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长林 《文史春秋》2006,(12):43-44
张西曼先生毕生热情传播我国化,积极参加中国革命,曾发起创建“九三学社”,今年恰适“中国-俄罗斯化年”,又正值“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我们在此深切缅怀张西曼先生,继承他的遗志,为增进中俄友谊,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张西曼在两次国共合作中的革命文化活动张小曼一在回顾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中,张西曼教授(1895—1949)是国民党著名的左派,他不仅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积极建议者,而且是三大政策忠实的执行者和勇敢的捍卫者,他在两次国共合作中都...  相似文献   

3.
张小曼 《纵横》2009,(4):42-47
1995年6月20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张西曼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统战部王兆国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张西曼教授革命的一生,称颂张西曼“是著名的国民党左翼人士、是进步的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是我国较早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不但是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积极支持者,也是坚定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为国共合作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称颂张西曼“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英勇投身于抗日运动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9,(2)
我的父亲张西曼是著名的国民党左翼人士、进步的社会活动家、近代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留学俄国,曾  相似文献   

5.
从《韧的追求》谈及张西曼与中苏文化协会张小曼199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黄宣民研究员将侯外庐先生1984年出版的《韧的追求》一书赠我。我在拜读中发现有数处记载张西曼与中苏文化协会的关系,亟需作些说明与史证。我是该书提到的中苏文化协会创办人...  相似文献   

6.
张西曼与中苏文化协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文化协会(1935—1949)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在文化战线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民间文化团体,在抗日战争前后,为发展中苏友谊,促进中苏文化交流,联苏制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过重要贡献。 1935年5月,张西曼为实现多年来的“改  相似文献   

7.
我和平伯先生的交往并不算早,但是由于我长时间的不断晋谒与请教,我们的关系日渐加深。1953年春,我调来九三学社,开始结识平伯先生。从此,我不时到老君堂他的寓所请教。1954年平伯先生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后任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当时开展了对他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平伯先生思想甚是不通。九三学社的同志特别是他的老学长许德珩先生(“五四”前后与平伯先生在北大同学),对他十分关心,并由当时九三学社中央两位副秘书长孙承佩、李毅同志去他家看望,劝他不要有对立情绪,以免遭受更大的围攻。应当说九三学社的帮助有一定的效果,平伯先生的…  相似文献   

8.
钱玄同反帝爱国的“《说文》研究”课──30年代钱先生反帝爱国轶事张清常钱玄同(1887—1939),是“五·四”运动中的有名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他一席之地。他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早年的弟子有罗常培、魏建功、朱自清、俞平伯等。我跟他念书...  相似文献   

9.
张元济与中国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宁 《炎黄春秋》2006,(11):34-36
史海茫茫,知人论事。学习中国图书馆史,不能不知道张元济;读张元济,可以知道图书馆事业的创业之艰巨,守成之不易。中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张元济先生曾手书过一副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些简单的话里,似乎沉淀了许多代人的文化经验。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鼓吹“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其中一个文化思维就是启发民智;启发民智的一大措施就是办图书馆。张元济也贯彻了这种思想,先后创办了通艺学堂图书馆、合众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陈巧孙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出版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出版机构,要研究近现代出版史和文化史,就无法忽略商务印书馆,而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则离不开张元济先生。张元济(1867—1959)字菊生,浙江海盐人,中国近现代史中著名的思想家、出...  相似文献   

11.
昂昂溪位于齐齐哈尔西南二十五公里。在昂昂溪以西六公里五福车站南侧有四座沙丘,三十年代初,中国现代考古学先驱者之一的梁思永先生,曾在这里进行过科学的发掘和调查工作,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昂昂溪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考古学上,我们把以梁思永先生发掘的墓葬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称作“昂昂溪文化”并将与其相似的文化遗存,归入其中。在此以前及其以后,俄国人和日本人也曾来这里做过调查。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方平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河南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冯友兰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7年10月26日至28日在河南郑州、开封两地举行。冯友兰先生(1895—1990...  相似文献   

13.
18——19世纪是俄国公社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俄国公社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它的组织结构始终是稳定的。直至20世纪初,俄国公社仍为俄国农村占统治地位的基层组织。其原因何在?笔者拟略抒管见。在马克思看来,俄国“农业公社所固有的二重性”构成了“它的强大的生命力的源泉”。随着16——17世纪俄国农村大片土地或被封建主分割占有或被沙皇政府作为封地和  相似文献   

14.
“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葛新生“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1997年年会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0月5—9日在北京昌平举行。这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中央马列编译局世界...  相似文献   

15.
夏、越语与古汉语是否有交融现象?《浙江学刊》1990年1期曾有何炳棣与董楚平二先生讨论这一问题的通信.董文举出“帝喾”“帝俊”“帝尧”“帝舜”“朱馀”之类专有名词,认为先称官名(职称)后称人名或职业属性—一宛若不称“张主席”“李先生”而称“主席张”“先生李”,其构词规律与古汉语习惯不尽一致,应是古越语的遗存或影响,同时此种构词法又与百越后裔的壮侗语族语言相近.笔者作为百越后裔的布依族成员,深感黄先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重要也比较复杂.现不揣愚陋,愿就夏越汉的语言与文化诸现象聊抒浅见,以就正于何、董二先生及诸位深研百越文化的方家.  相似文献   

16.
伍献文(1900——1985)。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常委,九三学社武汉市委主任委员。伍献文先生与陈丕显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有过工作上的联系。当时伍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兼太湖淡水生物研究室主任,大部分时间在江苏省无锡市工作,又是无锡市人民代表。而陈买显同志时任江苏省苏南行署党委书记,所以时有接触。粉碎四人帮以后,陈丕显同志来湖北省主持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伍献文先生是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后又当选为省人大副主任,工作上的联系就更为频繁。1970年底长江葛…  相似文献   

17.
中俄文化关系历史悠久.在1917年前,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最主要的渠道.由于文化交流主体和交流渠道相对单一.俄国向中国传播俄国文化以及俄国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中国向俄国传播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对俄国文化的研究和引入.清代中俄问文化交流所呈现出的不平衡态势与两国外交政策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月22—23日,“纪念张舜徽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2届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数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50余名学者与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张先生的学术造诣以及他对社会、对祖国文化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先生在发言中认为张舜徽先生是有绝大气象的大儒,“那个时代第一流的人物”。有着“成其大”、“得其通”、“文笔盛”的学风特点,才、学、识三者兼于一身,堪称20世纪中晚期国学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小资料     
孙中山先生长期依靠旧军队进行革命,饱尝屡遭失败的痛苦。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给他从很大启发和鼓舞。他致电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表示十分钦佩”。1921年8月,孙中山又向俄国无产阶级政权表示,“非常注意”他们的“苏组埃组织”与“军队和教育的组  相似文献   

20.
徐平 《炎黄春秋》2003,(9):48-50
黄埔军校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为“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建立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的丰硕成果。孙中山先生为了挽救中国危亡,解决中国四分五裂、军阀割据的局面,提出创建革命军,这就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军事政治人才,而当时在中国尚没有专门培养革命军政人才的学校,黄埔军校就是适应这种军事政治环境需要而产生的,并获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