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福建省西部的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有一座祠堂建筑,名为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始建于1848年,砖木结构单层建筑,建筑面积802平方米。辛亥革命后,创办为"和声小学"。  相似文献   

2.
新象祠记     
<正>象祠,这是贵州人不应当忘记的一个名字,更是中国人不应当忘记的一个名字。象祠,又称"安氏宗庙","安氏祠堂","罗祖庙","夷王庙"。它坐落在贵州黔西县素朴镇灵博村有百里画廊之称的乌江岸边青翠欲滴的九龙山上。这里所供奉的神,不是别人,就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墓地祭祀普遍.《论衡·四讳》记有:"古礼庙祭,今俗墓祀.……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汉书·朱邑传》亦载:"起冢立祠,岁时祠祭."帝王陵墓建有陵(祠)庙,另有寝殿、便殿等设施,其他等级墓葬则修建祠堂以供祭祀,渐成风气,"广种松柏,庐舍祠堂"(《潜夫论·浮侈》)、"中者祠堂屏阁"(《盐铁论·散不论》)、"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汉书·龚胜传》).祠堂还有享堂、食堂、斋祠等名称,随着推广普及,其作用也得到延伸,蔡邕在《郡掾吏张玄祠堂碑》中即言:"先考积善之余庆,阴德之阳报,乃于是立祠堂,假碑勒铭,式明令德,以示乎后."[1]关于汉墓地祠堂,已有较多研究成果,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汉墓地祠堂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晋祠是我省旅游景点的一面招牌,在全国享有盛名,被称为"三千年皇家祭祀祠堂园林"。关于晋祠(唐叔虞祠)的记载最早于北魏时期,然而如今的晋祠却没有宋代以前的建筑实物,也没有宋代之前的建筑遗址和遗物。这一问题历史上长期聚讼,近代也有很多本地、外地专家学者提出质疑。我省曾启动晋祠申遗工作,2004年晋祠申遗落选。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世界遗产项目必须保证遗产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卫云飞 《江淮文史》2020,(1):122-128
正祠山岗一带为连绵起伏的小山丘,旧名步家祠堂(因步姓家族祠堂在此),距广德市区10公里。过去,祠山岗是宣(城)长(兴)公路必经之地。其东2公里处有大片松树,因此被称为"大松林",这里有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经常有土匪出没。1954年10月,宣郎广农场在此种植茶叶,现此处已无松树,几户人家也并入附近村庄。  相似文献   

6.
一、窦大夫祠概况及历史沿革窦大夫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贤大夫窦犨而建的祭祀建筑,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百姓祈雨的场所。祠堂位于太原市西北25公里尖草坪区上兰镇,坐北向南,背靠烈石山,西南依傍汾河、与冽石寒泉相连接,东与保宁寺、观音阁。  相似文献   

7.
<正>一、综述1.晋祠寺观壁画保护修复的研究背景晋祠是纪念西周时期晋国首位诸侯姬虞的祠堂。祠内不但保存有各类建筑130余处,还有大量的碑刻、题记、彩塑、壁画,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都是晋祠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晋祠遗产保护的核心内  相似文献   

8.
祠堂是中国传统的纪念性建筑,一般分为宗祠和官祠两类。宗祠是同一姓氏的族人为祭祀祖先而立,如陈氏宗词、田氏宗祠、唐氏宗祠等,其建筑规模大小,是根据族人繁衍人口及权势、财势大小来决定。官祠的建造一般要经官方批准,由民众集资,用以纪念出生于当地的官员或外地人在当地为官并有建树的  相似文献   

9.
南屏位于安徽黟县县城西南4公里处,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全村只有1000多人,却有36眼井、72条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绮亭公生祠”又称“百豫坊生祠”“绮亭陈公祠”等。它位于南海市西樵镇简村。简村为清末著名华侨实业家陈启沅的故乡,当地陈氏后人传说此祠堂系陈启沅为纪念其父“绮亭公”所建的“生祠”,故有“绮亭公生祠”之说。又因当年祠堂边陈启沅还建有由十七幢  相似文献   

11.
山东地区汉代祠堂后壁楼阁拜谒图的意义是内含在汉代墓葬的升仙仪式意义之中的。在这种终极性的信仰意义参照下,祠主受祭的传统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检视楼阁拜谒图中包括双层楼阙、仙界符号、高大的正坐老者以及正在施行跪拜礼仪者的各种元素,可以肯定楼阁拜谒图的真正意义并非祠主受祭,而为"祠主拜谒王母仙界使者",是祠主由人界进入仙界的重要仪式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室即墓室     
《文物》1996年第7期刊载的周保平《徐州的几座再葬汉画像石墓研究——兼谈汉画像石墓中的再葬现象》一文,将徐州发现的东汉元和三年画像石题记中的“石室”和另一块画像石题记中的“室”解释为“‘室’与‘石室’都是指墓葬的附属建筑,非指地下的墓室,汉代的墓室一般称为冢”。“这两方带有铭文的汉画像石非但不是出自同一个墓室,很可能来自不同的石室祠堂或墓前石龛”。我们认为此解与史实不合。周文引《汉书·张禹传》:“年老,自治冢茔,起祠堂。”两汉文献中提到“祠堂”之处甚多,无需枚举。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汉人对祠堂一般直称“祠堂”。祠堂画像石题记中对其称呼有;“祠堂”、“庙祠”、“食堂”  相似文献   

13.
一鸣惊人的广裕祠原来就藏在广州东北边的从化市太平镇钱岗村内,坐落在这个村落的中央。广裕祠全称是“陆氏广裕宗祠”,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建筑面积816平方米。祠堂坐北向南,最前面是一块八字形的照壁,中间是一个重新用石块铺砌的小广场。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进,分为前厅、中堂和后堂。  相似文献   

14.
祭祀北宋良将杨业夫妇及其后代英烈的祠堂——杨族祠堂坐落在山西代县城东北 20公里的枣林镇鹿蹄涧村。该祠也称杨令公祠、杨令公庙、杨将军祠、杨将军庙、杨家祠堂等。因杨业殉国之后,宋太宗曾赠其谥号“忠武”,故当地多称“忠武祠”。 杨族祠堂背依雁门山,南眺五台山:“襟覆宿之灵,带滹沱之秀,周围沃壤,左右流泉”,景致幽邃,清雅宜人。是迄今所知仅存的由杨业后裔主持建造的杨族祠庙。现整个建筑群虽曾历尽沧桑,但保存尚属完整,弥足珍贵。 众所周知,杨业故里本不在代县,那么,杨业后裔是何时定居于鹿蹄涧村并形成今族的?村名鹿蹄涧其来由是什么?杨族祠堂创自何时,数百年来发生过哪些变化?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潮州木雕是我国著名的工艺品种,也是潮州民间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乡村的祠堂民宅,无论梁架、额枋、闪门、屏风乃至一般的家居陈设,均能见到那精雕细琢、精美绝伦的木雕装饰。黄公祠是潮州木雕中杰出的代表。该祠建于潮州木雕处于鼎盛时期的清代,是一座结构严谨的四厅...  相似文献   

16.
古建筑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文化精神的载体,是见证历史的重要实例,更是几千年来中国艺术和建筑水平的杰出代表。在某种程度而言,古建筑也是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文化发展的链条。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尊重历史保留其原貌。文章通过对窦大夫祠及其周边建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祠堂献殿内的八卦藻井建筑手法独特,构思巧妙,制作精美,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因年久失修、小构件脱落、梁架倾斜等因素,可能存在隐藏或新发育的病害,整体建筑急需维修,现浅议一下窦大夫祠修缮与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仪陇县新政镇嘉陵江对岸的离堆山顶,原有一座明、清时代几经毁而重修的忠贤祠,乃是当地百姓专门为祭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京兆尹鲜于仲通、叔明兄弟,以及宋代权篆阆中、新政的马存、唐庚、刘成德等忠贤之士而建造的祠堂。祠宇早已拆改建成嘉陵村小学,但尚遗存清道光初年重修祠堂时树立的一块记事碑。碑系硬青石,高142、宽86、厚15厘米,碑阳镌刻《重修离堆山忠贤祠记》,碑阴刻捐资建祠人姓名及钱数,字迹清晰完好。此碑为道光二年(1822年)端午日忠贤祠落成时,由保宁府教授李义得撰文、南部县新政坝县丞沈寿榕作书,据《益州书画名人录》载:“沈寿  相似文献   

18.
“江南第一祠”、“中国古祠一绝”,坑口村因独特的祠堂而名声在外;“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建筑的博物馆”,湖村,那些深深嵌入门楼石材里的砖雕作品依然精美绝伦,整个徽州无出其右者。这两个村,仅相距5公里。  相似文献   

19.
吴若峰 《旅游》2005,(6):50-55
“江南第一祠”、“中国古祠一绝”,坑口村因独特的祠堂而名声在外;“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建筑的博物馆”,湖村,那些深深嵌入门楼石材里的砖雕作品依然精美绝伦,整个徽州无出其右者。这两个村,仅相距5公里。  相似文献   

20.
浙江兰溪市境内有一类"回字形"宗祠建筑,多为大姓巨族的总祠,规模宏大,型制独特,一般由门厅、廊庑和寝室组成一个"口"字形的四合院,正中则安放一座高大壮观的中厅(享堂),形成一个"回字形"建筑,这是兰溪独有的宗祠型制而在境内相当普遍,曾引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等教授的关注。目前这类宗祠保存完整的尚有诸葛村丞相祠堂、西姜村姜氏宗祠、芝堰村孝思堂、长乐村金氏大宗祠、渡渎村章氏家庙等十余座。这类宗祠起源甚早,历史悠久,建筑装饰工艺精湛,人文内涵丰富,既借鉴了北方四合院建筑及宫殿建筑的精华,又富有兰溪乃至浙西的地方特色,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的乡土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值得人们珍视和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