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西北冈大墓出土大理石雕的整理,讨论了殷墟大理石雕的风格与传统,相同母题造型语言在材质、功能、大小不同器物间的灵活转换,以及商人对于材质、颜色选择上的使用观念,以此探讨晚商王室白色大理石雕的创作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何毓灵  岳占伟 《考古》2012,(12):70-77,1
殷墟近年来考古发掘出土了3枚青铜印章,根据对印章的图案与文字进行的分析可证明殷墟传世印章的可信度,同时说明中国印章的起源至少可早到殷墟时期。早期印章的起源与陶印模有一定的关联,殷墟时期青铜印章的主要功能与青铜器铭文类似,用以标识主人的私名或氏族。  相似文献   

3.
孝民屯东南地铸铜遗址是近年殷墟发掘工作的一项重要收获,对研究殷墟铜器铸造工艺和殷墟布局具有重要意义[1]。伴随殷墟晚期陶器出土的大量陶范为殷墟铜器分期和商末周初铜器断代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安阳殷墟出土贝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殷墟发掘五十多年来,出土贝化数以万计。其中除天然贝外,还有仿制的贝——石贝、骨贝、蚌贝、铜贝等。一贝在殷商是一种实物货币在殷墟发掘中,我们看到: (一) 用贝殉葬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如,1953年大司空村发掘一百六十五座殷墓,其中八十三座墓殉贝,占50.3%;1969—1977年殷墟西区发掘八百座有殉葬品  相似文献   

5.
张登毅  李延祥 《文物》2022,(5):78-82
<正>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遗址主要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家族墓地、甲骨窖穴、铸铜及手工作坊等。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绿松石制品,其中以“镶嵌绿松石象牙杯”及“镶嵌绿松石铜内玉戈”为代表(图一、二),镶嵌绿松石象牙杯出土于妇好墓,此器身纹饰雕刻精巧,纹饰内镶嵌绿松石更加引人注目,显示了商代匠人的高超技艺~[1]。  相似文献   

6.
殷墟出土的玉璋朱书文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资料最为丰富。除此之外,殷墟出土的朱、墨书文字资料,其研究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商代用朱、墨书写的简单文辞是1936年6月12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第13次发掘中于YH127坑中最早发现的"。从那时候起,便知道殷代已有书写的颜料和毛笔,还有不少涂朱涂墨的刻辞。1928一1937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殷墟进行了15次发掘,发现了数万片有字甲骨,在一些甲骨上除了刻辞外,还发现了朱、墨书文字。197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殷墟小屯南地出土的卜骨上也发…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7,(9)
殷墟妇好墓出土有14件玉琮与玉琮形器,它们形制无一相同,纹饰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对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琮与玉琮形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与相关考古学文化玉琮的比较,指出了它们的文化性质与制作和改制的年代,并从形制上考察了它们的使用功能。作为商代晚期的王室墓葬,妇好墓出土的玉琮与玉琮形器,对于认识商王朝制作、使用玉琮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家猪是殷墟孝民屯遗址居民消费的主要肉食消费对象,本文对该地点出土家猪的死亡年龄结构、宰杀模式、畜产品开发与晚商城市的肉食供应等问题进行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认为当时人养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肉产品,殷墟文化一、二期时孝民屯居民可能主要靠自己养猪获得猪肉,而殷墟文化二、四期时该地点居民日常食用的猪肉则很可能主要依赖外来供应。  相似文献   

9.
贾湖遗址出土的一批骨笛,为研究我国音乐、乐器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许多学者包括发掘者本人对这批骨笛的结构性能、音乐发展水平、骨笛拥有者之身份等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分析研究。“骨笛的主要功能当是施行巫术的法器,次要功能才是乐器”。“贾湖骨笛和龟铃是中国音乐文明之源”。单从贾湖出土骨笛本身分  相似文献   

10.
一、出土铁钱概述1983年11月,在滁州市南郊师专基建工地,距地表一米深处出土了一批铁钱。这些铁钱出土时锈结成团,约有十多公斤,一千余枚。同时出土有陶器残片,可看出铁钱是盛放在陶器中窖藏的。容器因埋藏年久而破碎。1984年4月,滁州市北郊的白庵生产队又发现一批铁钱,是农民挖土时在距地表40厘米  相似文献   

11.
北方地区出土越窑青瓷及相关问题虞浩旭一、北方地区越窑青瓷出土概况自建国以来,在我国的华北、西北等地区,尤其是豫、陕两省相继出土了一些越窑青瓷。现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整理记录如下:1、五十年代,在西安羊头镇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爽墓中出土一件越窑青...  相似文献   

12.
胡洪琼 《华夏考古》2012,(3):47-54,149
殷墟牛的主体是黄牛,水牛尚未家养。从甲骨文献和考古发掘可知,殷墟时期,对牛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农耕、拉车、肉食、祭祀、骨骼(包括牛肩胛骨占卜及下肢骨制作骨器等)甚至牛皮、牛筋、牛角等。如此众多的环节,使得牛在殷墟时期从饲养、使用、乃至宰杀后分配,在当时应该有相应的社会群体或组织机构专门从事这些事务。探讨殷墟时期牛的饲养、使用乃至牛在殷墟时期被赋于的神圣职能,对于了解殷墟时期的农牧业、手工业、上层阶级的精神生活等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六年七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安阳殷墟五号墓(亦称“妇好墓”)时,曾在该墓发现五百九十余件玉器。这里介绍的玉凤是其中较为精湛的一件。这件玉凤长13.6、厚0.7厘米,重81克,通体晶莹,呈黄褐色,胸前镂空二孔,中部有一较小园突,园突上又有一镂空园孔,原当为佩带之用。凤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之鸟,实际上是孔雀的神化。  相似文献   

14.
乔美美 《文博》2008,(1):23-25
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一带,跨洹河两岸,自盘庚迁殷至帝辛亡国,经历了八代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殷墟因甲骨的发现而揭开了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和盗掘的序幕,1928年开始至解放前,殷墟共进行了十五次发掘;1950年至今仍然在殷墟有科学发掘.  相似文献   

15.
16.
《殷墟出土器物选粹》由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出版和发行。本书有正文324页,定价1200新台币。1928年,中国以科学方法进行考古学研究的机构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后的第一项田野考古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殷墟出土的铜质方形器的特征和形制方面,重新考证了铜质方形器的功用,认为是当时用于烧烤的"烤炉"。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理出土胡俑及其相关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11月,云南大理制药厂技改工地在施工中发现了一座东汉熹平年间的砖室墓,有墓道、墓门、甬道、享堂及左右棺室等.该墓早年被盗,后期又墓顶坍塌,至使随葬品受严重的扰乱和破坏.经清理发掘共出土了30余件器物.其器物有两类,陶质类有吹萧的胡俑(图一)、汉人立像俑、武士俑、羊形壶、狗、鸡、鹅、灯、异型盒、房屋模型、水田模型、莲花等;铜质类有马、鸭、针、案足等.除此,还有少量“熹平年十二月造”铭文残砖.其中吹萧胡俑及陶质莲花等器物在东汉墓中出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其属性十分关注.尤其大理地区是古永昌郡故地,是蜀身毒道上的咽喉要冲,也是古代中国陆上通往南亚、印度、西亚及欧洲的海关门户.对东方文化影响最深、信仰最广的佛教是否沿着这条古道传入云南、四川,伸延长江中下游,最后送达朝鲜、日本呢?由于目前在云南及大理一带早期佛教题材的文物出土较少,有关史志  相似文献   

19.
引言1970年在山东诸城县臧家庄发现一批青铜器,《文物》1972年5期《概述近年山东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曾予以报导。其中有编镈7件,编钟9件,皆有铭文。但当时不知,直到1986年才予以清出,《文物》1987年12期重予报导,并发表拓本、器形照片。同出器物与铭文摹本及释文,认为田姓贵族即田齐的墓葬、释文间有误释,所定墓葬族  相似文献   

20.
么彬  张冲 《东南文化》2023,(3):119-130
原始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阶段,山东是北方原始瓷器主要发现地区之一。原始瓷器在商代中期随商王朝经略东方而传入山东,在殷商贵族间使用。西周的统治者将由南方生产的原始瓷器分配给各个诸侯国的贵族,其中殷遗民占有较大比例。西周晚期,周王室衰落,对南方的控制力变弱,外来的原始瓷器变得罕见。春秋末期,越国逐步崛起,北上逐鹿中原,与山东诸国交流增多,原始瓷器作为越文化的代表性产品重新出现于山东地区。战国早期以后,越国渐渐衰亡,原始瓷器也随之在山东地区消失了。随着西汉王朝统治逐步稳固,国家经济不断复苏,越地的原始瓷器生产重新繁荣,原始瓷器又重新传入山东,但此时的使用者已经不局限于贵族阶层,其社会功能也发生了转变,更多是作为重要商品被销售到山东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