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勇 《攀登》2009,28(5):107-112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人权、惩罚犯罪。保护人权,既包括对被告人人权的保护,也包括对被害人人权的保护。但是,长期以来,人权保护的天平始终倾向于前者。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并对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权利加以合理与适当的平衡,已经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发展的趋势。因此,要加强对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使己经失衡了的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权利关系回到平衡的状态上来。  相似文献   

2.
《攀登》2015,(6)
人权就是人类的权利。其核心就是使人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生存和发展。人权具有普遍性,是世界公认的价值准则;充分享受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有没有法律权利?有没有法律义务?对此,一般持肯定回答,但高校学生权利义务的边界是什么?有什么具体权利和义务?如何让高校学生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高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曾惠燕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和回答了这些问题。高校学生有权利。作为人,高校学生有人权,包括生存权、尊严权、名誉权、亲权、合群权、自由权和发展权;作为公民,高校学生有公民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权、宗教自由权、受教育权等;作为行政相对人,高校学生有广泛的行政相对人权利,包括取得学位权…  相似文献   

4.
张磊  李静欢 《神州》2013,(12):175-175
赵汀阳以一种歧视的眼光去对待不能够充分履行"做人义务"承担"做人责任"的群体,并将这部分人排除在享有人权的主体之外;他认为人人平等地享有人权是违反正义的,因为他们没有履行契约,却享受到权利。人权的存在,是要防止任何一个人在有可能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员的情况下不能被当作一个人来对待的后果的出现。没有了人权,人将不称其为人;人首先要成为一个人,才谈得上要不要去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因此,尤其在司法过程中,司法理念应当注重人权理念的基本要求,并践行预付人权理论中价值准则和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5.
人权,本义是"人该有之"和"人皆有之"的权利,即人人应有的权利。解放后,我国人权事业从人权禁区到人权入宪,走过了60多年艰难曲折的崎岖道路。回顾这一历程,反思其经验教训,对今后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会染指中国香港事务的主要方式包括立法活动和非立法活动。立法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1992年美国一香港政策法》和《香港人权和民主法案》等相关立法干涉香港政改和选举制度;要求美国行政部门对华施压,干涉香港人权事务;资助涉港非政府组织等等。非立法活动包括:以举行涉港听证会、发布相关委员会涉港报告等方式干涉香港事务;声援非法"占中"等活动。美国国会的涉港活动对中美关系和香港政局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人权保障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 由董云虎、刘武平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世界人权约法总览》,收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关于人权的各种法规、条例,其中设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地区的人权约法》一节,共收入《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冀鲁豫边区人民权利暂行条例》、《晋西北保障人权条例》、  相似文献   

8.
西方史学界的人权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受国际局势和史学研究趋势的双重影响。已有研究试图从20世纪40年代之前的权利观念与社会及政治运动的互动中探寻人权的起源,40年代"人权革命"中国家、社会组织及个人如何处理人权理念与国家利益、国际和平的关系也受到学者关注。西方学者还考察了五六十年代人权在国际、区域及国家三个层次的不同历史进程及其影响。关注70年代全球范围内人权"突破"的学者则重新审视整个人权史脉络,提出颠覆性看法,引发激烈争议。已有研究的概念界定还不够清晰严谨,人权与国内及国际诸多议题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深入考察。人权史的未来发展在丰富主题和拓宽路径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管仲 《攀登》2001,20(3):71-74
近现代刑法的一个显特点是强调其人权保障的作用。因为刑法是限制性非常明显的法律规范,它涉及到对公民的财产、权利等方面的规定。如果不对刑罚权给予一定的限制,势必会侵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而要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制,就必须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因为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和刑法的保障机能是一致的,它对立法权和司法权的限制,体现的是刑法对人权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自由权利宪章,即《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宣言不仅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人权宣言,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人权宣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其所确立的人民主权原则、同等权利原则、分权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重要原则,成为宪政主义理论的核心。本文旨在系统简要地描绘出当时《人权宣言》出现的理论渊源、基本内容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占梅 《攀登》2005,24(5):129-130
人权保护是一项国际性的伟大事业,我国历来重视对人权的保护.但是,我国宪法对人权的保护虽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有些权利却仍然需要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没有规定,在现代民主社会,应该是一个法律的漏洞。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在各国的立法中有所体现,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强调权利本位、人权保障的今天,我国有必要对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具体包括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原则、范围、程序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汪乾友 《攀登》2013,(5):123-127
新刑事诉讼法强化了人权保障理念。明确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突出地强调保障人权。虽然我国在立法方面赋予了犯罪嫌疑人的各种权利保障,但由于长时间受“重实体、轻规范,重打击,轻保护”的传统司法观念和法律控制理念的影响,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侦查讯问、收集证据等环节主观臆断、有罪推定、滥用强制措施变相羁押或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问题屡禁不止。本文就新刑事诉讼法中人权保障制度的意义、人权保障制度实现之障碍及落实并执行人权保障制度之途径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人权保障这一理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宪法改革与人权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安 《史学月刊》2001,5(5):100-104
美国人权政策是建立在古典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它过分强调人民的消极权利,而忽视了人民的积极权利。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这种人权政策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又掀起了宪法改革运动的高潮,以解决宪法中存在的人权概念不清楚和政治自由太多、人民的经济利益太少的问题。在修宪运动中,美国的最高法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使运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由于种族偏见的根深蒂固,因此美国人权政策的发展依然面临着有待进一步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析当代美国黑人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析当代美国黑人的人权问题李世安当代美国黑人是否享有与白人平等的权利,其人权状况究竟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根据大量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考查,以就教于学术界同行。一、当代美国黑人人权的基本状况战后美国黑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取得公民权和...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公民权利意识演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否有权利意识,是现代公民与传统臣民的重要区别之一。近代国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与西学的传播息息相关。其演变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时期:权利意识觉醒时期、参与意识觉醒时期、伦理人权时期、法治人权时期,以及权利理论的深入探讨期。总体而言,国人对公民权利的认识,无论是具体内容或理论,一步步趋于深入,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其中之一便是对私有财产权没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林成吉 《神州》2014,(11):200-200
人权是受一定的伦理道德所认可、支持与保障的人应当享有的各种权益。它已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中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权本来的含义是一种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而不以法律是否规定为转移。本文通过对行政立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救济途径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同时希望在今后的行政法治建设中能够更加完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论清教思想和英国理性主义对美国早期人权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世安 《世界历史》2000,3(1):27-34
美国人权理论和渊源虽然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罗马,但其传统则直接承继英国的清教思想和理性主义①。清教思想和英国理性主义的自由平等原则给美国人权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这些原则中包含的消极因素也对美国的人权理论产生了不良影响,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人权政策的发展。一、清教的人权思想美国人权理论有一种基本的倾向:即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这种倾向主要来自清教的人权思想和英国理性主义。清教的人权思想发端于宗教自由,表达为自然权利说、自然神论和皈依契约说②。在灿烂的清教思想家群星中,闪烁着最耀眼光辉的人物是约翰·弥尔…  相似文献   

19.
笑蜀 《炎黄春秋》2012,(9):56-60
中国台湾的转型经验,可以有多个视角去审视、总结。如果以普通人的权利平等的视角去打量,台湾的转型有什么值得重视的经验?目前的台湾是属于普通人的,整个社会的社会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都最大限度向普通人倾斜,这就叫平权——权利平等。平权首先是人权上的平权。没有人权上的  相似文献   

20.
从美拉关系看美国的人权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外交”是一个国家以“人权”为原则在国际关系方面进行的活动。它兴起的时间不长,本世纪70年代发轫于欧洲。1975年8月1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国家安全与合作会议通过《欧洲关于指导与会国间关系原则的宣言》,首次正式将“人权’列为指导包括东、西欧国家和美国、加拿大在内的35个与会国之间关系的原则。而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中首先大力实行“人权外交”的当推1977年初就任美国总统的吉米·卡特。本文拟就卡特提出“人权外交”的理论根据、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和外交实践等问题,对美国的“人权外交”及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