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著名女作家丁玲诞辰105周年。她40年代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她也遭受过诸多不公正的待遇,而这一切皆源于1933年4月她被国民党中统特务秘密逮捕、囚禁了三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丁玲的爱     
麦群忠 《文史春秋》2005,(10):51-56
丁玲是继鲁迅之后,和茅盾、巴金、老舍一起在现代学创作上开辟新路的重要女作家。丁玲之所以成为举世瞩目的女作家,除了她的优秀作品,以及为祖国解放而战的奋斗精神和在逆境中仍保持着不忘人民、执着信仰、不懈奋进外,她那敢于冲破传统、敢于爱的罗曼蒂克精神也不同凡响。她与胡也频、与冯雪峰、与陈明迥然不同的爱情,折射出这位杰出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八十年坎坷,两度入狱,数次蒙冤,经历创文坛奇迹。誉满人间,毁满人间,昭昭思史鉴千秋,论定不负我崇钦。──录自丁玲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挽联辉煌的文学成就令人瞩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称丁玲是最著名的革命女作家大抵是没有异议的。虽然人们可以同时开列出一长串的女作家的名字,她们在文学上也都各具特色,各有自己的成就与无可代替的地位。但若从革命文学或从文学与革命的关系角度来审视,丁玲的成就与影响以及在文学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则无人能出其右。1927年,23岁的丁玲发表处女作《梦珂》。1928年初便以一篇《莎菲女士的日记…  相似文献   

4.
丁玲,现代著名作家,1904年生于湖南临澧,长于常德,1968年在北京逝世。丁玲的一生,是光辉灿烂、崎岖曲折的一生。20世纪30年代,鲁迅和毛泽东两位时代的伟人,都曾为她写诗填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丁玲的历史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一 1980年春天,丁玲在北京协和医院作了乳腺癌的切除手术。夏天,她应江西省有关部门的邀请到庐山疗养。这时候,我为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教学学术讨论会,也上了庐山。她知道我要上庐山,便让女儿和女婿托我把家里九寸黑白电视机捎去。送去电视机的时候,我告诉她:“我的同学当中有人读了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你关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重印前言》,很有意见,说你为什么直到今天还要强调自己对毛主席的那种感情,如说这本小说也是为他老人家写的呀,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是怀着战士冲锋时的那种感情,喊着‘为了毛主席,冲啊!’等等。人家…  相似文献   

6.
自由撰稿人在武汉文学界有位女作家,叫胡榴明。当初我只在报刊上读过她的文章,并不知她是何许人。还是老诗人曾卓告诉我,胡榴明是已故诗人胡天风的长女,散文、随笔写得很好,常有佳作面世,是个自由撰稿人。那时,自由撰稿人这个字眼还很生疏,只知道自由  相似文献   

7.
周扬多次要求丁玲担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丁玲都拒绝了;周扬对《桑干河上》的漠视,激怒了丁玲延安整风后,尽管丁玲写作上的“转向”后与周扬所追求的趋同一致,但是,作为一名作家而存在的丁玲,在内心深处对周扬仍然不肯认同。虽然表面上她与周扬保持了一种平和的同事关系,但在私下里,她对周扬却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从披露出来的1948年前后丁玲的日记、信件中是可以看出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丁玲本拟转赴东北,但因交通阻隔而留在河北。1946年,周扬也离开延安到河北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并担任了这个革命根据地的宣传部长。1947年,丁玲写出了后来获得…  相似文献   

8.
在丁玲艰辛曲折的一生中,宋庆龄曾3次资助她。1936年9月,丁玲在中共的营救下从南京国民党特务魔掌中选出,准备去陕北,当时身无分,处境非常艰难。宋庆龄得悉后,通过冯雪峰送去350块大洋作路费,使丁玲得以顺利到达陕北。后来,丁玲在《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中写道:“面对这350元,我心里感到灼热、温暖,孙夫人赠我的350元,所代表的对我政治上的信任是千万两黄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9.
王西麟 《炎黄春秋》2012,(11):50-52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时代》周刊有一篇关于苏联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专论,开篇却说的是艺术和音乐:"尽管我们不认同苏联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她的诗歌和音乐是首屈一指的。"在苏联的20世纪30~50年代,大量的个人崇拜的文学、戏剧、诗歌、电影、交响乐、大合唱、大歌剧、芭蕾、美术、雕塑等等,其数量之大、艺术水准之高,是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现象。我现在还保存有一些作品的总谱,其中有亚历山大洛夫的合唱"斯大林颂"。1953年斯大林死时,少年的我在一个黄昏的傍晚,在室外的昏暗中,听到室内手摇留声机播放这支曲子,我曾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丁玲,在北大荒劳动生活的12年,是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然而,在黑龙江垦区仍流传着许多她的故事。初到密山1958年6月29日凌晨4点钟,戴着"右派"帽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初,一位文艺界人士告诉我:1983年11月初,有人看望丁玲,发现她特别高兴。来人自然感到诧异。丁玲开始笑而不答,后来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来人还是不解,她才神秘地说:“等着看这几天的《人民日报》吧!”来人困惑不解而去。11月6日,《人民日报》登出了周扬答新华社记者的  相似文献   

12.
误会80年代中期,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安危,在整理埃德加·斯诺的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保存的资料中,发现了1933年年初,斯诺采访鲁迅的手稿。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答:“茅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文、郁达夫、田军。”丁玲自1927年发表《梦珂》后.到1933年已创作了近30篇短篇小说。鲁迅看过丁玲哪些作品呢?据丁玲自己回忆:“鲁迅先生曾向我要《水》的单行本,不止一本,而是要了十几本。他也送我几本他自己的书。”鲁迅很早就知道“丁玲”这个名字,但…  相似文献   

13.
关露,原名胡寿楣,又名胡要楣,1907年生于太原。30年代著名的左翼女作家,与丁玲、张爱玲齐名,她的许多诗篇当时已被广为传诵。作为一位颇有影响的、极富才情的女作家,关露创作了不少反映自我、呼吁社会解放的小说。她的作品风格迂回婉约、感伤沉郁,抒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激励着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抗战时期,关露接受共产党的派遣,先后打入上海汪伪特工总部“76”号和日本大使馆与日军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妇女刊物《女声》,策反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并收集日伪情报,为民族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关露…  相似文献   

14.
30年代初,我在上海读书,又是做地下工作的共青团的基层干部。我爱好文艺,接触过左联的一些人,在福煦路一家专卖左联和进步书刊的小书店里,认识了夏衍、丁玲,还见过冯雪峰等。周起应(周扬)的名字,我听说过,也在书刊上看到过,知道他是左联的领导人之一,但没有见过面。1932年7月,我被捕,被关进苏州军人监狱,从此,高墙和铁丝网把我和外界隔绝了好几年。1937年,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我在这时才被释放出来。第二年初,到了延安。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时候,曾为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写过一部高小适用的《自然课…  相似文献   

15.
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剧情,精湛的演技至今还常常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令人回味不已。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见到了《红色娘子军》编导、原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著名作家丁玲的女儿蒋祖慧。她向笔者道出  相似文献   

16.
王震是典型的工农干部模样,虽然他家境贫寒,自幼读书不多,文化不高,但却酷爱学习,喜欢同文化人交往,做朋友。尤其当一些文化人在政治风浪中遭遇冲击、处境困窘时,他往往勇敢地伸手援救,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帮丁玲摘右派帽 著名女作家丁玲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横遭批判。她性格倔强,拒绝检查认罪,多次申诉要求甄别。1957年全党开展整风,她响应号召,给中宣部和作协领导人提出批评意见,谁  相似文献   

17.
作家与稿费     
在解放区,没有稿费一说。后来,边区政府尊重作家劳动,发"边区票",延安的作家,可以拿上"票票"进馆子,请朋友高高兴兴吃上几碗羊杂碎。解放了,进城了,以货币的形式付稿费了,虽然那时的税收政策已见雏形,但是对作家并不征税。1951年,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因为奖金归个人所有,而且不征税费,丁玲把巨额奖金全部捐给了中国作家协会,周立波把他的部分奖金也捐给作协。作协把两项捐款合在一起修建了作协幼儿园,买了幼儿园的设备,如桌椅、板凳、床和院子里的滑梯等大小玩具。  相似文献   

18.
50年代初,在台湾的文坛上,有一批从大陆渡海赴台湾的女作家开始活跃,其中被称作“二音”的两位女作家尤其流光溢彩,且相互辉映,一位是林海音,另一位是钟梅音。林海音早已随着她的《城南旧事》走进了大陆读者的心中,而钟梅音的灿烂还只留在台湾读者的视线里。其实,钟梅音也是值得我们了解的一位作家。钟梅音原籍福建上杭,父亲在北平供职,她于1921年12月28日生于北平,7岁后长住南京。因自幼患哮喘,小学时辍时续,靠父亲的教导,培养了较深的国学基础,故其散文写作功力扎实。她虽就读过广西大学和台湾大学,却没有正式…  相似文献   

19.
金汕 《文史春秋》2000,(1):35-38
自从本世纪最有魅力的女作家张爱玲几年前在美国的寓所中猝死,这位才女更被炒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人的命运就是这样难以捉摸,当年与她几乎齐名的另一位女作家梅娘却到了几乎被彻底遗忘的地步。这位至今健在的女作家虽然连自己也不大愿意沾张爱玲的光,但40年代“南张北梅”的确是文学圈很多人认可的称谓。1941年还在读者中进行过“你最喜欢的女作家是谁”的民意测验,也是这两位女作家得票最高。  相似文献   

20.
迦安 《神州》2010,(2):66-70
跋 读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数次,前后相隔五、六年,第一次读时,只记得片段,如同电影镜头的切换,那么真切的在眼前闪过,那是震撼人心的呼唤,让人不得不痴痴跟随丁玲女士的脚步,去寻找莎菲的心灵足迹。不知道她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可是,有瞬间,我仍然觉得,她已经获得她遍寻不获的思念,通过她的日记,她会得到许许多多人的爱与理解,会存活在许多人的心里,许多与她同样,忍受着人生,享受着人生,爱着,而且挣扎着,最后,总能通过这心灵的挣扎求存,净化她的心灵,通过痛彻肺腑的呼唤,实现人生的交响乐在不同的时空回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