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耿云志先生主持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作为中国社科院的重大课题,历时7年,经课题组同人的共同努力,已分9卷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这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新近产生的一批重要成果,也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创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以来的一次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3.
2007年6月30日至7月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与会学者百余人,提交学术论文70篇。现就本次会议讨论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一、近代文化与社会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它的发展变化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乃至国际环境都紧密相联。研究中国近代文化离不开对中国历史与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的考察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耿云志考察了清末以来的文化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关系问题,论述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觉醒带动文化趋新…  相似文献   

4.
国学兴起及其演化,与经学逐级退出学制乃至整个知识体系时间上高度重叠。国学既然为新旧过渡时期的将就兼容,便具有两面性,在中西新旧的缠绕下,倡导国学者取向迥异,国学形态下经学究竟有无立足存身之地,一直聚讼纷纭。守成者竭力维系经学的一统地位,趋新者则希望化解为不同分科。国学之下经学与诸子、史学、文学的纠葛,使得经学日益丧失既有地位。可是经学在中国,同时体现为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对内支撑道德伦理,对外显示国性。如何不依傍古人又能取信于广大,建构当下的道德机制,为世界体系的重构提供重要选项,是考验国人智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对于年轻一代的史学工作而言,学术视野的扩展和交流渠道的开拓既是时代进步和学术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前辈学的殷切期望。在严谨的学术规范基础上,如何扩展研究领域、提出创  相似文献   

7.
8.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文化也同样处于转型过程中.对处于转型期中的近代中国文化,学术界虽然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从文化转型角度较为宏观、系统地探讨近代中国文化的著作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23-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近代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80余位近代文化史研究者围绕近代文化研究的理论、范式及诸多核心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23日至24日,第二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80余名国内外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者参加了会议,围绕近代文化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学术范式和话语,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西学与近代中国文化,国家、社会与文化变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中国曾经存在的16所教会大学之一.岭南大学64年的短暂历史留下的是永久的回忆。陈国钦、袁征著《瞬逝的辉煌——岭南大学六十四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用湮没在故纸堆的史料.  相似文献   

12.
王云  崔建利 《民国档案》2007,(4):132-136
沈云龙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在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由他主持编纂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续编和三编系以汇集民国史料文献为主的大型丛书,呈现出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在中国丛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为民国文献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 0 2年 1月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袁丁教授所著的 2 2万余字的《近代侨政研究》一书。袁丁教授现任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曾师从中外关系史、华侨史大家朱杰勤先生攻读博士学位 ,以近代侨务政策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该书就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袁丁教授的博士论文完成于 1 980年代末 ,这一博士课题的研究使其成为国内较早对晚清侨务政策进行系统考察的学者之一。在这一研究中 ,袁丁教授充分利用了中国第一档案馆在当时公布与开放的一批清代官方档案 ,以及那一时期英、美等国出版的一批有关近代中国的外交档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6月26-27日在石家庄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学共有36人,收到论28篇。与会学就清末禁烟运动、日本毒品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实施情况等问题,提出了不少新见解。现将主要观点和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史学会于2000年9月7至9日在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波兰、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及内地的150多位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向会议提供论i00多篇,围绕近代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的众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限于篇幅,本仅从史学理论、政治、经济、中外关系、思想学术、化、人物研究等七个方面,对部分论的主要观点予以介绍,不当之处,尚祈见谅。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2011年8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山西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中心、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