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阳地区两汉、唐宋、明清时期水利事业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南阳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又为发展水利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而,从历史时期起,南阳的地方官吏就十分重视兴修水利,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成都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农业生产十分发达,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地之一。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饿,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而农业的发展是与兴修水利设施分不开的。近几年来,随着文物勘探范围的扩大和深人,相继发现了许多汉代的水利设施,使我们对汉代的水利概貌有了粗略的了解。一、考古发现1、水渠汉代成都地区水利资源非常丰富,长江上游主要支流之-氓江水系纵贯全境。秦时蜀守李冰利用岷江流经灌县处,"雍江作棚,穿郸江、检江"①,主要灌溉今灌县、…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所以兴修水利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和政权的兴衰,以及文化的繁荣.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今伊拉克)的发祥起因于对黄河、恒河、尼罗河、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的开发和利用.相反严重的水旱灾害,导致农民起义的暴发,政权的更迭,文明的毁灭.中国历史上的多数王朝,把兴修水利作为安邦治国之策,在浩繁的历史、科技典籍中,留下了大量的水利著作,总结积累了宝贵的治水经验,记述了许多治水奇迹.如四川都江堰、广西兴安运河,从秦代沿用至今,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所以,研究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方志》2008,(6):48-48
作为江苏水乡的苏州,不仅人民的生存和生产离不开水,历代官吏的政绩同样离不开水,大凡政绩卓著的地方官都是治水高手。远到大禹治水,“三江底定”,再到伍子胥筑苏州城设立水陆城门,无不把水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有“战国四公子”之称的春申君黄歇因兴修水利而在苏州留下黄埭、黄桥的地名。唐代白居易因筑连接虎丘和阊门的七里山塘,苏州人民将之称谓白公堤。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5.
大禹治水从《山海经》神话传说,最后从考古、出土之物,浮出水面是真人真事。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从屈原《天问》到明清诗歌,虽所赋不多,但字句闪亮发光,铮铮鼎言。大禹治水寻河追源,从日月山起至积石州(今贵德)、循化(积石山)、民和(喇家遗址),区域全在黄河上游流域,完全符合"河出昆仑""导河积石"的历史记载。鲍义志的《喇家遗址与大禹治水》与笔者《大禹治水:历史与现实的面面观》不仅是传说,还是真实;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长期处在封建的农业社会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政治巩固的需要。历代王朝总是把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作为头等要务,督地方,务实求效。广大农民为求生存和生产发展,挖掘水源,广开农田。因而,水利建设在中国历史上总是呈现高潮迭起的景象。有明一代,水利建设之规模更超过以往任何一代,其水利事业的成就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至今受到史学界的肯定。然而,当我们重新考察当时的历史与自然环境的时候,不难发现,这一持续200多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也同时给后世造下了灾难。从明代晋中盆地水利建设来看,就可说明这…  相似文献   

7.
自古及今,兴修水利是人类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经济活动,而圩田则是稻作农业区水利建设中的杰作。所谓圩田,又称为圩垸、湖田、围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当地河汊纵横、湖泊棋布、地势低洼的地形特征,筑造长堤短坝,内以围田、外以围水的高效优质的水利田,堪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圩田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和珠江流域,存在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对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物》1958,(2)
浙江省人委于十一月十三日向各专署、市、县人委、省水利、农业、林业厅发出了"关于兴修农田水利及有关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通知中说,解放后,特别自1956年全国农业生产高潮以来,大量的珍贵文物得到发现和保存,但是有些地区也发生了破坏文物的严重情况,例如1956年黄岩秀岭水库工程中发现汉和六朝墓30余座,没有向有关部门反映。最近中央发出积肥和兴修水利的大运动指示后,各地兴修水库、挖池塘、开河渠等工  相似文献   

9.
汉代的牛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一段时间里,生产关系比较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广铁制农具,兴修水利,提倡牛耕,改进耕作制度,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西汉中期,大规模地提倡和推广牛耕,成为我国犁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举农百事,耕种为先。下面谈谈汉代牛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关中的水利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45页)。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的兴亡存败,而水利事业又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足食强兵的根本保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27页),这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总结。在战国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秦国统治者注意调整土地政策,治理河渠,发展水利,兴修了著名的都江堰和关中的郑国渠灌溉工程,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是;“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现代史学家也一致公认,秦国注重水利事业,为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汉初,统治阶级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他重视水利事业,治理黄河,兴修关中地区的灌渠,形成了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水利网络。水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安阳专署为了在配合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中切实保护交物,特向各县人民委员会、区公所、乡人民委员会以及各有关单位,发出通知如下:"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我农村中打井、挖渠、兴修小型水库、架桥、铺路等建设工程日益增多;由于我区是古代文化发展地域之一,而在地面上或地下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为认真保护文物,我们根据国家保护文物的政策和法令,各地在兴修水利、桥路建筑工程中,对于地面上古代建筑物、碑碣及地下古墓、古遗址一律加以保护,不得拆扒挖掘利  相似文献   

12.
宋凤英 《文史天地》2008,(12):10-14
左宗棠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为官一方,总要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从1866年在西北任陕甘总督,至晚年到东南任两江总督前后十几年,在各地督办水利一直没有间断。  相似文献   

13.
秦郑国渠渠首遗址调查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自春秋末期孝公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执行一条法家路线,讲究"耕战",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发展农业的重要环节。战国时期,秦昭王用李冰为蜀郡守,在当地劳动人民创建和努力下,建成了有名的都江堰,使蜀中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秦始皇继续执行这条正确路线,郑国渠便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在关中平原最早兴建的一处大型灌溉工程。《史记·河渠书》说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河,长达三百余里,灌溉面积四万余顷,是秦始皇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渠修成后,关中连年丰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增,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代西北地区粮食生产研究吕卓民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垦辟土地以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兴修水利以增加灌溉土地的面积,改进生产工具以提高农作技术等,目的均在于增加粮食的产量。明代西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如何?不同区域的生产差异又如何?本文试从文献记载各地区的税...  相似文献   

15.
农业水利研究是经济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传统社会中,农业水利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明清时期,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太地矛盾日益突出。少量田地能够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主要是由于当时农业生产发展,粮食总产量提高。在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诸多因素中,农业水利建设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在学术界对明清时期农业水利的研究只有少数地区、少量文章发表,还有很多地区和很多问题尚需深入探索研究。著名的中国经济史专家彭雨新、张建民两位先生的《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一书(以下…  相似文献   

16.
陈世高 《湖南文史》2013,(10):44-45
1958年的浮夸风从夏收起,秋季发展到高峰,各地各种高产卫星频频上天,上报大面积的单产亦比往年翻了几番,上级领导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粮食生产极为乐观,陶醉在粮食大丰收的喜悦之中。于是,大办钢铁,大办水利,  相似文献   

17.
潘文生 《沧桑》2009,(4):3-4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在贫瘠而又落后的甘肃大地上,因地制宜,身体力行,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耕作方法,围绕屯田垦荒,振兴农牧,兴修水利,改革农业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系统而有效的开发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甘肃农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探讨左宗棠对甘肃农业开发的经验,对于今天甘肃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治理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树梅,福建金门人。文学家,诗人。在担任凤山县令曹谨的幕友期间,林树梅助其兴修水利、巩固军防。曹公旧圳便是林树梅在凤山工作期间修建而成,为台湾水利保留至今的水利工程之一。林树梅也因此获得好评,其功绩也为两岸人民所肯定。  相似文献   

19.
插汉拖辉地方位于宁夏平原北部沿黄河一带,东与鄂尔多斯旗地相接。康熙年间这里是鄂尔多斯蒙古部落游牧地。雍正年间清廷在这里设县筑城,兴修水利,招民垦种,将其变成了新垦区。但随着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难以应对的环境和灾害问题,导致县治裁撤,民户流散,农田逐渐荒废。清前期插汉拖辉从牧场到农耕区再到弃地的转变,是农牧交错带地区环境变迁的典型案例,探究这一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对今后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开发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57年秋冬至1958年春,全国上下开展了以兴修水利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此次运动在三主治水方针的指导之下,基于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与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的外在推力,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势如破竹的水利建设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