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 1年 9月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再次来到中国。周恩来特意让熊向晖参加接待小姐 ,陪蒙哥马利去外地访问。在洛阳 ,蒙哥马利晚饭后与陪同人员上街散步 ,经过一个剧场时 ,他径直闯了进去。舞台上正演出豫剧《穆桂英挂帅》 ,翻译向蒙哥马利介绍剧情。幕间休息时蒙哥马利就退场了 ,他说 :“这出戏不好 ,怎么能让女人当元帅呢 ?”熊向晖解释说 :“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 ,群众很喜欢看。”蒙哥马利认真地说 :“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熊向晖也较上劲了 :“中国红军就有女战士 ,现在解放军…  相似文献   

2.
战功卓著的李达上将如何与国内外友人的交往,二则轶事,会使你更了解将军坦荡的胸怀 两次陪同蒙哥马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获得北非阿拉曼战役胜利的名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写过一本《三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旅行记》、在这本书中,蒙哥马利谈到了李达: “1961年9月9日我们从北京飞往内蒙。我们一行人包括北京外交部的一些中国官员,还有礼宾司的一些人员。职位最高的是国防体育协会主席李达将军,他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人,在我1960年5月的访问中,他就曾陪同我。”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旅游,参观“国父纪念馆”时,在纪念馆的历史陈列室中看到了一封毛泽东1938年9月29日写给蒋介石的信(如图)。在这封信中,毛泽东非常明确地表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愿意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4.
1950年7月6日我见到《新黔日报》上刊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贵阳分校(以下简称革大)招生的公告,非常高兴。即向罗安仁大哥(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中共地下党员)说了我的想法,他听后很高兴地说:“参加革命是好事,我给你写个介绍信。”我带上介绍信到当时的贵州团工委学生部,见到了负责人穆颖同志。穆亲自接待了我,并开出前往革大参加学习的介绍信。我就成为“革大”的一名学生。当晚,坐在明亮的电灯光下给兴义老家父母双亲寄了一封信,报告了这一好消息。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7,(4)
在“大跃进”期间,我作为毛泽东的兼职秘书,先后给他写过三封信。三封信都是反映我对“大跃进”的观感的。毛对这些信件都表示过他的看法,有的是在小范围谈话中的  相似文献   

6.
胡适求和,却身染痢疾和痔疮 倒也有趣,胡适被郭沫若痛斥一回之后,不是“应战”,而是“求和”。胡适给郭沫若写了一封较长的信。这封信在今天还能看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胡适书信集》中就收有这封信。郭沫若在《学生时代》中正好提到了胡适的求和情况和信件的片断:“一鼓的作气的确是很勇猛,使敌对者对于我们也隐隐生了一种畏惧。《周报》发刊不久,《季刊》的四期又出版了,那里面有我的《卓文君》,达夫的《采石矶》,不期然地同时刻薄了考据家,把胡博士骂我们‘浅薄无聊’的话来发挥过一下。就在那时候胡大博士到了上海,他…  相似文献   

7.
开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龙吉明,院里的职工及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叫他“龙头”。“龙头”的称谓,名不虚传,他硬是把中西医结合医院这条“龙”玩亮了,玩活了。正如省卫生厅的一位领导说:“开阳中西医院是我省县一级中医院中建院最晚,国家投资最少,现在运转最好的中医院。”而今无论是技术力量、医疗设备、服务质量等,在市县的同级中医院中都是手屈一指的排头兵,来该院取经的市、县医院络绎不绝。连美国哈佛大学的医院管理专家肖庆伦教授和汤姆教授也慕名前来考察参观,汤姆教授说:“在贵州省我走了三家县级医院,开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最后一站,它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家,它超出了我的想象,它的管理体系是比较先进和科学的,这个医院潜伏着强大的发展优势,可以预料它今后会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一卷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下有这样一段注释:“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注释限于篇幅,并没有让读者完全了解这篇文章历史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9.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去世,胡适第二天即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发了一电:“傅孟真(傅斯年字孟真)的逝世,中国失去了她最有天禀的爱国者,对于我,则失去了最好的朋友,批评者和保护者。”接着又给傅斯年夫人俞大彩写了封信,信中说:“孟真待我实在太好了!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厚,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但他写信给我总自称‘学生’,三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蒙哥马利谈“继承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地所著的《三大洲》①一书中,记述了他在1961年访华的见闻和观感,详细介绍了毛泽东主席同地谈话的内容,其中有这样一段:涉及的问题之一是年龄。我说,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12年中,他排除了混乱,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要做的事情仍然很多,他必须健康地活下去,保持精力,以便使这个国家坚定地沿着他所安排的道路前进。他的答复是有趣的。他说,有一个古老的中国传说,把73岁和84岁作为人的一生中的困难年代,谁要是连续闯过这两关,就能活到10O岁。他本人不想活到73岁以上,那就是还有四年。此后…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1999,(8)
谁最终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的“接班人”?这在六十年代初中期,是西方政治家们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熊向晖先生《毛泽东向蒙哥马利谈“继承人”》一文(载中央党史出版杜《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一书),真实地披露了毛泽东与蒙帅之间的交谈,以及双方对这一问题的带有谋略的考虑。这刚好说明了西方大国此时的一种动态。蒙帅和毛泽东的这次会谈是在1961年9月。当时,对中国人说来,毛  相似文献   

12.
遗憾的怀念     
1988年9月,记不清楚是上旬末还是下旬初,胡德平送来一封信。信封上有耀邦用毛笔写的几个字:“德平或安黎转交于光远同志。只有一纸字,别无它文。如于不在家,可暂不送。八日于天津。”信未封口,抽出一看,仅有两张烟台东山宾馆的信纸,上面写的原来是一首词,《戏赠光远同志,调寄渔家傲》。这首词是耀邦在烟台9月5日写的,3天后让德平转给我时他已在天津,我不知道下一站他准备到哪里。由于不知他的行踪,加上笔头一懒,也就违背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没有给他酬答。耀邦寄赠我诗词之类的事情很少,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在写这首…  相似文献   

13.
面具童年     
第一次见到湘湘的时候,他一边亲切地叫着“阿姨”,一边伸出手来拉着我的胳膊,带我去“参观”他的病床。这双经过多次植皮手术的小手摸起来凹凸不平并且不能弯曲,左手的5根手指都只剩下半截。但这并不妨碍他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作“奥特曼”的经典动作。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辞王启》那是1937年的事儿。一天,陈逸飞带着一封信去访问老舍。正赶上老舍刚由天津回来,一路劳乏,在睡午觉。陈逸飞不忍打扰他,放下信就走了。因信中称老舍为“笑王”,老舍第二天便回了一封信;《辞王启》。原文如下:远飞先生;您好s正赶上我由天津回...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6月,贾春峰同志打电话告诉我,他整理过去的信件,有胡绳三封信。随后他把信寄给了我,附信述说原委和感念,还送我一本《贾春峰文稿新集》。这是意外的惊喜。胡老病逝后,我们虽曾广为征集他的书信,但所得甚少。这三封信捡拾了一段难得的记忆。"文化大革命"之初,胡绳在红旗杂志社被打倒,被批斗,开始不断地写检讨和交代材料,被惩罚性地劳动改造。1969年6月,他下放到河北石家庄郊区的五七干校,视为另类被分在"革命群众"之外的"另编组",参加运动和劳动,干最重  相似文献   

16.
我的舅舅黄俊民(1899--1988),字立礼,河南省罗山县人,是我母亲的哥哥。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是从1951年开始和舅舅联系的。那年,我给舅舅写了一封信,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信。此后,我们经常通信联系。几乎在每封信中,他都要告诫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要“关心政治,靠近组织,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964年6月2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员梅含章如往日一样,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有条不紊地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工作后,习惯性地开始阅读当天的报纸.当他看到《新华日报》上的《红色家谱》专栏刊登的宋振苏撰写的《我们这一家人》时,拿着报纸的双手不住地颤抖.强忍内心的激动,梅含章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立即找到宋振苏的地址,奋笔疾书. 几天后,远在北京炮兵司令部的宋振苏接到了这封信.“……我与您父亲宋绮云过去在白公馆一起坐牢.我出牢时,他送我一篇序文,是他亲笔写的……” 6月30日,梅含章接到宋振苏的回信.宋振苏希望能看看父亲宋绮云的遗墨.  相似文献   

18.
溥仪有一次与外宾谈话时情不自禁地说:“1962年五一节,我和李淑贤建立了我们温暖的家,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家。”这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9.
沈芸 《世纪》2022,(2):57-61
<正>有一天,方行同志的女儿方虹发给我一个扫描件,题目是“方行先生约稿夏衍先生事”,打开一看,是一篇标题为《知识与法治》的祖父夏衍先生遗稿,仔细读了一遍,我本能地感觉,这篇文章很生疏,以前没有读过,《夏衍全集》文学卷可能也未收入,经查,果然如此。方行为《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约稿夏衍关于“约稿事”的来龙去脉,方行同志所附上的两封信已经讲述得很清楚了,一封是我祖父给他的信,另一封是方行同志给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的信。  相似文献   

20.
1958年,社会上刮起了“浮夸风”、“共产风”,一些人为了放“卫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是年秋天,徐特立南行途中路过河南,在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陪同下,到一个公社参观。茫茫棉田杂草丛生,颗颗棉桃多未吐絮,一个介绍情况的人,声称亩产皮棉能达几百斤。徐特立当即表示:“我不相信,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等我回来还要到这里,看看到底摘了多少斤。”介绍情况的人还说稻子亩产能上万斤。他听了,更加不高兴地对周围的同志说:“这不可能!不透空气,稻子怎么能生长呢?这是普通常识嘛。”徐特立从河南回京后心情沉重。后来有关方面通知他去徐水参观,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