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文广泛引用满蒙汉文史料,考证清初的巴克什号是从蒙古导入的事实。清太祖、太宗时期的巴克什不仅承担着文书工作,还参与战事。当时,巴克什只是一般性名号。巴克什变成正式的官名,是从1615年开始的。太宗年间几次采取措施,改革巴克什制度,明确其职掌。在清初满蒙同盟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库尔禅、希福等巴克什以中间人的身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朝长达三百年的满蒙联姻,具有大规模、多层次性、持续性和制度化的特点;在清朝的边疆治理,满蒙汉各族政治经济的发展及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加强边疆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前期,满蒙联姻在构建满蒙关系、促进民族融合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当进入近代民族国家构筑之时代,国家构建成为时代呼声之时,清朝统治者发现,过于执拗"满蒙联姻"与构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相颉颃。为了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清朝统治者开始放弃满蒙联姻,取消原有人为的地域分离和血缘区隔,努力创造一个"各族群体平等"的神话,然后在此基础上走上了铸造近代国民的道路,构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以说,满蒙联姻的解体,在很大程度上与清朝统治者试图构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历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包兰英 《沧桑》2012,(5):32-35
日本全面侵华后,由于战争规模扩大,导致兵源严重短缺。日本国内适龄移民被应征入伍,"满洲移民"的侵略计划受到严重影响。日本政府决定招募"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补充关东军兵源,确保日本侵略当局在东北的治安。青少年义勇军移民作为日本向中国东北"百万户移民"侵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也对日本人民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代有额外侍郎这一职官。初为各部缘事临时设立。从乾隆二年起,理藩院额设额外侍郎一员,由外藩蒙古王公充任。该额外侍郎名义上是理藩院堂官,但职掌较轻,实际作用更多取决于充任者本身的地位和能力,荣誉性意义更大,是清朝管理、笼络蒙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增强了蒙古王公对清政府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有利于保持蒙古地区稳定。兼之该职务设置的行政成本较低,故历经重大官制变革都未受影响,最终随着清朝的灭亡而消失。  相似文献   

6.
16、17世纪之际,东亚地区的历史环境给满洲的崛起提供了机遇。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满洲统治集团成功地把握了这次机遇,并依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与明朝、蒙古、朝鲜的关系。上述诸关系中,满蒙关系,尤其是入关前满蒙关系至关重要。努尔哈赤因势利导地对蒙古各部采取联姻科尔沁,争取、招抚喀尔喀,孤立、打击察哈尔的策略,最终使满洲成功崛起。  相似文献   

7.
张佳生 《满族研究》2006,(3):124-127
清代旗人在历史过程中的作为向来很少被人重视,某类旗人群体性研究更为少见。邸永君先生以民族史学与文化的角度,对清代满蒙翰林群体的形成、作用与贡献等等方面,从多种层面进行了深入论述,从而第一次揭示和还原了清代满蒙翰林的群体面貌,颇多新见。本文对该著作在观点、史料和笔法方面的创见,给予了评价,肯定其在史学尤其是民族史学方面的突出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晓萍 《史学集刊》2023,(6):123-135
19世纪末列强开始在华构筑势力范围,并形成了以划分势力范围为重要特征的势力范围秩序。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在中国东北等地区扩张,并形成了一套“‘满蒙’优越地位说”,为其侵略行为制造理论依据。由于在华盛顿会议之前,列强普遍认可在华构筑势力范围的行为,故而日本将自己在东北等地的扩张行为解释为势力范围扩张,以图获得列强的承认。起初,日本通过与英国、俄国和法国达成协约的形式,获得了列强对其在华势力范围的认可。而在“二十一条”交涉、巴黎和会、新四国借款团成立,以及华盛顿会议之后,日本在华构筑势力范围逐渐违法化。日本便脱离势力范围秩序这一解释框架,转而从其他角度论述自己与“满蒙”所谓的特殊关系,继续构建新的“‘满蒙’优越地位说”。  相似文献   

9.
10.
192 1年 11月华盛顿会议后 ,至 1937年“七·七”事变前 ,日本对“满蒙”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外务省与军部的“双重外交”之争、“田中外交”得逞和“关东军路线独走”。这一时期 ,也是日本法西斯主义从形成到全盛 ,从而最终决定日本对外政策 ,并控制日本政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东蒙地区的侵略活动开始于日俄战争前后;1907-1909年的新法铁路、锦瑷铁路问题进一步刺激并暴露了日本侵略东蒙地区的野心;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政策酝酿、准备,辛亥革命期间,随着日本侵略东蒙地区活动高潮的到来,以确保侵占“南满”、同时侵略东蒙为特征的日本对“蒙”侵略政策形成。  相似文献   

12.
邱帆 《安徽史学》2023,(1):119-127
日本的恐俄心理是引起明治政府关注进而觊觎东三省的原因之一,也是马关谈判期间使明治政府决策层在割占东三省领土问题上相对收敛野心的重要因素。1879年日本成立东京地学协会,为日本谍报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使其谍报成果质量逐步提高。甲午战前明治政府在何时略取东三省的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暂缓略取的意见占主流。随着日本财政状况的改善、军事实力的提升、国内矛盾的缓和,第二次伊藤博文内阁在重新评估中国军事实力和研判东亚国际形势之后,将略取计划重新提上日程并在甲午战争中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3.
1927年中国"北伐"之际,日本田中义一组阁并兼任外相。面对中国巨变的政治形势,采取策略维护并扩大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利益是田中内阁最主要的外交任务。为此,田中一方面通过非正式外交的手段诱逼张作霖签订"满蒙五路协议""东三省治安维持协议""中日经济合作协议",以扩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独占利益;一方面游说美国财团购买"满铁"社债,实现对美协调外交,形成与美国在"满蒙"利益捆绑的局面以应对"北伐"。虽然最终两条策略都失败了,但研究其推行的过程,可以帮助了解田中内阁时期,日本对"满蒙"政策的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14.
一、狭小日本无生计,隔海彼岸是中国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推行"四民平等"政策,原来作为特权阶层而存在的武士消失,这些失去特权的旧日的武士,成为"浪人"。一些不甘寂寞的"浪人",从日本政府所推行的对外扩张政策中看到了机会。1881年2月,出生于破落武士家庭的头山满,联合几个小团体,在九州福冈成立了玄洋社。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63年林房雄推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以来,日本右翼学者一直在全面系统地为侵略战争翻案,试图颠覆当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确立的业已深入人心的正确历史观。他们不仅抛出了"自卫战争论"、"解放战争论"、"美苏同罪论"、"靖国史观论"、"南京大屠杀虚构论"、"珍珠港事件阴谋论"等种种战争翻案谬论,甚至挑起了一场"卢沟桥的枪声来自何方"的争论。限于篇幅,笔者仅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卫战争论"略作评介与回应。1.关于日俄战争。田中正明说:日俄战争是日本为"维护独立"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爆发的"。①中村粲宣称:日俄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侵略成性"的俄罗斯不仅对"支那和朝鲜"构成了  相似文献   

16.
17.
90年前,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侵吞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时至今日,国内外研究这段历史的著述汗牛充栋。在这些研究中值得探讨的是日本部分学者提出的“关东军独走说”。“独走说”论者通过占有的大量史料,包括档案文献、私人日记、报刊记载、当事者口述等资料,详尽地揭示了事件发动者制造事端的动因、预先筹谋以及事件的经过,考察事件发动者同关东军首脑、军部上层的内在关联,日本政党政治家、内阁成员、外交大员的态度与反响,以及政府出台“不扩大方针”的初衷等,最终认定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缘于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等几名中层军官的阴谋策动。  相似文献   

18.
正提起土匪,现代人可能没有什么感性认识,但是从历史著作、文学作品或影视节目中却是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土匪的组织、习性以及活动情况等。旧中国政治腐败,战祸连年,民不聊生,是土匪产生的重要原因。然而人们不会想到,清末民初以来,竟有一些日本土匪在中国东北活动,他们同其他东北土匪一样,按照东北土匪的习惯拉杆子报号,打家劫舍,祸害百姓。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他们受日本军政当局的指使,随时为侵略扩张政策效力。在吉林省境的大孤山一带,有一支报号"薄天鬼"的日本绺子,大头目原名薄益三,日本新潟人,从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见立夫氏推出了他积淀近40年的力作《"满蒙问题"的历史构图》(『「満蒙問題」の歴史的構図』、東京大学出版会、2013年),该书的论题直接切入在近现代中国和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影响深远的民国初年的"满蒙独立"运动,反映了日本学术界的最新看  相似文献   

20.
<正>方志是我国特有的文化样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宋代以后,地方志体例结构、收录范围、记述方法乃至志书纂修机制,都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志书的编修通常由官府主持,主编则往往由地方官礼聘本地德高望重而又学识渊博的退休官吏、文化名人或客籍学者担任。但从1917-1920年,《支那省别全志》的出版却彻底颠覆了这一传承近千年的文化传统。此书以中国的内地十八省为记述对象,除新疆附于甘肃,"满蒙"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