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依据清宫旧藏档案并结合清代、民国文献,对满文《大藏经》从开始编纂的时间,编纂缘起,编纂原则,刊印数目,使用经费,主要供奉地,参与的藏、汉僧人及满文《大藏经》的命运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考证。  相似文献   

3.
4.
春花 《满族研究》2022,(1):31-36+42
满文《大藏经》包含般若部、宝积部、大集部、华严部、涅槃部五部,《大般若经》是般若部中排列最先篇幅最大的一部经卷,共四百卷,十四函。乾隆三十七年招集编译人员,开始翻译《大般若经》,至四十三年完稿。为六十班禅来朝之际赏赐需要,乾隆帝命刻印《大般若经》。至四十四年刻印十套,先装潢第一套,然后装潢其余九套,颁发各皇家寺庙供奉。本文据《军机处上谕档》《实录》《大清会典》《起居注》《蒙古王公表传》《清史稿》《雍和宫满文档案》《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等,考订满文《大藏经》之《大般若经》的编译、刊刻、装潢、颁发始末。  相似文献   

5.
《满文大藏经》是清代满文书籍中的宏篇巨制。本文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分析了《满文大藏经》中所保留的汉语、蒙古语借词及梵语佛教名词的特点,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证了上述词语的历史发展渊源,指出《满文大藏经》的翻译对于满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的丰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乾隆版满文《大藏经》刊刻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乾隆皇帝视满文《大藏经》的刊刻与《四库全书》的纂修、“十全武功”之记述为同样重大之事,译刻满文《大藏经》在佛教译经史乃至清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相关的档案与实物资料为依据,对满文《大藏经》刊刻的起因、年代、刷印部数及佛经中的插图版画、经卷装潢作了简要的论述。工程浩大的满文《大藏经》从翻译到雕版印刷、经函的装潢,无一不代表了清代书籍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满文大藏经》是乾隆中晚年倡导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由于其长期深藏内宫寺院,鲜为人知,在学术界基本上还是一块处女地。本文首次对其中尊神名号给予确认,对其绘画内容及艺术风格加以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8.
翁连溪 《收藏家》2000,(3):20-22
清代乾降时期,在乾隆皇帝主持下进行的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空前浩大的修书工程。与《四库全书》推出几乎同步进行的还有一项浩繁艰巨的文化工程,也是满族文化史、以至整个清代文化史中的大事,即满文《大藏经》的译刻。满文《大藏经》是以汉文《大藏经》及藏文《甘珠尔经》为底本,翻译、刊刻而成的佛教典籍总汇,清代又称《国语人藏经》。满文《大藏经》共一百零八函(夹),收佛教经典六百九十九种,计二千四百六十六卷。现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七十六函(夹),六百零五种(33750页),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三十二函(夹),八百余卷。视  相似文献   

9.
抢救纳塘版《丹珠尔》大藏经,已刻制7万余板,即将完成,《甘珠尔》藏文大藏经印制发行进展顺利。历时30年进行的藏文大藏经抢救工程取得实效。佛教将“佛、法、僧”视为三宝,藏文大藏经属“法宝”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教说翻译、论著翻译,  相似文献   

10.
中朝(韩)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佛教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两国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中朝(韩)佛教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觉训《海东高僧传)卷一载:“高句丽第十七解味留王(或云小兽林王)二年(372)壬申夏六月,秦苻坚发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于是群臣以会遇之礼,奉迎于省门投诚敬信……后四年神僧阿道至自魏,始创省门寺以置顺道。  相似文献   

11.
1986年,经中央同意拨巨款重新校勘出版藏《大藏经》。1987年5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四川成都设立了藏《大藏经》对勘局,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学,开始对勘工作。如今17年过去了,这部收有4500多部佛教经论的巨已对勘、会校完毕,将于2006年全部印刷出版,届时这将是一部最完善和最权威的藏《大藏经》版本。一些读对《大藏经》十分关心,提出了许多问题,本刊特邀请专家答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藏》2007,(4):48-49
《大藏经》对勘局的成立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丹珠尔》两大部分。《甘珠尔》藏语意为“佛语部译文”,是佛教的原始经典。《丹珠尔》意为“论述部译文”即由佛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大藏经》内容丰富,不仅包摄显密经典,还囊括哲学、逻辑学、文学、医药学、历算学、天文学、工艺学等大小五明学科。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清朝时期隶属于黑龙江将军 ,设副都统衙门管辖该地 ,其下有新巴尔虎旗、陈巴尔虎旗、各蒙古旗与索伦旗等 ,民族成分比较复杂 ,有蒙古族、索伦族即现在的达斡尔族、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之人。在清代 ,虽然当地多为蒙古族人 ,他们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蒙语蒙文 ,但蒙古王公贵族对呼伦贝尔的控制力量比较薄弱 ,蒙语蒙文未能作为这一地区的官方语言文字通行开来。呼伦贝尔地处边疆 ,中原地区的汉文化相对来说对其影响较小 ,汉语汉文在此地当时并未流行起来 ,同时该地的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族…  相似文献   

14.
徐栋梁  史丽 《满族研究》2016,(3):96-100
满族祭天之礼由来已久,但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前后的祭祀却有极大区别:前期祭天保留较多传统特色,尤其受萨满教影响颇深;后期祭天逐渐向中原汉文化靠拢,逐渐制度化、程序化、繁缛化.《满文老档》翔实而可靠地记载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登基时期多次祭天活动,以《满文老档》中的记录为主要佐证,对满人早期祭天的原因、仪式、过程、所用物品等予以考证,可以对满人早期祭祀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1942年4月27日深夜,八路军从日伪占领区的广胜寺,将稀世珍宝《金藏》4000余卷抢救转移到安全地带。这一壮举,使1982年《赵城金藏》为影印底本的《中华大藏经》得以顺利出版,从而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新华社太岳分社曾报道了这一新闻,但过了50多年后,这张报纸才又被发现,成为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和珍贵的文物。  相似文献   

16.
吴元丰 《满族研究》2003,(4):95-95,94
满文是满族创造并使用的文字。有清一代 ,定满语为“国语”,满文为“清文”,广泛推广使用 ,从而形成了大量的满文图书和满文公文档案。由于历史上的诸多原因 ,虽几经厄运 ,但保存下来的满文图书和档案的数量仍为巨大。外加 ,这些满文图书和档案分散保管在国内外各图书馆和档案馆 ,而且各单位的整理编目基础参差不齐 ,现仅就满文图书而言 ,通过已有的目录 ,要想了解满文图书的种类、版本特征、基本内容以及作者等情况都比较困难。也就是说 ,以往编辑出版的满文图书目录 ,一般都记载书名、作者、版本、册数、版式以及保存单位 ,而不反映内容、…  相似文献   

17.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历时290余年之久。有清一代,满文的地位十分显赫,称清字,定为国书,因而在清代形成了大量的满文档案。这些满文档案,虽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藏楚简《皇门》是重要的先秦文献,史料价值可比《尚书》。此文又见于《逸周书》。两者相校,文字多差异,简本胜于今本。《皇门》记周公之言,自称"寡邑小邦",反映了周人谦逊的美德。又云"今我卑少于大",少同小,小大为事物的两端,由此而达于中和。这篇文献的主要内容属儒家学派。  相似文献   

19.
20.
臧知非 《史学月刊》2008,(11):20-26
学界普遍认为《史律》之"试史学童十五篇"之"十五篇"是指《汉书.艺文志》所述识字课本《史籀》十五篇,"卜学童讽书史书"之"史书"是指隶书。但是,认真考证后可以看出,这里"史书"不是指书体,更不是指隶书,而是基层官吏——史所要掌握的"簿书"——各种公文文本,包括司法文书。"十五篇"也不是识字课本《史籀》十五篇,而是"簿书"的一部分,和"史书"属于同一个系统。学童考试系按年举行,三年举行大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史官选拔。辨别清楚这些,都有助于人们深化对汉代政治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