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原则与程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现的诸多史前遗存,有地域的不同,也有时代的区别,为了描述它们,研究它们,需要给它们进行命名,给一个合适的代号,这样就确立了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的命名纯粹是考古学家的主观行为,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而且还会引发许多争论。为了避免分歧,达成共识,需要确立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根本原则,还要设计体现这些原则的关键程序。在考古学界,50年代以来对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有过一些讨论,对考古学文化的内涵也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且主流意见都较一致,在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和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方面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考古学文化与考古学的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入手,分析了学术界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不一致、时代命名与族别命名的交又与相混的现象,以及考古学研究中对考古学文化与族文化的使用现状。考古学文化与族文化密切相关,但二者有许多不同。目前考古学研究对族文化的两种通用方法,应对之作以严格、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赤峰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女性雕塑像及相关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辽河流域,是考古学文化区系划分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一个文化区,而赤峰则处于这一文化区的中心位置。经过几十年来对赤峰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现及研究,目前对这里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现已正式命名的文化类型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另外,考古调查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张婷 《华夏考古》2019,(3):113-126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考古学中相继形成了"首次发现小地名法"和"特征命名法"两种主要的文化命名法。至1950年代,因为特征命名法的滥用,尹达、夏鼐等学者不断进行纠正。夏鼐在《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定名问题》一文,提出定名的三项原则,此后又写了《再论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一文。经过尹达、夏鼐等人的不断努力,从1960年代起至今,尽管在考古学文化命名上仍有分歧,但夏鼐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定名原则,得到了考古学界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5.
再论温江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对以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分布于成都平原的一支考古学遗存,进行辨析与研究,认为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所处文明发展阶段,应该从宝墩文化中单列出来,并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基本原则,建议将这类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地区、距今4000~3700年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命名为"童凫村文化".相信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28~30日",骆驼墩文化论坛——骆驼墩文化遗存与太湖西部史前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宜兴召开。会议围绕"骆驼墩文化命名"问题展开讨论,对骆驼墩遗址的发现,骆驼墩文化遗存的性质及内涵、学术意义、价值定位、文化交流、保护利用进行了界定,提出建议;并就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划分及其标准,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只要第一次发现并且为学术界所认识的遗址,就可以用来为考古学文化命名,不必用“典型”还是“不典型”这样确定标准,来考虑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和易名问题,“老关庙下层文化”的命名不应当取消,而“哨棚嘴文化”和“中坝文化”的提出完全属于“文化易名”现象。  相似文献   

8.
考古学文化命名原则对古代瓷窑遗址命名方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窑命名方式有以古文献记载的内容命名以及按现今地名命名两种方式。采用古文献记载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窑址所在州县名称命名、以窑址所在的小地名命名、以窑场所在方位命名、以窑场生产性质命名和以督窑官或窑场主姓氏命名五种方式。按现今地名命名的方式多受通行的考古学文化命名方式的影响。但两种命名方式都存在混乱的情况。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本文为古代瓷窑遗址命名提出三点建议,强调在窑址命名中注重窑址内涵中的稳定因素和窑址的空间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
至21世纪初,作为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考古区域,黑龙江、吉林两省的考古工作者在嫩江流域开展了大量的考古工作,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识别并命名了夏至东汉时期的五支考古学文化。这五支考古学文化依年代早晚顺序分别是小拉哈文化(夏至早商时期)、古城类型(晚商时期)、白金宝文化(西周至春秋时期)、汉书文化(战国至西汉时期)和红马山文化(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10.
四川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一般称为晚期巴、蜀文化①。就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地区的晚期蜀文化来说,它是相对于约当商至春秋时期的早期蜀文化②而言的。它们都是以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成都地区的战国考古遗存发现较早③,独特的器物组合构成了一个特征鲜明的区域考古学文化。有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④,本文运用考古材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就成都地区战国考古学文化的基本面貌与内涵、文化期别、年代及与周邻关系探讨等问题略抒管见。一、典型遗存分析与研究本地区战国考古遗存分遗址和墓葬两类形式,其中以墓葬发现的数量较多。(一)…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对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而言,意义最为重大的当是1921年的仰韶发掘和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尤其是仰韶村的发掘,不仅命名了一个新的文化和时代,因为其开创性,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真正起点。本期"聚焦"为仰韶和她的时代专题,试图从多个视角,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读这个著名的史前文化。  相似文献   

12.
壹考古学中的许多概念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例如用以命名考古学文化第一次发现的典型遗存(墓地或居址),这个“典型遗存”,就是模糊概念。往往由于资料和认识的局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常把某一考古学文化(类型)或遗存的内涵不断外延,使原有的概念膨胀,造成原本界定不清的某一考古学文化(类型)或遗存里混入其它的文  相似文献   

13.
户晓辉 《华夏考古》2001,1(1):98-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已经开始步入一个辉煌的时代.它在青春期曾被人指出的一些缺点和弱点(如自以为是、神秘主义、依附史学、缺乏反省)①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在史前考古学领域,特别是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大量发掘、整理,已经使史前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较清楚地显现出来,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也获得了新的认识,考古学也日益得到公众更多的瞩目.笔者正是由于近年来研究史前文化艺术的需要而对考古学给以较多关注,本文在此要讨论的不是考古学的有目共睹的成绩,而是中外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在研究方向及方法论上的一种"偏失",也可以说是史前考古学所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史前考古学与诗性智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许宏 《四川文物》2022,(6):58-66
长期以来,围绕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以及相关文化遗存的命名问题,中国学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三星堆遗址先秦时期遗存从最初被归为一个文化类型,到后来被分为二至四个考古学文化,经历了分分合合的整合认知过程。三星堆文化早期遗存应属新石器时代,而不属于青铜时代。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个器物坑是迄今所知成都平原青铜时代最早的遗存,就目前的认识,其年代不早于距今3200年。因而,将原三星堆文化早期遗存析分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考古学文化——“月亮湾文化”的建议是合适的。此外,原来被划归三星堆文化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器物坑,和被划归为十二桥文化的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遗存前后相继,具有相同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将其作为成都平原最早的青铜文明,命名为“三星堆—金沙文化”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试论鱼凫村遗址第三期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斌 《考古与文物》2001,(1):40-41,48
蜀文化,是一支以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它是商周至西汉初年分布于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的地方区域性考古学文化,是以古代蜀族为主体创造的物质文化。蜀文化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相当于商周时期,晚期包括战国、秦和西汉初年。进入90年代,随着考古新材料的发  相似文献   

16.
王立新 《南方文物》2023,(2):150-157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是由苏秉琦先生在1981年发表的《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一文及后续相关论述中提出的。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阐释、理解和推进,指导了中国考古学长达四十年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实践。区系类型理论的产生缘于梳理广大区域内业已命名的诸多考古学文化之间纵横联系的需求,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区系类型研究实质是以考古学文化及类型为研究单位的分类;其二,区系是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划分的;其三,区系是一种动态的、立体的结构。构建文化区系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识和划分考古学文化及其类型,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含有定量、定性分析手段的文化因素分析法。时空框架研究是区系类型研究的基础,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7.
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建 《南方文物》2006,(4):9-11
本文所指的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按时间先后为良渚文化晚期、以鱼鳍足鼎及细颈鬶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和广富林文化。自1999年末以来,这一阶段的考古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首先是基本确立了该地区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因其首先在上海松江的广富林遗址被辨识出来所以命名为广  相似文献   

18.
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考古学文化的理论考古学研究的实物遗存常因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不同地域的实物遗存也有明显的差异,而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范围内,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为了表示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史前考古学研究中出现了"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9.
塔山下层墓地与塔山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塔山下层墓地的分析,提出了塔山文化的命名,认为是在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传统上形成的分布于宁绍平原的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20.
骆驼墩遗址的发掘确立了骆驼墩文化遗存的存在,骆驼墩文化遗存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新类型。根据其自身的文化特征、相对的年代跨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同类遗址的空间分布,可将以平底釜为主要特征的骆驼墩文化遗存命名为骆驼墩文化。骆驼墩文化在其存在的时间段内,与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宁镇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以及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都有密切的交流。骆驼墩文化的发现,填补了环太湖西部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对深入研究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及长江下游古代文明的进程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