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戈 《南方文物》2010,(2):108-111,6
<正>近年来,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成为考古学家们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考古学家开始意识到"考古学知识的普及与文化的寻根正在变得更加重要"①,而且认为"考古学家在普及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②。但是,考古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加上学科传统、研究重点以及理论方法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使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的环境考古学研究在过去20多年来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环境考古已基本成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很多考古学的课题中,而且,环境考古的理论和方法也会伴随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而更加完善。然而环境考古学本身对考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考古学家有坚实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掌握古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如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对那些针对考古学研究的古环境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家如果能够初步将古环境复原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考古学研究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使更多的考古学家掌握基本的古环境复原的方法,本文试图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考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辽西地区的古环境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解读那些像孢粉等的古环境数据,以此推动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考古发掘与考古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理论方法是考古学赖以进步的两条腿。考古发现不断刷新考古学家的视野并为考古学研究的深入提供新的资料,考古学理论方法使考古学的眼睛更加明亮,分析和思考更具有科学的力量。理论方法让考古学家对考古发现有更深入的认识,考古发现同时也推动综合研究和理论方法的进步。此外,考古发现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关注,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知识的普及可以为考古学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对考古学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考古学的持续发展要求考古学家必须正确处理考古发现、考古学自身理论方法的完善以及考古学与化遗产保护、公众知识状况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技术的进步是考古学进行一切分析研究的基础,而理论的探索则是考古学的灵魂。考古学家开始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考古学学科体系与理论方法的探索及人类化演进过程中关键性的转变环节等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文化历史考古学的一个全面的回顾和评价,这种方法是20世纪上半叶国际考古学家普遍采用的方法,现在仍然为我国大部分学者所实践。正如本文所指出,这种考古学方法的宗旨和要义是后来才定义的,当时欧美的考古学家和当下我国大部分考古学家觉得这就是干考古唯一正统的方法,极少自称为文化历史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6.
考古学的性别化研究是相当晚近的现象。本文回顾性别考古学发展的三个阶段,重点介绍当代欧美性别考古学的研究模式,并简要评述了我国性别考古学的发展现状。性别考古学是当前考古学重要议题之一,不应被中国考古学家所忽略和淡忘;多角度解释考古遗存有助于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正>克劳斯·韩斯堡(Klavs Randsborg,1944年-2016年)是丹麦考古学家,其研究领域从斯堪的纳维亚考古学、欧洲考古学到非洲考古学,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从韩斯堡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把握一个重要学术思想,即将考古学作为透视历史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分析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以文物产地研究为例,介绍国内外学者在考古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指出数学分析方法已经成为考古学研究的热点,中国金属文物产地研究需进一步开展和深化,考古学家熟练运用现代数学知识是考古学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建华 《中原文物》2007,2(1):13-19
“社会考古学”一词早在1921年就已出现,但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柴尔德为首的考古学家才真正开始社会考古学研究。至今,社会考古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研究对象为社会;其内容则包括社会组织、社会规模、社会结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其研究方法主要有聚落分析法、墓葬分析法、民族历史学分析法和人类分析法四种。而中国的社会考古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并构成人类自身区别于动物界、造成不同人们共同体分群之依据的产品的概括。考古学文化是考古学家所认识的在考古学遗存中所物化的古代人们共同体文化。文化理论是人类学家提出的关于“文化是什么”的种种回答,考古学文化理论是科学的人类文化理论到考古学操作之间的中程。将考古学文化定义于不同的层面或方面以至整体全面,体现了考古学家对共同体文化把握的广度和深度,也就支配了他们研究古代人们共同体文化所能涉及的部分或全部,直接支配他们在田野阶段对古代文化的哪一类和哪一层材料或“信息”感兴趣;支配了获取这些材料或信息的手段、方法的选用和发展,最终支配了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整体水下。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动物考古学成为考古学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利用动物骨骼遗存研究复杂社会显示出动物考古学的特殊魅力。本文利用旧大陆西部和新大陆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案例,首先讨论了动物和动物产品在贸易和交换中的作用,接下来又探讨了动物遗存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用来重建社会不平等,最后,则批判地考察了动物遗存在辨认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族群差异方面的作用。不仅如此,作者还讨论了从事复杂社会研究的动物考古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作者认为,动物群分析可以作为研究复杂社会经济基础的一个有效方法。动物考古学除了为饮食和生存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之外,动物骨骼分析还可以用于重建过去的交换系统,辨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族属。但要做到这一点,动物考古学家必须把分析建立在大量精心收集且出自合适的考古学遗迹单位的动物遗存之上。这意味着动物考古学家必须首先是考古学家,他们应当少花一些时间担心最小个体数、可鉴定标本数以及其他计算生物分类单元丰度的方式的优劣上,而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考虑怎样能把动物资料与其他考古学和历史学证据整合起来。因为只有把动物群资料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理解复杂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沛  曹龙 《大众考古》2022,(5):36-41
<正>考古学家保罗·巴恩曾说,考古学的终极目标—如果这有任何意义或正当理由的话—必定是将它的发现不仅传递给学生与同事,首要的是传递给公众,那些最终为考古学工作签字付支票、为考古学家发薪水的人。如何有效建构起考古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公众考古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现有的公众考古传媒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莫慧旋 《华夏考古》2004,(3):102-108
从上个世纪30年代起,欧美不断有考古学家著文对长期停留于文化史研究的考古学及其类型方法提出强烈的批评,塔尔格伦教授的<史前考古学方法>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篇.我国的考古类型学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历程.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类型方法进行过探讨,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分型分式的标准不严、实践滞后于理论和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等.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客观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以促进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考古学是19世纪科学与文化迅猛发展时代的产物,考古学的发生与发展当然也加入了那个时代的大合唱。在这个过程中。考古学与社会、与公众的关系,考古学知识的普及问题也是考古学家不断思考与探索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和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越来越多,种种联系组成了公众考古/公众考古学要关注的诸多领域。脱胎于英文“Public Archaeology”的“公共考古”或者“公众考古”概念,在中国的实践和讨论均体现为考古学面向公众的沟通和共享姿态。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公共考古的教育性体现在能够架起专业考古与普通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民众理解考古学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什么,以便获得更多的支持;公共考古的开放性则要解决“谁的公共考古”这样的问题,通过改变考古学/考古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单向关系,变考古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们的公共考古学”。今天公众考古已从最初“什么是”和“要不要做”的认识论阶段,发展到如何做好和怎样推进的实践论阶段,因此需要专业化、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应该从人才现存问题的导向出发,依托有条件的高校,推动公众考古课程建设并逐步发展到课程体系建设。公众考古需要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对“公众”本身也需要研究和分类加以引导。从考古现场到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展厅,都是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利益相关者”“交流”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各种科技方法已经成为考古研究中最活跃、最具突破性和成果最为丰硕的方面。科技考古又被视为学科交叉或多学科探索的领域,可以超越传统及单学科方法的局限,从不同物质遗存、特别是隐性材料来提炼各种信息。科技手段的应用以及这种学科交叉对考古研究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这种学科交叉也存在亟需改善的较大问题,即科技手段的应用与考古学的问题意识及科学阐释并没有很好结合起来,使得科技测试与考古分析成了缺乏互补和整合的两张皮。本文很好地讨论了考古学与科技手段的关系,提出了建立一种整合的考古学的重要性。虽然涉及的学科交叉越来越广,但考古学探究却因各分支学科和信息缺乏整合而受损。他呼吁,考古学家要了解科技方法的潜力,而科技专家也要知道考古学家探索的问题,合力整合显性和隐形材料的信息,为解决挑战性的课题提供比较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二 族属问题将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与文献记载的古代民族相联系,一直是考古学家热衷研究的课题之一.目前,考古学文化族属问题研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三要素类比法,即将古代民族的活动时间、活动地域和文化特征与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分布地域和文化特征进行类比.一是系谱类比法,即将古代民族的系谱与考古学文化的系谱进行类比.三要素类比法为共时比较,系谱类比法为历时比较.因此,系谱类比法要优于三要素类比法.  相似文献   

18.
谈谈考古学的新与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它的发展有一个守成与创新的问题。满足于守成,不善于创新,这门学科就难以发展,考古学也不例外。自哈佛大学的W·泰勒于1948年发表他的博士论文《考古学之研究》至今已有整整半个世纪了。60年代初,美国一批年轻考古学家举起“新考古学”...  相似文献   

19.
陈星灿 《南方文物》2011,(2):85-88,76,77
陈星灿先生的《考古学对于认识中国早期历史的贡献——中外考古学家的互动及中国文明起源范式的演变》讨论的仍然是考古学研究的范式,不过这里是个案性的范式,是对当下各界普遍比较关心的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研究历程的系统的、整体性反思。文明起源问题一直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热点,也是考古资料、理论方法的试金石。他概括中国考古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上大致经历了四个范式或者说阶段性认识,并从资料到方法、到理论包括观点形成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寻绎考古学进步和学术运行的内在轨迹。文中着重对从解放前的仰韶文化向东、龙山文化向西发展的东西二元对立说到上世纪50~70年代盛行的中原中心说,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主流观点的多元一体说形成与流行花费了较多的笔墨。他指出,"在中国文明起源范式这个问题的讨论上,中外考古学家的互动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文化现象,也可以说这四种范式是经过中外考古学家的共同努力得以完成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说明,一种可以构成范式的学说的形成,既是时代性的标志,也必具有广博的学术与社会基础,考古学必须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汲取当时一切必要的知识与思想,方能有所进步,固步自封,最终只能使自己变成井底之蛙。  相似文献   

20.
应邀参加河南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同志,四月十四日上午,看望了考古学会的代表,并同大家亲切地座谈了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工作。下午又与部分代表畅谈了考古学方面的问题。尹达同志说,河南是个好地方,是考古学研究炙手可热的地方。解放前,我在河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