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公制礼和孔子及其后学修订、改造周礼,皆遵循忠信、与时俱进等原则,《礼记.礼器》、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篇对周礼制定的原则,有系统的总结。根据《礼器》的内容,并与《周礼》、《仪礼》、郭店楚简等记载进行对比,《礼器》应成篇于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2.
清代《王制》研究及其成篇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王制》的作者和成篇年代,自汉以来,说法不一。清末,廖平、康有为等人认为,《王制》是“孔子改制之作”,故《王制》备受晚清学者重视。分析诸家观点和《王制》的内容,并将《王制》与《孟子》、《荀子》等文献进行比较,《王制》经文部分盖写成于战国中期,与郭店楚简的写作年代大致相当。刘向以前,经文部分和后面解释性文字已经抄写在一起,成为我们目前看到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杨文公谈苑》是杨亿在真宗朝与人闲谈时由其门人黄鉴记录下来的一部笔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旨在通过与重要史料的比勘,订正《谈苑》本身的一些错误与他书讹误.如“王彦超”条记载宋太祖投奔王彦超时,他正担任凤翔节度使,然而查考史书发现,当时王彦超所任乃是复州节度使.在宋太祖一朝,王彦超还担任过永兴军节度与凤翔节度使,在开...  相似文献   

4.
对于《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的记载,古来存有“问主”、“问社”之辩。本文主要在疏理传世文献的基础上,指出“问社”应作“问主”,这里的“主”是社主而非庙主;鲁哀公问宰我三代社主时,宰我答以“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细究这段文句的历史背景,可知并不是鲁哀公不知礼、不知社主为何物而发问,鲁哀公通过“问主”,寓含着借用“社主阴,阴主杀”而欲去三桓的深刻政治用意。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然而,由于北宋末年的党派之争,以及后世的毁誉之论,王安石的著作散佚颇多。今按辑佚书一般原则,依据南宋卫湜的《礼记集说》、元吴澄的《礼记纂言》等著述,从中采辑王安石《礼记》训释65条,合为一编,以见王安石《礼记发明》之梗概。  相似文献   

6.
谈高锋 《丝绸之路》2010,(10):57-58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哀江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在《哀江南赋》中作者以史诗之笔深切描写了梁朝由盛而衰以至灭亡的全过程,抒发了个人亡国之恨、乡关之思、身世之悲。这种寓时代乱离于个人哀怨的情感内容是对赋体的一次重大开拓,史诗性和自传性是它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月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成篇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令》是《礼记》第六篇,其内容与《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基本相同,主要记载了一年十二月的天象和农业生产的相关政令,是一篇中国古代农业研究史上重要的文献。关于它的成篇年代,自汉代以来,众说纷纭,从而影响了它的价值。通过考查,《月令》当成篇于战国末期。  相似文献   

8.
受出土文献的推动,认为<孔子家语>是伪书的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人们对<家语>之价值的估计出现了争议,出现这种争议,与研究者分析异文的方法有极大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家语>与<礼记>等典籍的三段异文,认为<家语>的某些篇章确实要比其它典籍文从字顺;虽然难以判断<家语>与<礼记>诸书的时间关系,但可以肯定书中的有些篇章存在...  相似文献   

9.
《宋略》是河东“史学三裴”之一裴子野的代表作。该书以“叙事评论多善”享誉史坛。然而 ,它却早已散佚。本文通过考证认为 :《宋略》在南宋绍定四年 ( 1 2 3 1 )或景炎元年 ( 1 2 76)亡佚。  相似文献   

10.
《释通》与《答客问》是章学诚论史的重要文章。过去从事于章学诚著述史研究的学者,如胡适、姚名达以及钱穆等,多依据两文同载《庚辛间草》,而将其定在乾隆五十五、六年之庚辛间。然由于《庚辛间草》内所有文章并非同时写成,同时,无论是《释通》篇的内容,还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朱锡庚钞本《章氏遗书》提供的新材料,都证明《释通》与《答客问》诸篇不可能写于乾隆五十五、六年,而应当写于乾隆四十九年之前。  相似文献   

11.
肖建新 《安徽史学》2007,(3):118-118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地方志《新安志》,是罗愿在南宋淳熙二年(1175)撰成的.罗愿的自序及当时知州赵不悔的序都表明这一点,故《四库全书总目·新安志》日:"淳熙二年,赵不悔为州守,乃俾愿续成之."  相似文献   

12.
毛本《礼记注疏》是《礼记》"十行本"系统嬗变流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版本,学界对其具体的校刻情况存在一些疑点.本文从毛晋校刻《礼记注疏》时对监本的承袭、对监本的校改、校改监本的依据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证,揭示毛本《礼记注疏》具体的校刻细节.  相似文献   

13.
从1993年起,笔搜集和采了形成于汉晋、六朝时的26种史籍、碑,编写成17000多字的《哀牢国——永昌郡史料辑录》,刊出于《保山师专学报》,后收入拙。出版6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鼓励。当时出于两个原因,对六朝以后的晚出史料都舍而未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辑录一份历代形成的较全面的哀牢史料,显得很有必要。因此,笔在多年收录历代资料的基础上,着手全面搜集和爬梳。2000年7月,收到申旭先生惠寄宁超先生主编、1996年出版的《滇国、滇越国、哀牢国、掸国、八百媳妇国史料汇编》,内载哀牢国史料57种。  相似文献   

14.
<正>孔子去世后,曾子的地位日益凸显,但长期以来,人们拘泥于《曾子》十篇晚出的说法,对曾子的研究,只是依靠《论语》、《孟子》、《礼记》等文献记载,造成了对曾子思想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实物和文献,对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倪瓒《水竹居图》上的文征明、董其昌二题及倪瓒自钤印加以鉴考,认为:该图上诗塘现有的文征明诗题是伪书、后配;董其昌边跋是被移配来的、与《水竹居图》无关的题跋;图上倪瓒的“倪元镇氏”一印,也是后加钤的伪印。  相似文献   

16.
唐圆鑫 《丝绸之路》2014,(10):60-61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梁启超对《哀希腊》的初次译介引发了国内众多知名学者对其的屡译不衰,唤醒了他们的社会理想和革命斗志,促进了中国化拜伦形象的构建。本文聚焦“五四”前后梁启超、苏曼殊和查良铮三位翻译家对这首诗的不同译法,在赏析他们译作的同时,从翻译风格论的视角给予关照,以展示《哀希腊》汉译是如何从文言旧诗体一步步向白话新诗体过渡的。其间,译者的翻译风格在无形中得到了空前彰显。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记载,"《孙子兵法》八十二篇",而传世本、汉简本均以《孙子兵法》13篇为主干,且六朝以来,《七略》、《隋书·经籍志》、《两唐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等公私目录都不见82篇之踪影,为何《汉志》与其他文献记载出入甚大?本文认为,《汉志》所谓"《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包括本传所说之13篇,这是《经》,其余69篇中包含孙子后学累世增加而成的《传》。同时,西汉校勘书籍时有大量复本,82篇中当主要是13篇的复抄本。  相似文献   

18.
黄成蔚 《文献》2021,(2):99-111
通过对罗振玉旧藏抄本彭宗孟《侍御公诗集》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还原出彭宗孟的交游网络,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处于东林党对立面的晚明浙党成员,不仅不是像传统认知的那样一味在政治斗争上党同伐异,反而与不少东林党成员也保持着较为友好密切的关系,在生活上更喜与僧道频繁往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出彭宗孟向往归隐与厌弃党争的真实创作风格与思想倾向。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彭宗孟作为清初著名文学家彭孙遹的祖父,其"宗唐"诗风对海盐彭氏的文学旨趣塑造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98年第9期发表了《长清仙人台五号墓发掘简报》。五号墓为春秋时期Shi国贵族墓葬,墓主为一成年女性。其随葬器物中有一自铭盘,据铭文内容,此盘可名为《Shi公典盘》,简报中附有器形及铭拓。同期又载方辉先生文《Shi公典盘铭考释》,笔者在读过简报和方文  相似文献   

20.
曾子作为一代儒学大师,身后留下著作并传诸于世.西汉戴德将<曾子>书整理成至少十篇后编入<大戴礼记>;刘向将<曾子>书整理为"十八篇",并记入<别录>,亦即<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曾子>十八篇"."<曾子>十八篇"至迟在南朝、隋之际就亡佚了.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具有非常宝贵的学术价值,是曾子研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