龙锁陕关;塞下平添万顷碧,烟波幽深似江南;闲来舟独水天际,涤郁荡俗自陶然;纵情心作鱼凫乐,清风羽化不思还。  相似文献   

13.
晚唐五代瓜州都河水道变迁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都河即今疏勒河,古代又名之为籍端水,或者冥水,或者独利河,是唐代瓜州地区的农业主要灌溉河流,对瓜州地区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汉书》记载的氐置水和籍端水都注入一个湖泽,唐代冥水注入的大泽,实际上是由很多湖泊、沼泽形成的,而曲泽、兴湖泊、玉女泉都是大泽中比较有名的湖泊而已。都河为众流辅凑之意,也可能是集瓜州全州之力修筑而成的人工河流水道。独利河水可能是唯独受利于瓜州。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褒斜道,在北魏正始四年到永平二年(公年507—509年)期间,有过一次较大的改道。在改道前,褒斜道自汉中的褒谷口上溯,越衙岭山交斜谷,再顺流而下至关中郿县以南的斜峪关。《史记·河渠书》所称,汉武帝时“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者,即此。改道后,其南仍由褒谷上溯,但不入斜谷,而转向回车;其北也不到郿县的斜峻关,而到陈仓。记述这次改道的摩崖石刻《石门铭》说:“自回车至谷口二百余里,连辀骈辔而进……莫不夷通焉!”此处的谷口系指汉中的褒谷口,可见这次改道工程只涉及回车至褒谷口这一段。对于改道至回车之后道路的去向与归属,则为  相似文献   

15.
《明史》把设置于河、湟、洮、岷地区的河州、西宁、洮州、岷州等"番族诸卫"合称"西番诸卫"。本文结合文献资料,论述了由于河湟洮岷地区的战略地位,复杂民族成分及北方蒙古的威胁,明代在河湟洮岷战略要地建立了西番诸卫。西番诸卫的建立,既解除了北方蒙古对明朝的威胁,实现了明朝建立卫所的最初目的,又客观上增强了明政府对西番诸地的控制力度,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洮岷考略》,明毕自严撰,收入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卷三。《淄川毕少保公年谱》载《西征记略》作于万历四十八年,而《石隐园藏稿》卷三《西征记略》又称“入天水界中,山川风俗,别载《洮岷考略》”。嗷《洮岷考略》当作于此后不久。  相似文献   

17.
据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初步统计,东北地区各级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时期的东北铁路档案约3万余卷,其中有:吉林铁路交涉总局、吉林哈尔滨铁路交涉分局、长春铁路交涉分局、黑龙江铁路交涉分局、绥纷河、哈尔滨等铁路交涉分局、呼海齐克两路总办公署、督办东省铁路公司事宜所、东省铁路管理局地亩处、吉林铁路局、吉长铁路管理局、吉敦铁路管理局、吉海铁路局、奉山铁路管理局、沈海铁路公司、洮昂铁路、洮索铁路、四洮铁路管理局、齐克铁路、呼海铁路局、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档案等。  相似文献   

18.
艺斋瑰宝──洮砚薄满红,王清贵洮砚又称绿石砚。别称"鸭头绿"、"鹦哥绿"、"绿漪"、"风漪"。它与端砚、歙砚并称中国三大名砚。洮砚石出产于我国西北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流域。位于今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境内,因此地历史上属洮州管辖。石料又濒临桃水,洮砚便...  相似文献   

19.
白朗在临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朗起义军于1914年4月中旬进入甘肃,6月初即东向经陕西返回河南。其间5月中下旬在岷、洮一带的活动,是决定其最后去向的关键;返豫后的迅速溃败,也与其在岷、洮一带的创伤有关。有关著述,对此记叙甚略。笔者在甘南一带调查西北民族与宗教问题时,搜集到一些白朗在临潭的口碑材料和宗教史中有关抵抗白朗的记载。这些材料可与文史资料相印证和补充,在此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我们在编写《洛阳出土历代墓志目录》时,发现唐贾洮、贾邠、贾琁的墓志。这几方墓志内容有记述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世系的一些资料。贾洮及唐张留客、崔纾的墓志还反映了唐懿宗咸通年间东都洛阳一带的饥疫情况。这五方墓志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