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贵阳文史》2007,(2):I0002-I0002
大道观位于贵阳市中心大十字东面约100米中山东路左侧,为贵阳兴建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现已不存。  相似文献   

2.
《贵阳文史》2006,(4):I0002-I0002
南明桥与浮玉桥之间的河中,原有泥沙堆积的一沙洲,名芳杜洲。“芳杜”,贵阳人称香附。洲上绿草如茵,为人们游憩场所。站在南明桥上可以观赏芳杜洲景色。特别是从南明河上游,目光通过桥的九孔,观看芳杜洲别有一番景致,有如一幅奇妙的画卷,因此被称为清代贵阳的新八景之一,即“九眼照沙洲”。“白蘋风袅鸥情荡;茅草烟薰蝶意忙。”此对联说的就是芳杜洲的意境。清末,贵阳流传着一首民谣:“九眼照沙洲,长江水倒流,富贵无三代,清官不到头。”这里“沙洲”就是芳杜洲,到了民国时期它已不复存在,但地名却一直流传着。咏叹芳杜洲的诗词描绘了古代该…  相似文献   

3.
《贵阳文史》2006,(1):I0004-I0004
三元宫,位于大西门锁桥东侧。前临市西河,后倚西门城墙,规模宏大,殿阁重重。三元宫是旧时贵阳道教三大道观之一。其中“三元”是指所祀的天、地、水,道教亦称“三宫”。  相似文献   

4.
《贵阳文史》2006,(3):I0002-I0002
据民国文通书局出版的《贵阳市指南》介绍:“南岳山在城区正南三华里许(今南明区云关乡人民政府办公楼后),又名长寿山。”《贵阳府忠》记载:“山上有仰天坪,古柏虬松,竹然深秀。五峰回合,松篁夹径。”  相似文献   

5.
《贵阳文史》2006,(6):I0001-I0001
1940年9月贵阳使用自来来以前,贵阳人饮水、用水,城南大体上饮用南明河水,那时的南明河水没有被污染,河水清凉;城北则多是饮用井水,水井也较多,如龙井、四眼升、薛家井、沙井等等,最著名的是龙井。龙井又名一品泉,位于龙井巷(今太平路)。龙井前临贯城河,泉水从地下岩隙涌出,清澈见底,终年不涸。井为四方形,用大石块砌成,井上建有“龙王庙”,“龙王庙”有对联:“龙超崇朝,知有苍生待霖雨;泽周四境,先从此地溯泉源。”龙井前有一座石桥,桥下便是贯城河,石桥中间还有一亭,额曰“一品泉”,亭内有石条石磴供人休息。城北的人喜欢龙井水,是因为其…  相似文献   

6.
《贵阳文史》2005,(6):I0002-I0002
仙人洞又名来仙洞,在贵阳东郊牛渡河(今南明河水口寺段)上.洞在悬崖之半。高几百米,是本市著名的名胜景点。  相似文献   

7.
《贵阳文史》2007,(3):F0002-F0002
南明河由西向东流.到了东郊栖霞山麓.折而向北形成“水口”,使滔滔河水至此受到制约.根据其地形特征.老百姓就管这儿叫水口。清代在栖霞山麓建有一座奎星阁.因地居水口.遂取名水口寺。  相似文献   

8.
《贵阳文史》2007,(1):I0001-I0001
贵阳北天主堂,位于和平路。 天主教1781年就已传入贵阳,是年底,中国祖父孙本笃从四川来贵阳传教,至1798年,贵阳信奉天主教的教徒已有上百人,教徒集银92丙,在猫猫巷买了一所房屋作集会念经和接待神父的地方,这就是贵阳称为“天主堂”的第一所房屋。  相似文献   

9.
《贵阳文史》2006,(5):I0003-I0003
贵阳的文庙与府学宫同为一处,称贵阳府学,俗称府学宫,亦称孔庙,地址在今市内文庙巷,旧名薛家井,现为贵州省粮食局所在地。贵阳为明隆庆三年(1569年)设府,此后才有贵阳府学。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布政使王来贤、提学徐秉正、知府刘之龙在北门外贵州驿故址捐资兴建。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两次重建,以后清康熙、雍正年间及道光十九年(1839年)均有修建。每年祭孔均在此举行。民国10年(1921年),迁模范小学(后改为贵州省立第一小学)于府学宫内。利用旧房为教室,祭孔典礼每年仍在此举行。贵阳府学宫主要建筑有:先师殿(后改…  相似文献   

10.
11.
《贵阳文史》2007,(4):F0002-F0002
从黔灵湖西岸川黔铁路经过.跨过铁路.越过山坳.有泉从山麓涌出.时涨时落。此即圣泉.又称百盈泉。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山川》记载:“圣泉.在治城西五里.自山麓涌出.消长不一。本朝镇远侯顾成甏石为池,覆以亭。置一石鼓,以验水消长。其流溉田数百亩。亭侧有观音堂。群人岁时灼观焉。”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05,(4):i001-i001
贵阳铜像台原址在今中华中路与中华北路衔接处广场内。民国18年(1929年)贵州省政府在已撤老城北门月城原址上,建高约1米、直径50余米的圆台,环以石栏,向东、南、西、北四面各开一门,筑台阶以通上。台的正中央,筑高约5米的像座,其上竖身着西服、面南而立的周西成铜像。以后这里便名“铜像台”。  相似文献   

13.
河滨公园在贵阳市内南明河边,1942年,由政府将南明河北岸“驿马坡”的地方辟作公园。当时只有一片荒坡和一栋简陋的平房。据现存的石碑《河滨公园记》记载:“公园面积为222亩,大都是人民(居民、农民)迁让的坟地和捐赠的菜畦。”1942年4月开工,9月基本建成。公园的设施,主要有纵横于园内的游园道路,路宽分别是5米、4米、3米,在道路的交点及会合处,修筑圆形花坛,共有五个。有的路当时已逐步修到河边,路面都是石渣垫底,三合土盖面,路旁植行道树。园内洋槐树成林,经施工剪埴后,更加郁郁葱葱。游人深入其中,感到远离尘嚣,空气格外清新,有益身心健…  相似文献   

14.
《贵阳文史》2006,(2):65-65
在城区中山西路今贵州省教育厅及原市委后院,曾经有一座贵阳最早的公园, 相传为明代贵阳诗人吴滋大的别墅,清代改建臬台衙门。民国1年(1912年)9月, 创为梦草公园。园中除旧有荷花池、紫泉等景物外,又新建“光复楼”、“蔡唐纪功碑”等建筑,为方便游人,园内还设有餐馆及名曰“霁月轩”的照相馆。因  相似文献   

15.
梧木 《贵阳文史》2006,(1):54-56
文明书院是贵阳最早设立的书院,存在于元、明两朝,历时约257年,在历史上对贵阳文化教育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文明书院的地址在今南明区市府路15号,即市人民政府迁往金阳新区前的所在地。文明书院始建于元朝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由教授何成禄创办。贵州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说:“文明书院,在治城内忠烈桥西,即元顺元路儒学故址,皇庆间教授何成禄建。今废。”忠烈桥即现的市府桥,因桥近忠烈宫(今达德学校旧址),明朝称为忠烈桥。顺元路儒学是贵阳最早的学校,始建于元朝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文明书院在顺元路儒…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流与区域商贸中心的发展——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孔山 《人文地理》2005,20(2):101-104
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可以降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对具有一定商流规模的区域商贸中心的改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临沂批发市场闻名全国,是典型的区域商贸中心,但滞后的现代物流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当积极规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整合商流与物流,促进临沂商贸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晓瑞 《贵阳文史》2006,(3):32-33
位于万东桥下、贵阳中医学院旁的贵阳市黄家井小学,创办于 1951年,距今已有55年的办学历史。站在万东桥上,凭栏可腑览整个校园。那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下,孩子们在演奏鼓乐, 唱歌跳舞;那崭新的教学大楼里,不时传来阵阵的琅琅书声;在教室或走廊的各个角落,随处可看到小学生们的书法或绘画作品,充分展现出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成果。  相似文献   

18.
刘强 《岭南文史》2012,(4):63-64
摆在案头的这部54万余字的《内联外接的商贸经济—岭南港口与腹地、海外交通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是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专家王元林教授近年来倾力打造的又一部学术力作。该著作展示了以港口为依托的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卷,是近年来岭南历史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韬 《贵阳文史》2012,(4):83-84
"与其在复杂的地方上班,不如干脆自己开个店当老板。"因为这一句话,毛魏踏上了属于他的创业之路。 初见毛魏,第一感觉是位年轻化的管理者。淡淡檀香,泡上一壶好茶。采访过程中,他的谈吐彰显着从容低调的性格。这样的从容,或许得益于他的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20.
过去,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历史上的今天》,很有感触。它用高度浓缩的手法,集中每天发生的大事,从一天上溯几百年,从一事展示中国和世界,使人跟界宽阔,受益非浅。我也盼望,贵州、贵阳有这样的电视,这样的书,可惜,我无能为力。岑永枫“深深地爱着贵阳”,他用了将近20年时间,倾注了大量心血,终于在2004年6月8日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写成了《贵阳历史上的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