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但是,德国各阶层都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善良教育”值得借鉴与发扬。同情之心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法兰克福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全家人特意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同样享有人的尊…  相似文献   

2.
正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无人看管的空屋子里,给孩子们每人分一块糖,告诉他们如果不吃,实验者回来后会发给他们第二块糖,如果吃了就没有第二块了。结果一部分孩子抵住诱惑,一直等到实验者回来而得到了更多的糖。心理学家跟踪调查这批能控制自己不吃糖的孩子,发现他们长大后,在各自岗位上都有建树,而没自制力急于吃糖的那些孩子大多数没什么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父母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加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见效,这时,不妨换一种心态,变化一下方法,试试“另类”教育法。  相似文献   

4.
懒虫     
丽丽是一个很懒惰的孩子,每天什么活儿都不干,只是在家里睡觉,要么就出去闲逛。一天晚上,就在她要睡觉的时候,从窗口爬进来一只胖胖的小虫子。丽丽很喜欢这只小虫子,和它玩了很长时间才睡觉。第二天,丽丽发现那只小虫子长大了。但是她没在意,吃完东西就出去玩儿了。晚上丽丽回来看见那只虫子又长大了。她觉  相似文献   

5.
长大     
孩子不小了,都13岁了,上初中了,可他还像个小孩子似的。孩子没有母亲,只有父亲。父亲怕孩子受到什么委屈,从小就对他娇生惯养,所以孩子13岁了还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孩子连最简单的做饭不会,洗衣服也不会。孩子上初中,住校,每个周末都会带一大包衣服回来,让父亲帮他洗。父亲为此很着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呢?父亲曾不给孩子洗衣服,可孩子就拿钱去买新衣服。真要没衣服穿了,没洗的脏衣服也穿。不给孩子做饭,孩子就饿着。父亲让孩子做饭,孩子说他宁愿饿死也不做饭。好长一段时间,父亲都拿孩子没有办法,只好给他做饭洗衣服。眼看孩子就要…  相似文献   

6.
爱听德云社相声的人都知道,“第一捧哏”于谦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和烫头。新书《于谦动物园》里,于大爷介绍自己的第四大爱好:看动物吃饭!于谦是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打小住在花鸟鱼虫市场边,那里遛鸟的、斗蛐蛐儿的,热闹得很。  相似文献   

7.
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无论是对中学生,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小时候活泼可爱又听话,现在长大了,我们的话听不进去了,你还没讲几句,他(她)就烦了,他们有什么事也不想让我们插手,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我们怎么能不管呢?”孩子也会带着怨气说道:“父母太唠叨了,同样的话会说好几遍,什么事都想问、都想管,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们能不能少烦啊!”那么,孩子与父母间冲突与  相似文献   

8.
这一代的父母,几乎都是听着《狼来了》的故事长大的,童年的故事还未淡忘,就轮到了他们开始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了。其中,《狼来了》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目,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怕孩子撒谎,就像当年怕狼来了一样。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从来没说过谎的人吗?如果说谎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阶段,那我们是不是没有必要那么紧张?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孩子说谎这种行为视而不见,相反要高度重视,找到“病根”,知道了孩子为什么撒谎,才能保证药到病除。幻想型撒谎一个3岁多的女孩,在楼下与阿姨聊天:“妈妈正在给我做西餐,妈妈做的西餐可好吃了!”其实…  相似文献   

9.
爱,无处不在     
一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爱护花草的意识,一天,我特意带孩子来到公园。见花圃里一枝被人折断的花枝,便现场教育起孩子来:“花也是有感觉、有感情的,你伤了它,它也会疼的。”我又指着枝上的一滴露珠说:“你看,花在流泪呢。”“爸爸,你踩着小草了!”孩子突然提醒我。这时,我才发现,为了教育孩子爱花,自己竟在无意中踩进了草坪。“你踩着小草了!”这句简单的提醒,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爱是一颗无处不在的心,不要因为对落花的惋惜,而听不到小草的呻吟。二一次,坐公交车,一位白白胖胖的姑娘主动给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让了座。妇女坐下后,她怀里的…  相似文献   

10.
韩国:从礼节教育做起儒家伦理深深扎根于韩国的文化之中,融化在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里,至今韩国还是世界上惟一保持全国祭祀孔子的国家。韩国人深刻地认识到,道德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要真正渗透到日常实践中去。由此,他们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德国:“朴素道德”和“善良教育”“朴素道德”理论由当代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提出。他认为人类社会中实际上蕴涵着一种更一般、更纯情、更基本、更长久保持同一性的道德,如诚实、信赖、同情心、爱、关心等…  相似文献   

11.
陪孩子去三十九中考级,坐计程车时,那个女司机告诉我,她的三个孩子都在上一流大学,而且品学兼优。我问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她说:“我整天出车在外也没多少时间管教孩子,我只是自小就培养他们自觉学习、阅读和思考的习惯罢了。”她说,“只要有空闲,我每天一定会陪孩子读书,陪孩子做功课,我则阅读常识类的书籍、杂志或新闻。除了特别挑选的节目,我一般不陪他们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浪费太多时间。”她说:“孩子慢慢长大了,学习的知识更新太快,我知道的反而比他们少。按说,我干这行用不了多少知识,可你想,拉上一个客后,与其让他(她)在后面无言地坐…  相似文献   

12.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傈僳族夫妇,生了九个儿子。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九个儿子都长大了。一天,阿爸把他们叫到身边,吩咐说:“你们都长大了,应该各自谋生,现在都出门去学谋生的本事吧,一年后回来见我。”到时候,九个儿子都回来了。老大学会耕种,老二学会盖房子,老三学会打猎,老四学会编箩箩,……直到老八每人学会了一种生产技能,唯有小儿子只学会唱歌、跳舞和弹琵琶、口弦。阿爸对大的八个儿子说:“出门一年,你们八兄弟学的满不错。现在你们就凭自己学到的本事去谋生  相似文献   

13.
枕木 《人物》2020,(2):65-71
P:你说过你在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式家庭里长大,是什么让你觉得典型?X:爸爸很强势,要求很严格,从小就教育我要为他人着想,要以德服人,就是那一套教育,很中国式。妈妈很居家,很依赖爸爸。我几乎是从小被打到大的,双打,就是各种打,妈妈早下班回来妈妈打,打到爸爸下班回来,妈妈打累了爸爸接着打。  相似文献   

14.
女儿才6岁,上学前班,可人小鬼大,不知从哪学来了一套时髦的消费观:穿衣服不要“水货”,穿鞋要“耐克”,书包要“酷狗”,吃要麦当劳……我苦口婆心地教育她,可她小嘴一撇,说:“别的小朋友都这样,你真老土"”上幼儿园一了解,原来我真的是“老土”:小朋友们个个都是“精包装”,就连父母下了岗的,也打肿脸充胖子,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对此,老师也很无奈,如今的家长过分地溺爱孩子,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贵族,单靠我们学校的教育怎能扭转乾坤?听了老师的抱怨,再看看打扮得公主一样趾高气扬的女儿,我突然意识到,要教育好她真是任重道远"在我还没琢…  相似文献   

15.
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的孩子容易吃亏,但又希望他们拥有老实孩子的那种高洁品行,那应该如何教育呢!这时,有些家长往往干脆就教育孩子做个纯粹的老实人,不让孩于沾染一丝“社会浊气”;也有一些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学成人的“成熟”,宁愿孩子“聪明点”,也不教育孩子做容易吃亏的老实人;还有些家长让孩子吃一“亏”长一智,让孩子在吃点小亏中做个高尚的老实人。到底哪种教育是正确的呢!以下三个案例就是最好的解答"镜头一:老实的小轩小轩今年已经上一年级了,在他的成长中,世界仿佛童话般和谐无瑕,一切都是简单、安…  相似文献   

16.
《好家长》杂志社总编: 您好!很高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好家长》,我相信,我一定能成为《好家长》的忠实读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长大是否能成人,家庭是关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最大愿望,然而做一名好家长却是多么的不容易!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爱心、胸怀宽的人。大量的事实表明,不成人,即使成材,也是一个“废材”。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优秀,上了名牌大学,有了好工作,可是却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到邻居家串门,无意中遇上几位年轻的父母在聊各自的孩子,一位母亲说:“我女儿性格太孤僻,进幼儿园都一年了仍然不合群,常常一个人搂着一堆玩具在一边玩。”另外一位母亲说:“你孩子还小,我姑娘都上小学了,也没见她交几个朋友。”站在一旁扯着孩子手的爸爸插话说:“她们都是小姑娘,怕羞,我儿子与他姑家孩子,每到一起玩不上几分钟就吵起来。你争我夺的,互不相让。”……他们的言语中都包含  相似文献   

18.
《沧桑》1994,(4)
1948年,朱老总率领一支部队由延安去北京,路过山西隰县.朱老总对战士们说:“部队要在隰县驻扎几天,家在附近的同忐可以回家看看.”吉县紧邻隰县,这样,吉县籍的战士们也大都回家去了.几天后,探亲的战士们都回来了.朱老总便找他们闲聊,以便了解各地的情况.从吉县回来的战士们都说:“土改后,生产发展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只是县长的官架子很大,人们很不满.”  相似文献   

19.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智商、情商,希望他们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值得关注的还有“玩商”,也就是孩子对玩耍的参与及收获。不知您是否关注过孩子的“玩商”?彤彤妈妈在彤彤出生不久,就辞职在家里一心一意照看她。为了将女儿培养成一个才女,妈妈给彤彤制定了周详的培养计划。彤彤才5岁,妈妈就已经给她报了绘画、英语、钢琴、舞蹈、游泳等特长班。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彤彤的特长教育就开始了,就算是星期天也不例外。看着同龄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彤彤真是羡慕极了,渐渐地彤彤对上特长班没有了兴趣,整日一副无精打采的样…  相似文献   

20.
<正>一、选题缘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孩子在家里一点也不听话,但老师说什么都听”“我家孩子在家里话很多,但在幼儿园却胆小得很,不敢说话”“我家孩子在幼儿园自己穿衣、叠被子,在家里吃饭都需要人喂”……工作中,通过与多位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发现一些幼儿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完全不同,他们是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压抑了自己的本性,自我约束和压力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也给家长和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