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3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随即取消了德国根据不平等条约所获取的部分特权.8月14日,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奥宣战.中国虽然对德、奥宣战,但是并没有派出军队,只提供民役、原料、军火;在中国国内取消奥匈和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没收敌产. 从战争爆发到中国正式参加“一战”的3年多时间里,德国曾经多方阻挠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它宣战.中国最终对德宣战,宣告了德国对华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列入1985~1989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选编计划的《中国历史文献学》教材讨论会,于1987年7月12日至15日在长春市召开.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在武汉大学的协助下,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吉林省图书馆等单位共15人参加会议.其中,图书馆学、文献学、历史学、古籍研究方面的代表各3人,武汉大学出版社2人,国家教委1人.  相似文献   

3.
论 文一、总 论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 .吴剑杰 .近代史研究 ,2史料学的内容与研究史料的方法 .李良玉 .安徽大学学报 ,1要多研究转型期的历史 :专论中国近代历史转型期的某些变化 .来新夏 .福建论坛 ,5俯瞰中国近代的新视角 .〔日〕沟口雄三 .清史研究 ,1中日两国近代化殊途探因 .罗肇前 .史学月刊 ,6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 .李少军 .近代史研究 ,4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一百年 .田毅鹏 .世界历史 ,3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衰微机理 .佟玉华 .东岳论丛 ,4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中的定位 .姜义华 .史林 ,2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与资本主义起…  相似文献   

4.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在南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此后几年,中苏签订了3笔共2.5亿美元的援华贷款.另外,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中国从苏联得到985架飞机,1300多门大炮,14000多挺机关枪和2050辆卡车及其他物资装备.苏联还向中国派出了6个飞行中队的志愿航空队,协助国民党政府建设空军和参加对日空战.这一时期,苏方在华军事顾问和专家达3665人.  相似文献   

5.
2009年8月17日至19日,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六届学术年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召开之时,恰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历史系)建系60周年,著名历史学家林志纯(日知)先生百年华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商务印书馆等20余所科研院所、高校和出版机构的120余位学者莅临了本届论坛.老一辈史学家齐世荣、毛昭晰及林先生遗孀陈女士向大会发来了贺信贺电.论坛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韩东育院长主持.开幕式后,大会举行了林志纯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会议期间,代表们就世界史学科诸多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提出了颇具学术启发性的看法,现择要综述如下,以飧学界.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中国地方人大政协代表团,于2000年7月11日至26日出席美国全国州议会会议第25届年会,并顺访美国.我省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委主任赵政民同志作为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该团在美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谢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著名汉学家,1918年9月出生于俄罗斯,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学院,1945年7月30日获历史学副博士学位,学位论文《孙中山的原则:民族主义和他的对外政策》,1953年6月22日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19世纪末中国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2001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并于同年12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第三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主持.副组长高强、朱佳木、徐根初、毛福民同志和第三届指导小组成员共31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9.
"第十一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受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与澳中理事会的委托主办本届会议.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一届会议于1988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至今已举办11届.2008年是澳中理事会成立30周年和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成立20周年.因此,本届会议规模宏大、意义非凡.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10.
纪敏 《文史精华》2008,(2):38-44
2007年9月29日,是中日两国政府实现邦交正常化35周年.值此纪念之际,面对东瀛,我们不会忘记当年许多日本友人对新中国的建立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