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新闻界的老工作者,我这一生经历了很多激动人心的场景,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记忆。我90岁人生,引以为荣的是记录下了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在邓小平直接领导下做过两年多时间的新闻宣传工作;先后采访过贺龙、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4位共和国元帅。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正我是上海的一名退休文艺工作者,也是贵刊的老读者。退休以后,孩子们怕我寂寞,就经常买一些杂志给我看。慢慢地,《环球人物》就成了我最喜欢看的杂志之一。贵刊的文章有一个特点,文字都很干净、流畅,有些文章的角度也很不错。特别是对一些老专家、老学者、老艺术家的专访,很耐看。这些老同志人生经历丰富,他们的思想很成熟,能够讲出很有智慧的话。像最近刊登的专访电影评论家戴锦华的文章就很不错,她敢讲真话,讲得也很有道理。贵刊也报道过一些当红的年轻明星,照片是很漂亮,但对像我这样的老年读者来说,他们说的一些话还是有些浅薄。希望贵刊对年轻明星的报道,可以多登点漂亮的照片,而专访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有思想、有深度的大家、名  相似文献   

3.
《沧桑》2002,(4)
人的一生,有的故事少,有的故事多。贾植芳先生是属于故事特别多的那种人。六七十岁之前的故事,大多在《狱里狱外》这部回忆录里讲过,这本书2001年香港出了增补版,他传奇般的经历曾让海内外不少学人唏嘘不已,可他的人生故事远没讲完,至少从“文革”开始之后这三十多年便没系统整理过。笔者有幸同贾老相识多年,一次次地听过他许许多多的新老故事,这里择几则有趣者供读者一哂。为避免第三人称的加油添醋,特以口述记录形式整理之。  相似文献   

4.
缃雯 《文史春秋》2005,(4):51-53
1998年7月,广西南宁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文艺组的王云高和张懿合作了一首歌曲,准备向他们的老师、老教育家、老书法家、文字学家陈政祝寿:密多尊者下凡来,智慧光明播九垓。八十年华惟一事,雕琢英才务杂差。一曲歌,叠印出了一位老知识分子的八十华年。陈政先生,是南宁乃至壮乡的知名人士,被称为"四过老人"(跟日本人打过,跟美国人谈过,被国民党通缉过,挨红卫兵斗过),他时年80岁,出生在广东新会一个侨眷家庭。早年在中山大学毕业,曾投身于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和田汉领导下的剧  相似文献   

5.
这是个别开生面的会,只请了年满60岁的政协委员参加。陈毅和彭真两位副主席例外,他们是“候补老人”。我也只有到今年才敢召开这个会,因为今年刚过60岁。陈毅同志喜欢用《秋江》里的一句台词,说过了60岁又是一个新花甲。老道理新解,很好。 这几天我参加了政协分组会,见大家精神很饱满,在新中国大家都获得了新生。现在60岁以上的委员有383人,占全体委员的1/3还多。老年人占的比例很大也证明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扩大了。老年人得到了新生是可喜的事,但也要辩证地看问题。按照自然规律,人满了60岁,今后的日子总是比中青年人少一点了。有些人不服老,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有时熬夜多了就会出点小毛病。陈叔老(编者注:指陈叔通)也不服老,最近得了流行性感冒以后,才说服老了。老年人不能和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比,但要做到人老精神不老。据说过去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超过40岁。现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也比旧社会好得多,大家精神愉快,长寿的人也越来越多。希望大家在新社会多活几年,多做些事,即使多看几年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6.
叶介甫 《文史月刊》2014,(12):63-64
很多人都知道红军长征过彝区时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结盟的故事,但是,为这次结盟牵线搭桥的人是谁?也许大家并不知道,这个牵线人不是别人,就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肖华,人称"娃娃司令",17岁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他还不足40岁,是我军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之一。  相似文献   

7.
阳春三月,古城咸阳。一大早,各机关单位还没有开始办公,中国成阳保健品厂的门里门外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南腔北调的吵嚷声使过往的行人以为出了啥事?细问才知,这些操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口音的人都是来采购505的。他们中有的人先汇款到厂又专程来催货;有的人一下飞机就直奔工厂;有的采购员来咸阳为买505,已坐等一个多月了,还毫无收获;有的人与供销科的同志争执得脸红脖子租。505神功元气袋系列产品供不应求,暂时脱销了,他们能不焦急吗? 505神功元气袋自1991年以来,早已声名鹊起,誉满中外。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万人腰上戴着老…  相似文献   

8.
有所敬畏     
《神州》2014,(3):3-3
<正>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区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宗教徒和俗人。不过,这个区分并非很重要。还有一个比这重要得多的区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圣。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别的什么主宰宇宙的神秘力量,往往取决于个人所隶属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  相似文献   

9.
老的感觉     
编辑先生:我在纽约唐人街东方书店,见到《炎黄春秋》,读后很感兴趣。现寄上短文一篇,希望能介绍给远在中国的读者。冰子老的感觉,不是光老人才有,有的人并不老,却有了“老的感觉”,昏昏沉沉不知进取,我真为他们婉惜。在中国大陆上,大学的确有年龄限制,而在美国,八十多岁的“奶奶”、“爷爷”读博士者,屡可闻见。我以前居住在新州南桥镇时,就知道有位八十多岁的美国妇女,已有了两个“P.H.D”(哲学博士),她还在兴致勃勃地攻读法学博士。有人问她是否想做律师,她笑而回答:“不一定,读书不但可以解寂寞,而且可以使人一…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的某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门楼张村,发生了一件轰动乡里的“寿星过大寿”的大事。老寿星孙静,当年95岁,可谓乡里的最高寿者。她的一生经历了大清、民国、共和国三个朝代,也几乎与20世纪齐头并进。老人家一生辛劳,养育了五子一女;如今已四世同堂,花团锦簇的足有50多口。  相似文献   

11.
潘翔 《炎黄春秋》2023,(10):75-7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施战略转移,而让世界为之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支长征的队伍中,除了中国本土的红军官兵外,还有一些外国人参与其中,他们有的身居高位;有的活跃在战斗一线,与他们的中国战友一起经历了无数的生死考验;还有在长征途中为红军做过有益工作的外国传教士;更有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英雄。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个别开生面的会,只请了年满60岁的政协委员参加。陈毅和彭真两位副主席例外,他们是“候补老人”。我也只有到今年才敢召开这个会,因为今年刚过60岁。陈毅同志喜欢用《秋江》里的一句台词,说过了60岁又是一个新花甲。老道理新解,很好。这几天我参加了政协分组会,见大家精神很抱满,在新中国大家都获得了新生。现在60岁以上的委员有383人,占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一还多。老年人占的比例很大也证明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扩大了。老年人得到了新生是可喜的事,但也要辩证地看问题。按照自然规律,人满了60岁,今后的日子总是比中青年人少…  相似文献   

13.
周承恩 《百年潮》2011,(10):65-69
2011年4月,当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清华历史系邀请1952年院系调整前曾在本系学习过的老校友返校聚会。当天到会的共有20多人。其中最年长的是1939年在西南联大入学的何兆武先生,现已年届九旬。最年轻的则是1951年入学的王敦书先生,也已78岁。聚会中的话题之一是半年前刚刚去世的老校友梁从诫,特别是他在清华学习时的一些情况。遗憾的是那天在场的老人中,与梁从诫同班的校友只有我一人。  相似文献   

14.
全福庄最老的赶沟人,今年76岁,已经赶沟57年,管理着一条10多公里的大沟,他说“我不知道我家里有多少人,只知道最小的重孙已经5岁,儿子6个,女儿两个,去过一趟昆明不知道是什么样,14岁自学成才,种田赶沟,我会一直赶沟直到我不能动为止……”他就是哈尼族每个村中都有的赶沟人,由群众推举的水沟管理者,称为“赶沟人”也叫“沟长”,“在这57年中只遇到过一次村民为分水而吵架,被罚了10块钱,如果没有钱,村民就会把他们家的牛鸡杀掉给全村人吃,其间哈尼人一直和平共处着没有任何争吵。”  相似文献   

15.
逝者     
有的人,你读过他的书;有的人,你看过他的戏;有的人,你哼过他的歌;有的人,你也许连名字也没听过。然而,你终于要向他们道别。  相似文献   

16.
<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苏州,以其独特的水乡景观,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水多、河多,桥也多。苏州城内外的桥梁星罗棋布、千姿百态。岁月悠远,朝代更替,但苏州古桥,古朴而沧桑,秀雅而有趣。老苏州的桥梁,有的在堂皇之后,经历了萧条;有的在大浪淘沙中消失;有的在破败之后又重新修复;有的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  相似文献   

17.
很古的时候,有一家摩梭人,只有兄弟三人。他们每天赶着牛下田犁地。可是,很奇怪,白天犁的地,到了晚上,土块又翻平了,好象没有犁过一样。有一天,老二见一只青蛙正在把他们犁过的土块一块一块地翻下去。他急忙叫老大和老三去看。老大一看见青蛙在翻土,就高  相似文献   

18.
有的人是“蒙启”,把启蒙过的东西又蒙起来 人物周刊:以思想界的标准,您可以说是少年得志,20多岁时,就在50年代的美学论争中成为一派代表。到80年代时,很多人认为您是影响思想界第一人。不管他们支持您还是反对您。  相似文献   

19.
“我爷爷很怀念那时的生活;我爸爸。没经历过日本统治.但是他对日本人的生活态度、文化习惯却有说不出来的喜欢我呢。对日本有好感,可能是看多了日本的节目。也可能是听了一些曾到过日本的人说的.总之,我第一个想去的国家就是日本。”于吴雍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台湾17岁中专女生.她的话简单朴素.然而,日本就这样和台湾人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20.
赵国春 《黑龙江史志》2011,(8):42-43,52
<正>今年,是祖国母亲诞辰60周年。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使我们想起了在北大荒生活过的与共和国同龄的知青们。他们和祖国一起成长壮大,他们见证着共和国的发展变化。他们中有很多已经成为著名的作家、艺术家,画家潘蘅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