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贺兰山作为西北内陆为数不多的森林分布区之一,是明代宁夏军民采用林木的主要区域。通过对明代贺兰山森林采伐情况的详细考察,判断明代贺兰山森林整体保存状况良好。受军事、政策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明代对贺兰山森林的采伐范围仅限于东坡低山地区。受"禁山"措施影响,官兵"私伐"行为成为贺兰山森林采伐的主要方式。贺兰山东坡地区作为主要采伐区域,其森林主体因分布海拔较高,采伐活动仅限于边缘地带,故而仍能保持一定的森林风貌。  相似文献   

2.
湘鄂川黔交界地区蕴藏有丰富的山林特产资源,明清时期得到空前开发,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主要从自然地理、劳动力资源、交通运输、政策背景和外部市场四个方面对明清时期该地区山林特产资源开发的主要条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条件,造就了岷县繁茂的森林植被。明清以来,先民与林木关系非常密切,他们采伐林木或满足自用,或外运生财,把林木当作重要的谋生手段,随之森林资源逐渐减少。上世纪森林砍伐与破坏进一步加剧,致使自然灾害频发。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望改善岷县森林生态资源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鲍胜芝 《风景名胜》2020,(3):0194-0194
林业是众多自然类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但在实际保护中难度比较大,火灾以及洪涝灾害等均会对林业资源的发展造成影响,导致大面积森林受到损害,火灾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火灾的残留物会对后期森林树木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干扰到森林地区正常的生态环境稳定。因此,提升林业资源保护,需要从森林火灾的防范方面入手,从根本上降低森林火灾对于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本文主要从现阶段林业资源保护情况入手,对森林火灾的防范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部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粤东北为山区,自明代中叶以来,该地区人口大增,除垦种有限的盆地外,人们靠山吃山,以山养人,山林成为重要的的生存资源。开发山林,可以给人们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采伐过度,则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产生一系列生态灾难和社会危害。大埔县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向有“山中  相似文献   

6.
福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伟民 《人文地理》2001,16(4):43-48
文章运用综合观点全面分析福建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着重评价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潜力;通过对发展现状的分析,揭示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海洋开发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海洋污染较严重,海洋科技发展与海洋综合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上提出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对策,并探讨了海洋经济重点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驰 《风景名胜》2020,(2):0060-0060
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以集中的土地规划利用工作,有利于国家更好的对土地资源进行控制,满足人们的用地需求,将宝贵的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的发挥出来,避免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出现城乡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不合理现象。基于此,文章将对土地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土地规划利用进行研究,对土地规划管理的作用作出了具体阐述,分析了目前这项工作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有金一代女真人对境域内的长白山、护国林、医巫闾山等森林资源加以保护,同时积极鼓励植树造林,大力发展人工林,使金朝境内山林资源免遭破坏,保证了山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森林铁路     
森林铁路是为森林资源采伐而修建。蒸汽机和铁路,这两种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各地山林在国家赋税体系中的不同地位,造成山林所有权确权方式的差异。无税山产的确认以契约为主要证据,而有税山林的鱼鳞山册以及在册书手中掌握的私册,也构成了诉讼纠纷中主要的证据。浙江省龙泉和建德两县分别是这两种情况的典型。因此,民国山林国有化、契税和不动产登记等一系列政策,对两地山林的确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原来以契约为主要确权凭证的习惯以及由册书把持的、通过升科纳粮获得山林所有权的方式,都遭到了挑战,国家与山区民众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1.
Extractive reserves established in the Amazon have given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hope for solving two critical problems in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empowerment of indigenous people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tropical forests. The extraction of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has provide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rainforest dwelling people and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East Kalimantan for some two millennia. The specific political-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ircumstances of Indonesia and interior Kalimantan, however, preclude applying the Amazonian model for extractive reserves. Using a political ecology framework, this article analyses soc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emerging over the past two and a half decades and influencing contemporary rattan production and trade.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politics of forest management, at both the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are more conducive to village level extractive reserves than to regional, labour-based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更值得忧虑的是,几十年来,原本就十分贫乏的森林资源却遭到大规模的不合理的毁伐,面积缩减了24%。森林资源缩减,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旱涝灾害增加,土壤侵蚀严重,土地草原沙漠化,空气污染加剧,许多生物种类濒临灭绝。本文以大量数字和事实,尖锐而坦率地指出了我国人民面临的严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略。  相似文献   

13.
黄爱平 《安徽史学》2008,4(1):30-38
本文依据清宫档案、传教士书简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详细疏理了乾隆十一年发生在福建福安地区而后波及全国的一起大规模禁教活动,进而考察了其中所折射出的福建一地的禁教情形以及清廷禁教之因.  相似文献   

14.
One hundred years ago, Tibetan people,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Tibetan government led by Tudan Gyatso (thub-bstan rgya-mtsho), the 13 Dalai Lama, ignored the disapproval of the government of Qing Dynasty, and went through a war which shattered the earth and made the devil cry to fight against the British imperialist invasion. This war was a great event in the modern history.One hundred years after,massive progress accompanying the groundbreaking changes around the world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civilization of human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晚清民国以来宗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民国以来宗族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在宗族社会变迁、宗族近代化、城市宗族研究方面都出版了专著,研究者还注意从区域入手探讨宗族,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广东、福建、安徽等地宗族,极大改变了以往近现代宗族研究的薄弱状况.华北宗族的研究引起人类学与历史学学者的重视,客家宗族研究形成高潮,人类学者关注当代宗族.当代宗族复兴的研究方面,宗族与乡村自治的探讨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16.
游小珺  韦素琼 《人文地理》2012,27(5):110-114
福建作为我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经济发展备受瞩目。闽台隔海相望,在气候、地形等自然背景和经济、文化等人文背景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使得台湾工业化过程的发展政策和经验能够为福建当前和未来的产业结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类比物体动能,对不同工业化时期的闽台经济、三次产业和制造业发展动能进行测算比较,并结合闽台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福建经济发展动能起点高、增长快。(2)目前福建第二产业明显领先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快。(3)闽台在经济发展重点的变化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且当前重点行业具有一定互补性。福建可利用闽台区域条件互补优势,借鉴台湾发展政策,制定工业化中后期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7.
18.
秦岭山高谷深阻碍南北交通,古人为穿越茫茫秦岭,开拓了多条道路。环太白山南麓的骆谷道即以南山捷径、险象环生而闻名。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林木采伐区域的推进,自明中后期,骆谷道已衍生出多条路径,依山就食者众多。清乾隆中后期,流民涌入南山老林,以刀耕火种、砍伐林木维生。清廷于此地设立佛坪厅,将厅城建在骆谷道中段之佛爷坪,以发挥安抚流民、剿灭匪患、控制要道、稳定边防的作用。但资源消耗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无尽索取,最终导致水土流失、灾害频发的生态危局,佛坪迅速衰落。加之匪患频仍,在生态、生存双重危机下,最终导致县治迁移。  相似文献   

19.
韩江自古以来就是闽西、粤东、赣南的商贸大动脉,韩江航运带动了上下游之间的商贸交流.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航运贸易为客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是在行商途中也面临诸多的风险,如官吏勒索、艇户讹诈、牙商侵渔等.为了谋利保命,客商们赴官申控、建立会馆公所、设立船局来规避风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桂林石刻景观是桂林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的佳作。本文以时间地理学里的"生命路径"概念分析了桂林石刻的写作阶段、主题内容及保护历程,认为起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低于元,繁荣于明清时期的桂林石刻,在写作的体例与类型上均反映了桂林自古以来的游览文化的兴盛和桂林城市地位的逐渐提升。面对石刻景观的损毁,从唐代以来,人们就想出了各种措施来保护这种特殊形式的文化,特别是进入到当代时期,现代化的保护方法为桂林石刻景观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