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除正式的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之外,贯穿于各项管理规则之中的保人制度成为近代青岛管理乡村移民的重要手段。近代城乡流动相当自由,但有关保人的制度规定,对进城的移民们形成支持与排斥力量,一方面,寻求保人是移民在青岛求职、租凭、借贷、经商的基本制约条件,是移民在青岛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当进城农民陷于游民状态或违反城市法规时,保人资源的缺乏会使他们成为城市管理中优先遣返的对象。保人制度显示出传统民间管理方式在近代的延续和发展,它在城市管理中的普泛性反映并强化了传统农村关系网络在城市的迁移或复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移民进入及至融入城市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以后,我国边疆地区危机四伏。在这种危机和内地人口压力的刺激下,清政府和以后的民国政府推行移民实边政策。西北移民是移民实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推行于新疆地区,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并对近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移民经济对会馆、公所兴起及区域市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燕  隋福民 《人文地理》2007,22(4):124-128
本文以苏州城为例探究明清时期会馆、公所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发现移民经济对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对苏州城会馆、公所这类组织的专业化市镇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近代区域市镇化的影响,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催生并带动了近代东北区域城镇的发展,而以中东铁路附属地建设为发端,在铁路经济和国内外移民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东铁路沿线先后速度崛起了一批以哈尔滨、大连为典型代表的近代化新兴城镇,其城市化、城市近代化水平跃居全国前列,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5.
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催生并带动了近代东北区域城镇的发展,而以中东铁路附属地建设为发端,在铁路经济和国内外移民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东铁路沿线先后速度崛起了一批以哈尔滨、大连为典型代表的近代化新兴城镇,其城市化、城市近代化水平跃居全国前列,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6.
金文纨  杨博飞  朱晟君 《人文地理》2022,37(5):8-14+182
随着全球化发展,移民研究在西方成为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重点关注的主题。国际高技能移民的区域影响是移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从现象发展、理论机制、实证梳理和研究热点等角度系统梳理西方相关研究,得到如下发现:(1)高技能移民的国际迁移模式随时间变得更多元化与复杂化,引发研究关注点从“人才流失”转变为“人才增益”。(2)在高技能移民区域影响背后,移民人力资本、区域关联和知识组合等机制在发挥潜在作用。(3)国际高技能移民会对目的国与来源国产生不同影响,其相关研究包括移民创业、移民同化、区域劳动力市场和区域宏观发展等热点。并在评述西方国际高技能移民区域影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结合中国现状探讨国内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跨国主义理论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当代移民现象的理论,但将这一理论历史化,也可以用来研究近代华人跨国移民现象。近代华人的跨国实践是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对侨乡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东北移民是中国移民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运动之一。从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三省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东北移民数量和规模最大的时期。影响这一时期移民效果的因素很多,但移民政策好坏可谓是其重要的一方面。本文拟以清末东北地区全面开放以来施行的一系列招垦章程为中心,来分析这些政策的发展轨迹――逐步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与移民董龙凯近代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仅有百余年历史。其间,不断有周围及外地移民来此落居、垦殖,是为垦殖移民。另外,由于在三角洲地区发现了大面积的石油,因此以石油开采为目的的工业移民也随之出现。本文主要论述伴随三角洲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西南地区的矿业开发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这种矿业移民促进了西南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位于广西中部地区的合山市是一个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也是桂中汉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由于独特的经济开发进程,舍山汉族的移民高潮与合山煤矿的开发基本同步,汉族移民主要来自本自治区东南部各县,形成了以合山矿务局为中心的汉族人口聚居区。移民与当地壮族和其他早期汉族移民之间的整合在经济、文化层面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独特性体现了近代以来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轨迹。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闯关东移民在迁移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外部特征,主要表现在移民的来源(籍贯)、迁移路线、空间分布等方面。从移民的籍贯来看,大多来源于华北各省,其中以直鲁豫等省居多数,而尤以山东人为最多;从迁移路线来看,移民赴东北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水路,一条是陆路,即通常所说的泛海、闯关两途;从地域分布来看,近代以来移民在东北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步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论文对近代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相关数据的统计出处、统一口径及可信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数据的解读需要方法论的指导,必须清楚数据的"统计出处"和"统计口径"。统计出处不同,相关数据的性质和可信度迥异;统计口径不同,统计标值的内容和范围也大不一样。近代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相关数据出处有三:海关系统、侨务系统和领事系统。其中海关统计数据基于税收目的而产生,可信度较差。在统计对象上,海关系统和侨务系统统计的为"出入口数字",而领事系统统计的是"侨民户口数字",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移民数据"。遗憾的是,今人在计算或估测近代潮汕地区海外移民规模时,往往径直采用海关数据,忽视海关数据的可信度问题;在数据解读的时候,又不加校正,甚至不考虑数据的统计口径而误读数字,结果夸大了近代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移民在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大幅增长是中世纪晚期法国城市人口结构的重要特征。移民的流入及其对城市社会的良好融入构成了法国城市社会克服中世纪晚期危机的重要条件。移民融入城市社会的路径有两种:第一,市政权力机构筛选出部分移民,授予他们市民身份,将他们纳入市民共同体;第二,移民自发、自主地构建多元的社会关系,并以个人道德为基础与其他居民开展社会交往,相互融合。这两种路径相互补充,推动法国城市社会吸纳多元移民并在近代实现复兴。相较而言,社会融合是所有移民融入城市社会的必经之路,反映了移民群体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城市吸纳移民的机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中世纪法国城市社会实现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代海港检疫与东南亚华侨移民连心豪在航海作为华侨移民东南亚主要交通方式的时代,海港检疫史不失为研究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通史、华侨移民史及其相互联系的又一重要途径。而海交史、华侨史研究则对近代中国海港检疫史涉及甚少。笔者藉此初步探讨,希冀引起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社会,徽州形成了崇文重教的风气,这不仅为徽商的发展造就了大量具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商业人才,也使得徽商集团的文化品位和徽州人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也成为徽商兴起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近代后,旅外徽州人继承和发扬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传统,无论是对于家乡,还是对侨寓之地的教育文化事业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近代旅沪徽州人为例,着重探讨都市中的移民群体在促进家乡文教事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法战争结束后 ,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在桂西南地区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 ,吸引了大批移民。移民实边不仅奠定了今天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 ,而且对广西的国防、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中外海外移民若干问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外海外移民若干问题的比较张存武7年前,丘立本先生发表了一篇具有前瞻性的文章——《从世界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移民问题议》。那篇文章指出了以往研究华人移民史的局限性,建议以中国移民社会为目标,用世界移民史的宏观角度,作横向的比较研究。①虽然在此前及其后...  相似文献   

18.
论文利用俄罗斯联邦移民局和联邦统计局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法,探讨近年来俄罗斯移民尤其是劳务移民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从事行业以及中国移民在俄罗斯的发展状况,指出了俄罗斯在制定移民政策存在的弊端,并从"现有移民政策的局限"和"有效管理外国劳务移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认为一国移民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符合该国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大局,而且要认识到移民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移民的背景、动机与动向等方面比较了近代与当代新老中华移民的异同;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华移民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洲与新加坡等"移民国家"与东南亚"原住民国家"的不同情况及其对于这些国家的影响和对当地华社的冲击;探讨了新移民研究的现状及其对当代华侨华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秘鲁是近代南美第一个大量引入日本移民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第三大拥有日裔人口的国家,对其早期移民的探究有助于了解当今秘鲁日裔群体,也有助于理解日秘关系的发展。本文即主要主要从移民背景、移民阶段、移民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展开,对这段历史加以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