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明 《炎黄春秋》2009,(9):40-45
1995年初,笔者写了《梁启超与五四运动》一文,其宗旨之一就是切割(作为学生爱国运动和国民外交运动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本文的宗旨,则是在此基础上,对于“新文化运动”进行深入剖析。五四没有“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现在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说法,指的是“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彭明在《五四运动史》中写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新青年》是在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的。”周策纵在《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中认为:新文化运动始于“新知识界领导人1917年云集于《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其实,一直到五四运动爆发,后来所谓“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  相似文献   

2.
<正>一近代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大的群众性运动,但能够在百年之后,仍能勾起生动的记忆,使人感到有如复临其境一样的激动和振奋,似乎只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可以当之。人们都知道,新文化运动是由于《新青年》杂志向青年灌输新思想、新观念而引发起来的。而五四运动又是由于新文化在新青年中发酵,受到外患的巨大刺激而爆发出来的。人们也知道,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都与一战的爆发以及协约国家的胜利有重大关系。这一胜  相似文献   

3.
早在五四运动之前,高君宇就对陈独秀十分仰慕和崇拜,这倒不仅是因为陈独秀是高君宇所在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而更主要的是因为陈独秀是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新青年》(原名《青年》)的创办者和主编。当时《新青年》以倡导新文化运动而誉满全国,被人们誉为青年界的“明星”、“金针”、“良师益友”。因此,当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北大红楼同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里,以《新青年》等刊物的创办为标志,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在这里,五四游行的队伍集结出发,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席卷全国;在这里,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陈独秀、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胡适是两位显赫的历史人物。他们共执牛耳,名震一时,是一代新青年追崇的偶像。陈独秀晚年对此曾郑重地表示:“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的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专归到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的确,把胡适与陈独秀两人的名字联在一起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由《新青年》一个刊物,北京大学一所大学和几个教授领导一场  相似文献   

6.
胡适是我国现代史上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学者之一。五四运动时期,他以提倡白话文和文学改良而声誉鹊起。在学术研究的许多领域里,他都有过拓荒和创新的劳绩。1936年,毛泽东在和斯诺的谈话时回忆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7.
在民国历史上,罗家伦是横跨政学两界而又有胆有识的人物. 他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第二年与傅斯年创办《新潮》杂志,成为与《新青年》并驾齐驱的一份刊物.1919年五四运动时,学生在街头散发传单,其中最重要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是他临时起草的.随后,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第一次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8.
1918年3月15日,《新青年》杂志六大主编中的钱玄同和刘半农,共同导演了一出双簧戏:钱玄同假“王敬轩”之名,在《新青年》第四卷第3号上“通信”专栏发表了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对主张新文化的人进行攻击;而刘半农则以《新青年》记者名义,在《新青年》同期的编辑回信部分刊发了长达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对王敬轩所提出的观点逐一加以驳斥。钱刘二人导演的这出双簧戏,引发了新旧两派的激烈论战,震动了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思想界和文学界。  相似文献   

9.
“尝试”文学革命,揭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1936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在《新青年》出刊20年后,准备重印,作为当年这份刊物的主将的胡适应邀题词。他写道:“《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20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胡适一生看事情,以公允为准则。这个评价,当然也不含个人色彩,因为即使今天看来,胡适的这个评价,也会得到知识界的认同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第二卷改称《新青年》。创刊号卷首发表了陈氏《敬告青年》一文,向全…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新青年》从一“普通刊物”发展成为全国新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新文化”由涓涓细流汇成洪波巨浪,都经历了一个相当的“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以五四为开端,是当时人较为普遍的看法。细察《新青年》之立论,高悬“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意在震慑和封堵“非难”者。新文化人对“新文化”的内涵其实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今人所推崇、所眷顾的一些思想主张,在当时未必形成了多大反响,而当时人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却已淡出后来史家的视野。对于同一个《新青年》,办刊人的出发点,反对方的攻击点,与局外人的观察点既不尽一致;对于同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人的当下诠释与后来史家的言说叙事更有相当的出入。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青年杂志》第一卷张涛《新青年》是现代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最重要的杂志。它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每月发行一号,六号辑成一卷。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始改称《新青年》,后来再版时第一卷亦题名《新青年》。《新青年》第一卷为陈独秀...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头戏,也难怪有人干脆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至1921年,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取得了正宗的国语地位)。而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的世界语运动,就鲜为人知了。尽管如此,世界语运动在“五四”也引起了不少波澜,《新青年》杂志就曾于1916年到1919年,为此开展过一场历时三四年之久的大讨论。本文就“五四”世界语运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受挫原因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中国进步青年挺身而出,掀起爱国风暴.恽代英,就是其中的一员. 恽代英祖籍江苏常州,1895年生于武昌.191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后考入哲学门.在学生时代,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在《新青年》《东方杂志》《教育...  相似文献   

14.
钱玄同(1887-1939),名夏,以字行,晚复名夏;少字德潜,改掇献;号疑古,晚号逸谷,一署逸叟,浙江吴兴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从事国语运动20年,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参加国语运动 国语运动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也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 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从 此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白 话文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在 这场…  相似文献   

15.
吴江 《世界》2006,(6):61-63
提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一般都是提“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从梁启超对进代中国新文化的贡献,突然想起中国整个新文化运动以及这个运动究应从何时算起这个问题来, 这当然是一个大问题了。对此,我想我们也应当重新思索。说起梁启超的“新民”文化运动,我认为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梁于1902年写《新史学》一文,提倡史学革命, 这件事至少在学术上的意义不在《新青年》发动文学革命之下,虽然其作用和影响不及后者,因为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史学集中了中国文化思想的精华。另一件事,就是梁启超的“新民说”着重提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在中国思想界,梁启超恐怕算是最早并最多提“思想解放”的人了,他把思想解放与人的个性解放即人的自由平等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培养“新民”必须从此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一陈氏人权说有多义性“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在救亡唤起下的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作为那个时代“思想界的明星”的陈独秀的启蒙思想是这场运动的精神。在1915年9月15口创刊的《青年杂志》(自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代发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陈独秀明确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科学与人权”遂成为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基本方向,这亦是陈独秀启蒙思想的菁华。此后,在七卷以前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对资产  相似文献   

17.
俞林昌 《古今谈》2000,(3):53-54,58
徐白民,诸暨人,曾经是我的老师。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习时,与宣中华、俞秀松等是同学。当时的第一师范校长是经亨颐,他思想进步,作风民主,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文化运动,聘请进步知识分子陈望道、刘大白等到校任教,并发起创办《教育潮》周刊,还允许学生组织进步社团,自由阅读《新青年》《星期评论》等进步刊物,允许师生编印《浙江新潮》《钱江评论》等进步刊物。一师当时已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然而这却招致一批反动派人物的大不满,浙江省长齐耀珊,悍然下令查禁《浙江新潮》,并命令学校解聘陈望道等,经亨颐拒不执行。教育厅长夏敬观于是施行调虎离山之汁,将经亨颐调任教育厅视学。学生闻讯,发起“挽经”运动,于是酿成了“一师风潮”。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的女权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青年》的女权思想及其影响张晓丽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科学的旗帜,开展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对妇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形成了系统的女权思想。一妇女人格权及贞操观思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一直处于社会底层,没有独立地位与人格,《...  相似文献   

19.
正《新空气》由觉社编辑出版。陈独秀主编《新青年》开启了新文化运动的大幕,那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组织载体是新社团,文化载体是新媒体,精神旗帜是民主和科学。恽代英活跃其间的武汉,堪称激扬新文化的一方重镇。五四运动前,武汉就出现了工读互助团。这以后,武汉地区又陆续出现仁社、辅仁社、日新社、健学社等新型社团,觉社便是其中之一。在理念上,觉社与互助社同道。觉社由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发起成立,联系地址也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时在1919年底,略晚于互助社。觉社的宗旨是:本自觉的精神,为互助的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原名《青年杂志》)起了十分重要的先锋作用和桥梁作用。它以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专制与迷信为根本宗旨、担负了扫荡旧文化、传播新文化的历史任务。在当时科学与迷信的斗争中,无神论反对鬼神迷信的斗争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简要论述《新青年》在“五四”前夕进行的批判灵学、反对鬼神迷信的斗争,以及这场斗争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反封建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