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小斌 《丝绸之路》2011,(24):77-79
在明末清初的古音学研究中,顾炎武有开创之功。他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离析唐韵以求古韵,分古韵为十部,奠定了后来古韵研究的基础。顾炎武的音韵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音学五书》中,全书凡38卷,分为《音论》(3卷)、《诗本音》(10卷)、《易音》(3卷)、《唐韵正》(20卷)、《古音表》(2卷)。《唐韵正》是《音学五书》中顾炎武用功最勤、卷帙最大的一部,与五书之《音论》、《诗本音》、《易音》、《古音表》一脉相承,密切关联。在《唐韵正》中,顾炎武对一些韵部的历史演变作了考证,其中不乏精彩之论。本为主要以顾炎武古韵阳部庚韵字为例,探讨了顾炎武古韵研究的方法、成果与得失。  相似文献   

2.
自敦煌遗书内发现王梵志诗的唐人手抄写本以来,我国学者刘复率先在《敦煌掇琐》(1925年)内辑录王梵志诗的三种写本,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则以专门章节详细论述王梵志及其五言白话诗的兴起。其后,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卷,编入《王梵志诗集卷上并序》;郑振铎整理的《王梵志诗一卷》的新校本(《世界文库》1935年)问世。八十年代以来,王梵志诗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陆续整理和出版了邓文宽、赵和平《王梵志诗校注》(《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5、6期)、法国戴密微  相似文献   

3.
古戌依重险。高楼是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这首五言律诗,见于《全唐诗》卷200《岑参诗》卷三。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此诗当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出使西域戎幕途经金城(今甘肃兰州)之作。然而,此诗亦见于《全唐诗》卷197张谓集中,题作《登金陵临江驿楼》;字句略同,仅“五凉”作“五梁”,“忽如江浦上”作“忽然江浦上”。可见,要解说此诗,首先得回答此诗著作权归属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唐诗选注本乃至唐代边塞诗选注本,大都忽略或回避了这一问题。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卷三,对此诗  相似文献   

4.
一、看似送别诗,实为寄赠诗《送莫友芝》最初见载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长沙传忠书局刊印的《曾文正公诗集》卷四。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事实上,这是一首寄赠之作。《郘亭诗钞》卷四有《次韵答曾涤生阁学见寄》,称“见寄”,即是明证。在这首诗的下面,又有《魏将侯承柷大令为致曾涤生阁学诗并用其韵见寄和答》诗一首,据此,知转寄曾诗者为魏承柷。  相似文献   

5.
《毛诗正义》在《诗》学理论、《诗》学方法和《诗》学品格三个维度为宋代《诗》学的新变提供了可供更新和强化的基因,在唐代《诗》学向宋代《诗》学的演进过程中实扮演着继往开来、导夫先路的重要角色。它对后世《诗》学具有重要影响力,很大程度上须归功于其可贵的《诗》学品格。  相似文献   

6.
雷恩海  田玉芳 《文献》2007,(4):23-35
唐代宗朝,左拾遗窦叔向工于五言诗,名冠流辈,其五子常(中行)、牟(贻周)、群(丹列)、庠(胄卿)、巩(友封),皆以诗名于当时,人称"五窦",唐褚藏言编《窦氏联珠集》,收五人诗共一百首,《四部丛刊》三编据嘉业堂藏宋刊本影印,弥足珍贵,而《全唐诗》卷二七一收五人诗一百三十首,卷八八三补窦巩诗一首.  相似文献   

7.
何锡光 《文献》2001,(3):52-68
清冯集梧注杜牧诗,收入裴延翰编定的《樊川文集》诗四卷、北宋人所编《外集》、《别集》各一卷,另从《全唐诗》等辑录为《樊川诗补遗》、《樊川集未收诗补录》,编为《樊川诗集注》(以下简称"冯注")六卷,并对其中少数篇章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8.
《文物》1990年第3期《比〈步天歌〉更古老的通俗识星作品——〈玄象诗〉》一文中称:"此前的同类作品,如北魏张渊的《观象赋》……,文献虽有著录,但内容佚而不存。"按此赋辑存于《十六国春秋》卷69《张渊传》中,虽个别处有缺文,但基本内容尚清楚。又该文最后一段引用甲卷《玄象诗》"自天皇已来至武德四年(621年)……"的注语,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4,(6)
<正>一、陈屾《诗考异再补》王应麟的《诗考》是清代三家《诗》辑佚的发轫之作,诸多学者围绕《诗考》进行校注、增补工作,乃至形成了颇具家学渊源的《诗》学传承。如清初严虞惇的《读诗质疑》中有"广王氏之意"而作的《考异》一卷,仅为补王氏未备若干条,极为简单。其曾侄孙严蔚直承其学,撰《诗考异补》,自序云:"宋王厚斋尝采群书中引用《韩诗》、《鲁诗》、《齐诗》与《毛诗》异者,并他家异文及  相似文献   

10.
古代文学中的桑林母题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总是习惯地把桑林与男女情爱联系在一起,这便是文学史上的桑林母题.古代文学中的桑林母题源于《诗经》的《鄘风·桑中》、《小雅·隰桑》等作品;而桑林母题又与远古先民在桑林中"祀高谋谋"、"会男女"的风俗有关;在桑林母题的流变过程中,《陌上桑》是杰出的代表之作,曹植的《美女篇》又是《陌上桑》最好的后继之作,唐宋时期的桑林主题逐渐褪去艳情色彩,宋代以后,桑林主题就基本上退出文人视野,少有作品涉及了.  相似文献   

11.
版刻絮语     
宋麻沙刘通判宅仰高堂刻有《音注老子道德经》2卷,傅增湘先生《藏国群书经眼录》曾著录.《天禄琳琅丛书》本即据此影印.又刻《纂图分门类题注荀子》20卷等,《天禄琳琅书目》卷六著录.刘氏仰高堂之名,盖源于宋代刘珙在武夷五曲晚对峰所建的仰高堂(见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一),因崇安五夫刘氏与麻沙刘氏本同族,以此为名,就含有追慕族人先辈之意.朱熹有《仰高堂追怀刘共父》一诗:“面势来空翠,哦诗独好仁.怀人今已矣,谁遣栋梁新?”可知刘珙所建的仰高堂在当时还是很有名的.  相似文献   

12.
<正>晚唐时期,涌现出一批诗风独特,内容充实,展现自我特色的作品,于濆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作家。有关于濆的作品,《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濆诗》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于濆《古风诗》一卷”,诗歌今存45首,《全唐诗》卷五九九有收录。内容涉及田园、时风、怀古、战争、边事等,大都是反映现实之作,  相似文献   

13.
"孔子删诗"说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地提出的,其中"删诗"方式如"去其重"、"上采……,中述……,至……"等其实是司马迁自己的文献编撰学之体现;而"删诗"目的,如观历史盛衰、见微知著和成王道义法等,也是他自己的文献编撰思想与《诗经》学思想。故《史记》言及的"孔子删诗"一事乃司马迁在延续前人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文献编撰学、《诗经》学思想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悲喜沈从文     
卢惠龙 《文史天地》2014,(11):30-34
正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是一个孤独的背影,因为他怀有另一种梦。1923年,受新文学运动余波影响的沈从文只身来到北京。在北京的底层漂泊,观察,寻找他的出路和归宿。从1925年至1929年5年间,沈从文发表作品200余篇,出版集子20多个,有长篇小说《旧梦》与《阿丽思中国游记》一、二卷问世。他因而赢得了"多产作家"、"短篇小说之  相似文献   

15.
赵茂林 《文献》2005,(4):159-168
四家《诗》经本的卷数,《汉书·艺文志》有明确的记载:"《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又说:"《毛诗》二十九卷."三家《诗》的经本是相同的,但具体如何分卷的呢?三家二十八卷,《毛卷》二十九卷,卷数显然不同,但不同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王梵志诗音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梵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白话诗.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只是因为这些作品分散在篇幅浩繁的敦煌写卷里,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引起重视,才是近几年来的事。张锡厚先生辑集出版了《王梵志诗校辑》,创集腋成裘之功,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校释工作。但因为是初创,其间校勘、诠释方面的疏误在所难免。笔者就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读书所得罗列于此。以尽些许补充之意。(1)《王梵志诗校辑》卷一3页《身如圈里羊》:“脱衣赤体立,则役不如羊。”校  相似文献   

17.
三岛毅,字中洲,他与黎庶昌宴集时诗文唱酬,黎庶昌还为三岛的诗加评语,就这样建立起了友好关系①,三岛也与黎庶昌的部下杨守敬和陈矩等有交往②,他还参加过第五代公使李经芳举办的宴集③.黎庶昌是贵州省遵义人,陈矩是贵州省贵筑县(现贵阳市)人.④三岛的诗碑建在贵阳的阳明祠,虽是在黎庶昌回国后的事情,却可以推测王阳明已成了他们之间当然的话题.不过在保存下来的宴集诗里却看不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一方面,在黎庶昌来日前的明治十二年(1879年)里所作的"赠沈梅史,梅史余姚人,曾募乡勇剿毛匪"(《中洲诗稿》卷一)里记述了:因为余姚是王阳明的出身地,所以他把沈梅文比作"姚江又见小阳明".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又有"清客朱树藩来问王学,一宿而去,赋此以赠"(《中洲诗稿》卷二)这样的作品.由此可见,王阳明和阳明学已经成了中、日两国人之间的话题.另一方面,谈王阳明和阳明学在举办宴集的场合也许是不太合适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竹本是竹狗非狗赵燕翼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六《绿竹青青》一条,专以纠正后世注《诗》者的谬误。《诗经.淇奥》有“绿竹青青”、“绿竹猗侍”句,西汉时的《诗》学大师毛亨、毛英将“绿竹”分为二物:“绿”为“五刍”,“竹”为“篇竹”。东晋著名的训话学家郭虞,进...  相似文献   

19.
二苏"五经论"归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永新 《文献》2005,(4):179-194
"五经论"--《礼论》、《易论》、《书论》、《诗论》、《春秋论》,分别见于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四"进论五首"和今本《苏轼文集》(以明项煜序刻《东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卷二"论",篇次虽异,篇目则同,文字略有异同.这五首经论当为应制科时所上之进卷,是研究二苏学术思想,尤其是经学思想的重要资料.目前的情况是一文两用,研究苏轼者用之,研究苏辙者亦用之.这实际上是不严谨的,也是不科学的;但在归属不明确的情况下又是无可奈何的.那么,"五经论"究竟是苏氏兄弟何人所作呢?本文试作考辨,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20.
洪迈《野处类稿》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维刚  铁爱花 《文献》2006,(3):51-61
洪迈<野处类稿>自宋以来广为流传,为诸种文献书目所著录,多种诗文总集所收编,然除其中二首诗外,其馀八十二首诗与朱松<韦斋集>卷一、卷二中的作品重出互见.清洪汝奎增订钱大昕编<洪文敏公年谱>时,曾注意到<野处类稿>之伪①,钱钟书先生亦曾提到这一问题②,惜均未予以考辨证实,亦未引起世人注意和重视.至王德毅重编<洪容斋先生年谱>时,在<野处类稿>真伪问题上,不仅未能进一步证伪,反而认为洪汝奎"所言近于武断"③.而后世各种文学史与诗文总集均仍然相沿为误,讹误流传至今而未止④.因而本文拟就宋代以来文学史上这一罕见的伪案予以考辨,以证伪于既往,免传讹于将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