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长骥先生,系贵州旅台同乡会常务理事,台湾《黔人》杂志并“黔人国剧社”创办人;李永久先生系《黔人》杂志主编。《黔人》以介绍家乡文物,报导同乡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创刊六周年来,颇受海峡两岸黔人欢迎,此项功德与马、李两先生之风夜匪懈,惨淡经营分不开。这里,特选刊他俩唱和的七绝怀乡诗四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1949年8月10日,国民党《贵州日报》刊载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 “滇东边区匪首陈云飞被击毙。”同年9月6日,同一家报纸又刊载了一条同样引人注目的消息: “黔保安七团在滇东平彝击溃滇匪龙德麟(霖)股五百余人,并击毙匪首陈云飞、吴连珍(川)等。”国民党报纸的造谣伎俩是何等的荒诞拙劣,竟在不到一月的时间内发布了两条“击毙”陈云飞的消息。那么,陈云飞究竟是不是匪?又是为何获得这般“荣幸”的呢?  相似文献   

3.
清代巨儒莫友芝的影山草堂开馆典礼于1996年6月28日在独山举行,找有幸应邀前往,得以瞻仰草堂风貌及先生丰富的遗著等实物,虽由筑冒雨前往,备极辛劳,但仍觉不虚此行。恢复的影山草堂位于独山县东北隅烈士陵园之侧,占地五亩,前门面西为三大开间,飞檐担角,中间门相上悬挂“影山草堂”校颁,为旅京邑人书法家岑元台先生所书。进得门来,迎面为有关领导书写的祝贺纪念担。副省长胡贤生的蹭碑上书:“黔目开化功千古,影山文化放光芒”;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王思明的赠碑上书:“西南大儒”四个大字;省文化厅长王恒富的赠碑上书:“黔人贤…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代中期,贵州大学和贵阳医学院先后创建;抗战期间,大夏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湘雅医学院等校迁黔复校,一时间贵州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名家学者基苹于黔,大大推进了一向闭塞落后的贵州文化教育的发展。规定居台湾的张志韩先生任贵州教育厅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台湾《黔人》杂志,总编辑李永久先生1985年采访张志韩先生的文章,对张氏生平作了介绍,摘叙如下。张志韩先生是贵阳人,生于1900年(庚子年)。早年就读于贵阳南明中学。在班上是高材生,每试必冠同传,每学期都保持甲等第一名,是南明中学的学生会长。当时正值“五…  相似文献   

5.
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来去自由的信息传送到海峡彼岸,阔别近半个世纪的天涯游子们怀着“追旧梦”、“报春晖”的浓郁乡情,半惊半疑、欲归不归之际,旅居台湾的《黔人》杂志创办人马长骥先生和总编辑李永久先生,以非凡的远见和胆识,率先回到黔西和正安老家探亲访友。马、李两位有代表性、有号召力的先生,在家乡备受欢迎和来去自由的现实,鼓舞了成千上万的贵州旅台同乡的回归,如“羁鸟恋旧林”而安全返航,如“池鱼思故渊”而逐潮进退,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宿愿。形势发展到今天,旅台贵州同乡中,尚未返乡探亲访友过的,已是鲜有其人了。“频传洛阳纸又贵,家弦户诵数家珍”。马长骥先生与李永久先生唱和时用来赞美家乡县志修成的这句诗,我认为用来赞美广大旅台贵州同乡喜读、珍爱的《黔人》杂志,也是非  相似文献   

6.
在光明日报史学双周刊第91号(见1956年9月13日光明日报)上刊载着胡如雷先生的“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一文。在这篇文章里,胡如雷先生提出:“自耕农民的这部分土地是什么性质呢?是国有还有私有?”关于这个问题,胡如雷先生的答复是:“这部分土地也是具有国有性质的”。胡如雷先生认为自耕农民之于土地只不过“是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而已”,而“我国地主政  相似文献   

7.
1938年12月,在云南腾冲城西核桃园出土汉五铢钱千余枚。李根源先生1939年冬还乡作《雪生还乡吟》其中:有题为做五铢钱》七律一首,诗曰:“汉家声教讫南天,古物埋藏有岁年。郡隶益州征可信,宝峰发现五铢钱。”诗注中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十二月初旬,在腾冲城西八里宝峰山下核桃园荒冢中,发现汉五铢钱,数千枚,冢旁残碣一方,高二尺,广尺余,厚亦尺余,已剥蚀无字,又有陶片无数,质极粗劣,确是汉物。据此可定腾冲旧属汉益州、永昌郡无疑。余先后得四十余枚。”  相似文献   

8.
投稿须知     
《贵州文史丛刊》2012,(2):F0004-F0004
《贵州文史丛刊》是文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主要有历史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思想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研究、经济史料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古籍文献整理、文物与考古、版本与书评以及“黔中人物”、”黔疆揽胜”、“贵州文献”等栏目。  相似文献   

9.
《安徽钱币》2005年第1期刊载马传德先生大作《我所知道的罗伯昭先生》。中介绍罗伯昭先生于1957年捐献给国家的一批钱币中,有一枚新莽时期铸造的稀世孤品“新币十一铢”,中附有该钱的丽、背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10.
台湾学者、著名的收藏家、诗人谢鸿轩教授于1997年8月16日偕夫人周弘及子女一行5人回乡省亲。谢氏自1992年开始已三次还乡,已将毕生收藏部份珍贵书籍1276册,无偿地捐献给繁昌县图书馆。1997年8月18日下午,繁昌县人民政府在繁阳宾馆举行“欢迎谢鸿轩先生回乡省亲暨赠书仪式”。对谢氏眷念乡里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了高度的评价。谢鸿轩教授是安徽繁昌县人。1917年出生于诗礼世家。因酷爱收藏典籍,尤喜楹联,所以又自称“千联斋主人”。谢氏自幼入塾,饱读四书五经。10岁学古文辞,12岁习诗词,14岁开始习作骈体文,才名盛传乡里。后由芜…  相似文献   

11.
投稿须知     
《贵州文史丛刊》2012,(4):F0004-F0004
《贵州文史丛刊》是文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主要有历史研究、究、思想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研究、经济史料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古籍文献整理、文物与考古、以及“黔中人物”、“黔疆揽胜”、“贵州文献”等栏目。文学艺术研版本与书评  相似文献   

12.
敢到中流击水信阳县供销社主任陈还乡访谈录文/陈恩林陈还乡同志1994年起身居信阳县供销社“商船”舵手之位。由于她识航程,善掌舵,在“商海”中流击水游刃有余,使供销社事业日新月异,主要指标逐年递增。她本人多次获得信阳县优秀共产党员、省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投稿须知     
《贵州文史丛刊》2012,(3):F0004-F0004
《贵州文史丛刊》是文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主要有历史研究、究、思想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研究、经济史料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古籍文献整理、文物与考古、以及“黔中人物”、“黔疆揽胜”、“贵州文献”等栏目。文学艺术研版本与书评  相似文献   

14.
汪青 《安徽钱币》2000,(4):28-29
1999年第4期《安徽钱币》刊载汪有民先生《对东至关子钞版之浅见》一文(以下简称“汪文”),笔者有一点异议,现归纳以下四点来谈谈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15.
《贵阳文史》2003年第3期,刊载了彭鸿书先生的《幡花纸扎在贵阳》,记述了民国年间贵阳“幡花业”南张北陈两大著名店号的情况,对“南张”张兴隆及其传人张文通的业迹述之甚详;笔者现对“北陈”的陈荣昌号的事迹作一介绍,为此访问了陈荣昌号的第三代传人陈应发先生。  相似文献   

16.
拓石 《文史天地》2003,(12):18-19
王聘贤,人称“黔之医怪”,与家父是多年至交。父亲庹俊生从医,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贵阳大十字黑羊井开了“生生药房”,王聘贤先生一直是生生药房坐堂医生和顾问。日机“二·四”轰炸,药店毁于火海,家道遂衰落破产,父亲也沉疴不起,几年后便去世了。父亲去世后,母亲毛瑞霞在艰难中起步重建药房。此时,虽多人重金相聘王聘贤,但均遭回绝。王说:我与俊生至交,他家几遭变故,艰难重重,此时,我如果被钱打瞎了眼,背信弃义而去,作为人,何曾有点心肝啊!王聘贤,名国士,生于1897年,贵州兴义人。少时曾在贵阳就读于南明中学,1917年由黄济生先生率领赴日留…  相似文献   

17.
台湾任时燮先生《无楼无馆寒士文存》、《海上白云词》、《闲云野鹤词》、《沙鸥诗稿》等著述,饱含其风骨、气质,以及他为谋求祖国统一所作的不懈努力。任时燮先生,字克武,1928年7月23日生于黎平城关张家巷。现为台湾中国民族文化交流协进会秘书长、中国青溪新文艺学会秘书长、中国族谱学研究会主任委员、《黔人》杂志社社长、贵州文献编委会委员、台北县贵州同乡会理事长。一任时燮先生所撰《闽台文化血脉相连的历史事证》,为旅台学人中主张两岸统一的重要学术著作。此文以“台湾住民的祖籍”、“郡望溯源念祖”、“姓与籍落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文化市场的发展,一些历史名人的遗迹、遗址以至籍贯,往往引发争端。关于后赵皇帝石勒籍贯的争论,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例。2001年11月2日,《山西日报》时尚周末版刊发了李延芝、谢占杰二位先生的一篇文章,说《后赵皇帝石勒是和顺人》,根据是和顺县有“石勒村”与“李阳镇”;2006年7月,《山西日报》又在“经典山西”栏目内,分两期刊载了《千载悠悠石勒墓——寻羯族  相似文献   

19.
朱崇演同志是贵阳市乃至贵州省文史工作资深的文史工作者,是贵州省唯一在全国政协获得从事文史工作三十年以上和优秀文史工作者称号之人。崇演1931年出生在湖南省蓝山县,建国前考入贵州大学,1950年参军后转业贵州工作,可他却一直以“贵州人”自居,以“六黔”系列述黔事、述黔人、撰人生,把文史资料工作和史学研究句号画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苏雪林在《浮生九四》(三民书局,1991年版,下同)中说,对文化界人物,她“最敬重者,唯有胡适先生一人”,并自命为胡适的再传弟子。胡适去世后,为遭悲怀,苏雪林写了《冷风凄雨哭大师》《适之先生和我的关系》等七篇追忆文章。后结集成《眼泪的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