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旅游需求的持续升温,一些专家学者借鉴恩格尔系数,提出了"旅游恩格尔系数"的新概念,并尝试以此来讨论和测度收入增加对于旅游需求的正相关关系。但这一"旅游恩格尔系数"的定义及其内涵有悖于恩格尔系数的理论初衷,与恩格尔系数缺乏必要的逻辑自洽。文章从恩格尔系数的本源出发,应用旅游经济学理论来重新定义旅游恩格尔系数,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非惯常环境下),用于食、住、行等必需品消费占整个旅游消费的比例。一方面对恩格尔定律及旅游恩格尔系数适用的条件进行了探讨,另一方面对前面所述的错误观点进行了商榷。最后利用这一系数对于2004-2013年我国入境游客在华消费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研究了这一系数在测度客源市场成熟度和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集体化时期山西农民的食品消费生活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集体化时期山西农民的食品消费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属绝对贫困型,食品消费支出增长缓慢,消费结构属以粮食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主食型消费,营养水平低。食品生产、分配、流通中均强调国家、集体利益,农民的个人利益长期得不到重视,使山西农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计算了近代中国农村收入的宏观基尼系数;之后通过作为农村最高收入阶层的城居地主和最低收入阶层的雇农,具体分析近代中国农村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变动趋势;最后通过恩格尔系数比较了近代农家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差异,以印证对农村收入差距状况的估计。三种方法的结论均表明,近代中国农村各阶层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并没有高到悬殊的程度,也没有出现恶化的趋势,农村不同收入阶层间的恩格尔系数差距也不很大。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重庆工人的收入虽然增加十分迅速,但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工人实际工资呈现负增长,工人整体生活水平呈下降趋势。在工人行业内部,虽然产业工人收入较职业工人少,但由于产业工人可以享受各种津贴和福利,导致产业工人整体实际生活水平高于职业工人。战时重庆工人消费结构以食物消费为主,主要满足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消费水平很低。工人由于劳动强度大,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也导致工人生活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民的收入在旅游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我国的旅游业也快速发展。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博的国家,基于各地的基础设施、地理环境等原因,各地旅游业发展极其不平衡,本文通过对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提出旅游经济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及平衡旅游经济空间分布差异的对策,促使我国的旅游经济在各地全面发展,协调旅游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也论近代人口压力:冀中定县人地比例关系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人地比例关系,学界普遍认为人口对土地压力越来越大,乃至无法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只有少数学者模糊地提出并非像以往所说的那样严重。其实,探讨人口压力问题的关键是人地比例临界点的确定。以往对此多有估计,按照这些标准衡量,现有耕地的确严重不足。但遗憾的是,大多并未论及计算方法,不知根据何来。近代冀中定县的个案研究显示,人地比例关系处于愈益紧张之势,但人地比例关系紧张并不意味着现有耕地就已经到了不能维持农民最低限度生活的地步。根据民间流行的消费观念和实地调查资料,可以对人地比例临界点做出比较精确的计算,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从维持最低粮食消费角度看,现有耕地能够满足人口需求;从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消费角度看,虽有不足,但相差不远。进一步言之,近代农民生活的贫困主要不是因为人口压力,而应当从其他方面寻找。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充分发挥农业旅游的优势,通过发展农家生活游、观光度假农业游等项目,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创收的渠道,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生存之道是"安全第一"。抗战前浙江农民以种粮为主业,收入有限而支出庞大,必须寻求副业收入加以平衡。显然副业已成为浙江农民生存的"安全阀",他们根据市场的刺激和机会理性地配置副业资源来寻求最大收益,以保证安全的最大化。但随着三十年代以降影响市场景气指数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副业衰落,"安全阀"失效,农民生活恶化,农村经济破产。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农村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生产单位和经济单位。本文通过对于农家的土地占有和粮食产量等资料的考证,讨论当时农民家庭的基本收入、消费和生产成本,试图给出唐代农家经济生活的大致轮廓。作为比较的参照系,还对于一般城市平民和低级官僚家庭生活作了简单勾勒。  相似文献   

10.
西宁市现有农村人口约100万,解决好百万农民的增收问题是我们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之一。 近年来,西宁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的1410元提高到2002年的1839元,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年度、地区看,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且个别地区增速不平衡,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延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为改变这一局面,延安市政府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性障碍仍然存在。只有促进高附加值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和使农村非农产业实现较快发展,才能建立起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2.
试谈霉菌对文物的危害及防治李晓华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它是真菌的一部分。人们习惯于将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衣物、食品或其它物品在一定条件下生出的各种霉,称之为霉菌。霉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土壤、水域、空气、动植物体内外均有它们的踪迹。农民种的庄稼常常因霉菌...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1949~1977年,东北三省城市数量较多,大中城市高度密集,是当时全国城市化程度最  相似文献   

14.
土地改革后,尽管福建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生活有了改善,解放了生产力。但仅仅土地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使农民彻底摆脱贫困.一些底子薄,缺乏生产资金、劳力、耕畜、农具以及遇上天灾或家庭不幸的农户,土改后不久就面临不得不卖房卖地、借高利贷来维持生活的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经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流域实施生态恢复试验示范建设以来经济特征的变化,评价其经济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恢复使流域产业香农多样性指数大于1,显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1998-2005年间综合生产力水平实现了由低到高的跨越,并且与产业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2005年恩格尔系数为0.45,基尼系数为0.22,Sen和FGT(α=2)贫困指数分别为0.2和0.17,表明生态恢复明显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论陈独秀对中国近代农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从兵 《安徽史学》2005,1(4):115-122
在1938年前,陈独秀对近代农民作用的认识的总体思想趋势经历了一个由否定而肯定的转变过程,但他的肯定是留有余地的,他将农民的作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之所以如此,坚守十月革命的城市道路是一个根本的原因.他对农民的缺点始终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他认识近代中国农民的思想主线.为克服农民的缺点,他一方面主张以解除农民痛苦、改善农民生活作为他们参加抗战的前提,另一方面主张联合中小农民或称参加劳动的"贫农",坚决地反对富农和游民无产阶级.这些观点构成了大革命失败后他的托派思想基础.但他对农民缺点的正视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国前期长江三角洲农村高利贷问题与土地的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前期,长江三角洲绝大多数农家的年净余率为零或负数,旧式金融机构已经衰败、新式金融机构尚处襁褓,农村金融枯竭,农民信用缺失,高利贷肆虐其阃,占农村借贷额的70%左右.不愿变卖田地的农家,只能以土地为抵押,举借高利贷,没有失去土地,却向着变卖土地迈出了可怕一步.借贷用于生产投资的些微,利率的高昂,使举债农家还上抵押贷款的可能性极小,为了生存,以抵押为基础,将田地进一步活卖给高利贷者,在一定期限内失去了产权.田赋之外的捐税、借款的消费倾向、高额利率,使农家无力赎回活卖的土地,不得不进一步绝卖,最终失去了土地产权.大致0.51%的土地流转率,单向度的土地流动,说明民国前期长江三角洲土地商品化程度不高,仍处在前市场阶段.  相似文献   

18.
二轮修志应重视记述改善"三农"中的民生新举措,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农民的收入与消费,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两级向三级的转变。像所有传统社会一样,中世纪早期后半段(9-11世纪)属于两级(骑士和劳动者)的社会结构。12-15世纪欧洲社会结构从两级向三级转变,在乡绅和低收入者之间产生了以商人、专业人士、富裕工匠和富裕农民为主体的中产阶级。中世纪中晚期中产阶级的年收入大约在2英镑以上,但他们中已有许多人的收入超过5英镑这一小乡绅的最低收入标准,大商人和律师的收入超过骑士甚至贵族。中世纪中晚期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先后发生根本性变化,小麦面包、动物蛋白和麦酒构成食物消费的主体,因而中产阶级与低收入者的食品消费结构差别不大。然而,与低收入者相比,中产阶级却拥有更多的土地和住宅等不动产,以及生产资料和生活耐用品,因而他们的收入中非食物消费占有更大比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工作时间、工资、饮食、居住条件等四个方面展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俄国工人的工作时间很长,平均每日可达12~14小时,另外还有加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工时缩减到10小时左右。工资是工人收入的最主要部分,虽然俄国工人的名义工资很低,但是仍在不断增加。由于受物价上涨、经济危机、战争、革命的影响,工人的实际工资则稳中有降。加上企业主的克扣,多数工人的工资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饮食是俄国工人最主要的支出项目,大部分工人的饮食单一、量不足、标准低。由于工资的增幅高于物价的涨幅,工人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住房是工人的第二大支出项目,但是工人的住房条件极差,住宿环境恶劣,拥挤不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