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于1904──1906年的日知会,是辛亥革命前我国著名的革命团体之一。日知会的革命活动与辛亥革命的胜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日知会创办于武昌高家巷基督教圣公会,并以此为本部开展革命活动,影响所及,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以外,远至东北和新疆伊犁。以后,湖北的许多革命组织都与它直接或间接有关。日知会这个革命团体的发起人刘静庵、胡兰亭、曹亚伯都是基督教徒,而且胡兰亭还是一位牧师。日知会的主要革命活动是大造革命舆论,同时以教会学校文华书院学生为主体组成的“救世军”,外出布道,带有反清色彩…  相似文献   

2.
彭刘杨     
在武昌,有几处以“彭刘杨”和“三烈士”命名的街道和设施。民元以来的武昌人,大抵都知道“彭刘杨”和“三烈士”所指。原来,它们所指即是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当日的凌晨,在清湖广总督署辕门前英勇捐躯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革命志士。彭楚藩,原名潭藩,字青云,湖北鄂城人,生于1888年。1906年入鄂二十一混成协炮队,同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被推为评议。因日知会“丙年之狱”的牵连,被开除出炮队。遂改名楚藩,投考宪兵学校,毕业后充宪兵。因勤于职守,格守军纪,为宪兵管带果兴河赏识,提升为宪兵正目。后加入革命团体文学社…  相似文献   

3.
在立宪与革命之间--试论武昌起义前后章士钊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士钊是武昌起义前后中国少有的思想家、理论家。从1909年12月到1913年3月,他先后在《帝国日报》、《民立报》和《独立周报》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介绍西方政治理论,指导国内立宪运动和共和革命。在立宪与革命之间,他只忠于学理,而不厚此薄彼。他曾先后提出一套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议会制、政党政治的理论和原则。其中虽不乏理想成分,但对当时特别是民初的议会制度、政党政治产生了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革命党人,经过前仆后继的艰苦奋斗,于1911年10月10日发动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终于推翻了清王朝260年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在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贵州安龙县人苗族王宪章,出任武昌起义的副总指挥,参与发动、领导了武昌起义,为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功劳。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我们要铭记王宪章等辛亥革命志士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的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认真学好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让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先父蒋光鼐(1888—1967年)一生中曾经有过三位夫人。 父亲的第一位夫人叫谭妙南(1886—1925年),是东莞虎门大宁乡人。她的父亲是我爷爷的好朋友,小时候就由双方父母给他们订下了婚约。她和父亲结婚之际,正是革命风云突变之时。 1906年父亲在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就读期间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行将毕业的时候,武昌首义的消息传来,他与军校中的一批同盟会会员一起,奔赴武昌参加革  相似文献   

6.
彭家珍于1906年去日本,并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留会,这对他走上革命生涯是一个极关重要的转折点。现存成都青白江区彭大将军专祠纪念馆的一张七人合照,是这一史实的有力证明。 1906年春,彭家珍毕业于成都武备学堂,“考列最优等八名”之一,奉官府委派,同张思聪、陈鸣谦、邱志云、傅昭谦、韩祖武、李华英等共八人前往日本考察军事,购买军械。其时,同盟会总部已在东民成立,革命宣传,声势浩大,特别注意做赴日青年学生的工作,从中发展会员,壮大组织。彭家珍在成都就读时,已同张培爵读过《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籍,初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他们一到日本,立即被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吸引,尤其尊崇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时留东同乡学生甚众,  相似文献   

7.
人心倾向革命 1906年我15岁的时候。由黄安来武昌就学。当时正是唐才常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处决之后,一般知识分子情绪十分激动,根源已久的排满暗潮,经过这件事,更高涨起来了。当时一些禁书和进步刊物,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革命军》《民报》等,同学们争相阅读,重视之过于正课。即使是与《民报》对立的《新民丛报》,当时人们也抢着阅读。经过一段时间.推翻清朝的思想在多数同学中滋长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人心倾向革命 1906年我15岁的时候,由黄安来武昌就学.当时正是唐才常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处决之后,一般知识分子情绪十分激动,根源已久的排满暗潮,经过这件事,更高涨起来了.当时一些禁书和进步刊物,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革命军》《民报》等,同学们争相阅读,重视之过于正课.即使是与《民报》对立的《新民丛报》,当时人们也抢着阅读.经过一段时间,推翻清朝的思想在多数同学中滋长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关于《史记》所载苏秦史料的真伪高云海苏秦是战国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当时发生的很多事件都和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关苏秦活动的史料,以往主要见存于今传本《战国策》及司马迁的《史记》之中.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种类似于今...  相似文献   

10.
据史书记载,鄂爰遗物最早发现于东晋时期。最先引用这则史料的是已故知名钱币学家朱活先生。他在《楚金杂谭》一文①和《古钱新探》一书②中,引《初学记·宝器部》所录《晋永和起居注》的记载:“庐江太守路永表言于谷城北,见水岸边紫赤光,获金一枚,形如印齿”③。他认为这枚“印字金”就是楚爰金,可谓卓识。但是,他对《初学记》所载这则史料的错漏文字失于详考,而误断此金出土地即在今之湖北省的谷城县境。 我在1985年楚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提出的《郢爰与战国黄金通货》一文,在撰写中,接触到《初学记》所载的《晋永和起…  相似文献   

11.
在一部很有影响的史学著作《中华民国史》上,谈到武昌首义中起决策作用的谋略处十五人,详细列举了其中十四人的姓和名,而单单少掉那第十五个。这个人是贵州遵义人王宪章,他是武昌首义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他的同时代人,每一忆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总要涉及王宪章其人其事。王宪章,贵州遵义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丙戊)生于一个有钱人家。少年时在贵阳陆军小学堂当学兵,毕业后升入警察学堂。初时曾从家里要来一笔钱,准备捐个县官,以为有  相似文献   

12.
《相城小志》刊录的《姚少师祠堂记》碑刻,是研究明初重要人物姚广孝的关键史料。但可能由于石碑的漫漶,遂致方志所载碑刻多有讹误,并影响到与之相关的研究。本文将新发现的《姚氏祠堂记》与《姚少师祠堂记》进行详细对校,认为这正是《相城小志》所载原碑全文,可填补、纠正志书中的空白与讹误。并利用这一重要史料,对该文的作者以及姚广孝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做了修正与补充。  相似文献   

13.
日知会的革命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知会的革命活动(日)川村规夫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为日知会写过有份量的专论①,有关日知会的记载和史实也几乎无人作过系统的搜集与整理,因而难以判断它的性质和明了它的活动内幕。日知会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团体?一般认为它只是革命分子在教会的掩护下进行活动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沈淦 《文史天地》2012,(6):13-16
据《清史稿·宣统皇帝本纪》所载,宣统三年十二月辛丑日,“革命党以药弹击良弼,伤股,越二日死”。良弼何许人也?他是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之弟巴雅喇的后裔,满洲镶黄旗人,与满洲亲贵中颇为能干的恩铭、铁良、端方、载泽并称“满洲五虎”。早在1907年,恩铭就被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刺杀;宣统三年岁在辛亥,武昌起义后一个多月,端方亦在赶赴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途中,被其哗变的部属杀死。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自1901年11月病殁之后,关于他的生平介绍、传记、年谱不乏著述,台湾留美学者窦宗一先生编著,于1968年在香港初版、1975年再版的《李鸿章年(日)谱》是迄今为止众多著作中较有影响的一种。该书完稿于1960年,近40万字。据作者于书末附录所载,共引证中日文资料150余种、欧美文资料80余种,而其中最主要的史料为《李鸿章全集》、《大清实录》、《字林西报》(合订本)、各国驻华公使向本国政府的报告、《清季外交史料》及中国近代大批官僚们的文集日记等。因此可见作者广搜博求所付出的艰巨劳动。可以说,引证广  相似文献   

16.
正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22年11月5日在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开幕,9日移至莫斯科举行,12月5日闭幕。列宁在大会上作了《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的报告,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共产国际的代表大会。中国代表陈独秀、刘仁静等参加了大会,后者还做了有关中国形势的报告。在查阅有关共产国际四大史料的时候,一幅照片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幅照片收录于1964年印度孟买出版的英文版  相似文献   

17.
创办日知会 黄吉亭和胡兰亭是美国圣公会鄂湘教区著名的中国籍牧师,二人早年就读于武昌文华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院学习,分别于1891年和1893年授会吏职,是美国圣公会鄂湘教区最早的一批中国神职人员.作为教牧,他们并不满足仅仅将上帝的福音传播给国人,而是更关注基督教与本土的融合,更关注祖国的命运,"胡黄均有心革命".1900年复活节,黄吉亭、胡兰亭牧师在武昌高家巷教堂组织"中华圣公会",希望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教会.  相似文献   

18.
詹大悲与《大江报》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同盟会鄂省负责人余诚(字简斋,麻城县人)由日本回到武昌,住雄楚楼街,同来的有同盟会会员温楚珩(北京人),稍后回来的又有同盟会会员黄侃(字季刚,蕲春县人).温、黄均借居在留日同学刘伯英、刘昆荪弟兄的家中(武昌涵三官街).其时武昌军、学两界抱有革命思想的同志已日有增加,武昌地方自治研究所学生詹瀚(字质存,笔名大悲,蕲春县人),与这些同志多有联系.詹原在黄州府中学读书,才气纵横,下笔千言,校长吴兆泰誉之为黄州府所辖八属之冠.詹大悲在该校时因阅读新书及海外各种杂志,思想进步,指斥朝政,又因与同学宛思演等暗组团体,被开除学籍,因至武昌地方自治研究所(该校为汤化龙主办,在粮道街西口内)肄业.詹来省后,见闻日广,革命思想益加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团结了一大批为革命英勇奋斗的骨干分子,形成了以他为首的革命领导核心,谭人凤是这个核心的重要成员,他从1906年12月加入中国同盟会到1920年4月病逝的十四年时间内,积极跟随孙中山,参加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季凉 《炎黄春秋》2003,(8):76-76
于右任,陕西人,清光绪年间举人,1906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民呼报》和《民立报》,宣传革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由于他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而遭到袁世凯的追捕,迫于当时形势,他回到家乡,组织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北伐战争时期,他为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无奈而去台湾,结发妻子和儿女则留在大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