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地型景区旅游产品设计——以郴州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静波 《人文地理》2007,22(5):103-106
本文以郴州市为例,在对郴州市山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山地型景区旅游产品的设计原则及设计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七大设计原则,设计了八大类旅游产品,构建了山地型景区旅游产品项目库,旨在促进山地型旅游景区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河南省云台山风景区为例,构建了自然旅游景区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公共因子和30个评价指标。依据因子分析法分析中的共同度确立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云台山风景区的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景区总体体验评价接近于"较好",食宿、购物、基础设施等方面评价分值较低,是景区未来提升旅游体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范春 《人文地理》2009,24(2):112-115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心理的愉悦体验[1],旅游景区实际是为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舞台、体验道具进而使其达到不同的体验效果的地理空间。基于体验效用差异,景区廊道空间扮演了体验的引导作用,其廊道空间体验类型包括推进型和对比型两类;借用旅游体验场理论和形式美学理论,对景区廊道空间设计着重应从旅游审美主体的五官功能感受入手,尤其是视觉和听觉体验设计;在具体设计时还应注意体验主题、景区资源和游客主体体验经验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峡谷型景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传统景区。受地形环境影响,步游是峡谷景区的主要交通游览方式。本文从峡谷型景区游步道的特性分析入手,以重庆黑山谷为例,探讨不同步游道的游憩适宜性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平  杨松 《旅游纵览》2013,(4):109-111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旅游竞争力报告》(2011)显示,中国旅游竞争力中"旅游亲和力"这一指标的得分和排名比较靠后,这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亲和力概念探源入手,探讨了旅游亲和力的概念,并对旅游景区亲和力进行了界定。在对旅游竞争力报告亲和力评价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旅游亲和力实践,尝试着构建了旅游景区亲和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山东泰山景区的亲和力建设现状,提出了旅游景区亲和力建设的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秀翠 《旅游纵览》2013,(10):27-28
资源型景区是我国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行业日益重视旅游危机管理的背景下,资源型景区旅游危机管理是一个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资源型景区概念、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资源型景区旅游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相关概念(一)资源型景区资源型景区的提法并不常见,学术界在2001年提出这个词,但对于什么是资源型景区并没有回答。首次给出类似概念的是彭德成,在其著作《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中对公共资  相似文献   

7.
杨欣 《旅游纵览》2014,(9):22-23
景区依托型小城镇与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型旅游小城镇有一定区别,其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和发展特征。景区依托型旅游小城镇,一方面是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提升了旅游小城镇的知名度。二者相互促进从而使景区与小城镇完美结合,使现有旅游资源合理整合,各项旅游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其自身价值,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旅游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是分不开的。许多景区周边特色农村开展乡村旅游,由此衍生出了景区依托型旅游。村庄借助景区发展经济,景区依靠村庄吸引游客,两者共同发展,相得益彰,进而形成互利互惠的旅游大格局。本文以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为研究目标,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石臼湖北岸以焦赞石为中心的东泉村为例,笔者通过实地访谈、现场调研、收集资料,探究社区居民获得感。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为东泉村旅游开发居民获得感评价,主要从东泉村基本概况和居民获得感综合分析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东泉村旅游开发提高居民获得感的建议,主要从经济层面、社会文化层面、生态环境层面、公共服务层面等进行详细阐述。第四部分为结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李栋斌 《风景名胜》2021,(1):0193-0194
本文基于对遗产型景区旅游目的地的理论分析,以山西碛口景区为例,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碛口景区的自然概况、发展现状和市场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影视营销、节事营销、网络营销和品牌营销等四项营销策略。通过本研究,对人文和自然双遗产型景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地理集中度指数和基尼系数等评价方法,对恩施州A级旅游景区的密度、质量等级和类型、均衡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恩施州区域内景区在空间上总体呈分散分布,景观质量较高,但类型相对单一。笔者基于结论提出统筹全域A级景区建设、加大A级旅游景区创建力度、丰富A级旅游景区业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贾铁飞  刘蓉 《人文地理》2015,30(5):140-146
在现场访谈获取访沪游客在沪旅游行为资料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访沪经历类型游客到访景区(点)的空间与时间数据统计,运用核密度估算方法,得出到访上海国内游客的空间行为特征:①首次访沪、第二次访沪和多次访沪游客的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呈现"中心城区单核型-中心城区单核外溢型-城、郊并举多核型"变化模式;②首次访沪游客在沪旅游时间较长,日均到访的景区(点)数较多,而第二次、多次重游上海的游客在沪旅游时间相对缩短、日均到访景区(点)个数相对缩减,具有只针对单一景区(点)出游的倾向;③游客单次在沪旅游时间和到访景区(点)个数的缩减和单一景区(点)的出游趋向,意味着多次访沪游客已具备以上海为目的地的潜在度假旅游动机。据此,讨论了我国城市旅游发展中重点拓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城、郊并举"多核心"旅游空间行为集聚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乡村性视角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吸引力构成路径分析框架,运用fsQCA对海南省26个乡村旅游地进行组态分析,探讨乡村旅游吸引力构成的不同路径和内在逻辑。研究发现:(1)基于乡村性视角构建出包含舒缓、归真、新奇、避离、现代5个乡村吸引要素和18个二级乡村性要素指标的分析框架。(2)单一要素均不构成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必要条件,要素间通过组合形成3种乡村旅游吸引力构成路径,分别为景区度假休闲型、民宿餐饮依附型和美丽乡村禀赋型。(3)舒缓、归真要素组合和新奇、避离要素组合可与现代要素通过等效替代方式构成乡村旅游吸引力。(4)景区度假休闲型和美丽乡村禀赋型原始覆盖度较高,说明乡村较多以这两种要素组合形式营造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王婷 《旅游纵览》2023,(1):35-39
智慧旅游系统是数字景区的重要平台与基础支撑,构建完善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是推进景区智慧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为了探究景区智慧旅游系统游客使用意愿影响机制,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景区智慧旅游服务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TAM和ECM,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得出两个结论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与内在动机均会对用户使用意愿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满意度与期望确认除了具有直接作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兴起。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体验。由此提高了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满意度,这是旅游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影响游客对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是多方面的,如景区环境、景区特色、门票价格、住宿价格、景区吸引力、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景区拥挤程度、景区的基础设施、景区旅游信息服务质量、社会治安及景区的餐饮卫生条件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影响。同时,不同收入游客对旅游体验满意度是不同的,影响因素也相差很多,本文调查分析不同收入游客旅游体验及满意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网格分形维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采用测算与分析网格容量维数和信息维数的方法对其不同方向局部系统以及整体系统的空间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南京市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具有某种自仿射分形特性,表现出景区(点)系统的局部是整体在不同方向上进行不同比率的收缩或扩展变换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循环经济理论的角度入手,把低碳旅游的理念引入旅游景区质量管理中,探讨循环经济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旅游者行为、开发低碳型旅游产品、景区的绿色经营以及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发展低碳旅游对景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2007,(12):71-71
为高品位建设青海湖旅游景区,青海省政府邀请了20多位专家学者,11月中旬前在北京召开了《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咨询论证会,就青海湖景区建设进行了全面“会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21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集思广益,对青海湖景区发展现状与基础、资源类型与竞争力、客源目标市场定位等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高军 《丝绸之路》2011,(24):68-69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如何进行品牌营销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佛教名山须弥山为例,深入分析了旅游景区品牌创新的模式,以期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合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古城镇旅游价值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针对古城镇旅游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开发不足和过度开发两种情况,对古城镇景区化的进程及现状进行研究。首先对古城镇景区化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古城镇景区化的内涵、动因机制及表征进行分析和阐述。本文选取云南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对其景区化的时空分异现状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通过游客对丽江古城三大古镇满意度的反馈来探究游客对丽江古城景区化的时空效应的体验满意度,最终兼顾遗产保护和游客满意这两个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对丽江古城景区化的时空演进提出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田里  钟宏伟 《人文地理》2021,36(4):159-167
借助百度和谷歌搜索引擎的聚合新闻检索功能,获取国内典型旅游拥挤事件的新闻报道作为案例数据,应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提炼出旅游拥挤事件的形成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①旅游拥挤事件的形成是旅游者受到旅游需求和供给的“推-拉”,并在假期制度限制下产生的旅游客流时空集中现象;②恶劣天气、地形交通、行为干扰等因素会催化客流压力,对景区承载能力构成威胁,进而产生旅游拥挤现象;③景区规划、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处置等环节的不足则会导致拥挤现象的影响面扩大,最终发酵为具有一定负面社会影响的旅游拥挤事件;④旅游拥挤事件包括客流压力型、突发因素型、管理失误型和行为干扰型四种作用路径。避免或减少旅游拥挤事件发生,需要从景区信息化、文明旅游、供给优化和完善休假等方面进行管理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