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折亩与田赋税收直接相关,是明清土地登记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讨论明清土地数据问题的关键环节。基于资料发掘和多视角的考察,认为明清山西地区折亩存在较为广泛,主要由丈量标准尺度不一形成折亩、将土地数字合至"原额"形成折亩、不同生产力地亩与纳税亩的折算等方式形成折亩;垧、堆等大亩亩制习惯在山西地区广泛存在,并实际用于民间土地买卖和纳粮收租;清代山西田赋地亩形成的主要方式为折亩和级差赋税,其中部分级差赋税隐含折亩信息,所以很有可能实行建立在折亩基础上的级差赋税。  相似文献   

2.
清代顺治朝土地清丈在徽州的推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顺治朝徽州土地清丈由县衙发布告示,图正组织实施。明清鱼鳞图册登记土地数字有"积步"和"税亩",由"步"换算成税亩,或统计"积步"总数。清丈后,图正颁发归户票,业主执票经"册里"归户纳税。归户册为土地纳税册籍。地契所见清丈过程清晰。清初鱼鳞图册所载表明其土地数字为实际丈量所得,并非赋税原额。鱼鳞图册登载的地数字具有土地产权性质,与官府为保持税额而编制的土地数字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孔氏,被尊称为"天下第一家",其地位世袭罔替,不随王朝更迭。现保留有大量的原始档案,涵盖内容宏富,蕴含价值巨大,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第一手珍贵文献。孔府由于世受皇恩,特别在明清时期,拥有大量田产,相关文献也有记载。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界利用这些文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进了孔府土地制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拟对这些成果作一述评,以期对此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一、土地来源、数量及所有权孔府土地具有数量大,持  相似文献   

4.
土地租赁在古巴比伦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1],古巴比伦人在土地租赁的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土地租赁契约.在土地租赁活动中,土地的面积不大,一般不超过10伊库,租金主要采用实物租金,其租金比率多种多样.在土地租赁中,一般自由民成为交易的主体,但各级政府官员、军官、神职人员等富裕阶层也纷纷作为承租人出现.古巴比伦时期形成了较成熟的土地租赁制度,其社会形态仍属于奴隶社会.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过去激烈变动封建土地关系的土地革命政策转变为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是在承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既主张农民有减租减息的权利,又保证地主和放债者可以按规定的地租率和利息率收租收息。  相似文献   

6.
<正>前时整理旧藏纸币,见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粮食总局民国三十六年(1947)粮草票证,有柴草票、马草票、马料票、秋粮饭票。解放战争时期的粮草票证,仅见《中国钱币》2014年第6期刊载李娉《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粮食总局粮草票证发行情况探析》研究文章,所藏票证,恰是李文未载。现介绍于下供研究。徐州1948年12月1日解放,1949年春天一个周日上午,在淮海路济众桥见废黄河中一打渔人正撒网打鱼。一网下去,网内无鱼,有一深绿色小包袱,拖至岸边打开包袱,里面全是小纸片,渔  相似文献   

7.
明清逸安县房地产价格,是研究该县房地产买卖的核心课题。在遵安农业社会中,基地房屋和生产性土地同样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或在生产力的物的要素中,或从资本转化的传统趋向,两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且在明清当地商品经济和宗族势力互动过程中,随着经济和社会群体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作用于房地产商品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出现不同于土地商品的变化,使房地产价格内涵是现从简单到复杂再趋干简单的功利化趋势。然而,与生产性土地价格变化的同趋性,显示出途安房地产价格的封建晚期宗法土地所有制特征。明清时期的送安…  相似文献   

8.
三坊七巷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一、孕育期——唐末至宋没有史 料确切记载过三坊七巷这片土地何时开始成为居住区。福州濒海多水,历史上曾经整个沉浸于水中。根据考古地质工作者的研究,西汉时期,闽江口的水岸在今天新店的湖前一带.冶城所在的地方是江河北岸突出部的半岛,而乌山、于山这一带还处于水中。后来成为三坊七巷的这片土地自然也还沉浸于水中。它何时成为陆地没有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代会馆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代,会馆的出现、发展与兴盛映衬着明清社会历史演进的轨迹,并随着明清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不断变更着自己的社会功能。于是,对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会馆的研究便不无意义。 一、会馆制度的界定 以往研究会馆的学者,或把会馆看作是商工业者的行会,或把会馆看作是一种同乡组织。后者几乎是被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如“会馆是一种地方性的同乡组织”;“会馆是明清时期异乡人在客地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会馆是同乡人士在京师和其  相似文献   

10.
梁洁 《中国钱币》2022,(4):63-66
<正>东古平民银行是中国革命根据地早期的银行之一,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在江西苏区创办最早的银行,所发行的铜元票是现存最早的中央苏区纸币。然而,由于东古平民银行及其扩大发展后的东古银行设立时期短,纸币流通区域有限,现存实物罕见,加之史料缺乏,均为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关于东古平民银行创办的时间,始终众说纷纭,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今南京朝天宫,相传是古代冶城遗址。关于冶城的设置时间颇有争议,盛行的说法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设置,时间是公元前495年,即吴王夫差元年。主张此说的有蒋赞初先生《南京史话》(中华书局,1963年版)、殷维翰先生《南京山水地质》(地质出版社,1979年版)。蒋先生认为:“由于南京地区富有铜铁等矿,所以到了吴王夫差时期,就在这里修筑了一座冶城,作为冶炼青铜器的地方。这也是南京最早的一座土城,位置在今城西的朝天宫附近。”殷先生认为:春秋时代,“南京是介于吴、楚两国之间的军事上的争夺要地。  相似文献   

12.
蔡喜鹏 《大众考古》2022,(12):33-38
<正>福州古城地处闽江下游,“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历史上城市的发展变化与内河水系的演变息息相关。从汉冶城、晋子城、唐罗城、五代夹城、宋外城,再到明清府城,历代选址规划、港口营建、防洪、防御及交通等都以水系整治和利用为基础,完美实现了人工建筑和山水环境的结合。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在论述东方城市设计艺术传统时,便援引福州古城为例,  相似文献   

13.
<正>1979年中国人大清史研究所和档案系中国专制制度史教研室合编了一本《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以下简称《资料》),该书把康雍乾嘉时期城乡人民的反抗斗争分为"农民反抗斗争""奴婢反抗斗争""手工业劳动者和城镇商民的反抗斗争"与"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四部分。《资料》所谓的"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实际上是反政府武装或土匪强盗。《资料》收录的108起佃户与业主之间因欠租、收租、退佃、拒退而引起的斗殴伤人事件是刑事案件,其中12起是在互殴  相似文献   

14.
吴滔 《近代史研究》2004,8(5):137-163
明清鼎革以降,一田两主制对江南地区城乡格局的重组起着非常显的作用。在一田两主制下,居城的地主士绅与农民之间只剩下土地租佃的关系,日常生活已没有较紧密的往来,主佃的居住空间可以不在同一地点。如何协调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利益愈显重要,与此相关的应对策略和制度安排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地主”为主体的地方精英的“在地性”,进而对清代江南的城乡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19世纪以后,随着抗租事件的不断增多,业主更愿意选择类似租栈的专门收租机构进行收租,由此导致城居地主和乡民之间本已动摇的联系变得更加松散,从而形成了主佃关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军票最初称"军用切符",为"日本军用手票"的简称。它是当时的日本政府为实行对外侵略战争而特别发行的、在日占区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纸币。日本军票不但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日俄战争中使用,而且还于1914年侵占我国青岛、1922年出兵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以及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和1941年太平洋战争中在日军和所占领区使用。特别是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军票券种繁多,发行  相似文献   

16.
<正>苏剧是苏州的地方剧种,别名南词、对白南词、苏滩,由南词、昆曲、花鼓滩簧合流衍变而成,原是代言体戏文的素衣清唱。2006年,苏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江南是苏剧孕育发展的土壤关于江南的区域范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主要参考刘士林在《江南文化资源研究》[1]中的划分方法,取以明清太湖流域“八府一州”为核心区的江南区域概念。“八府一州”是指明清时期的苏州、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多山之国 ,据统计 ,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69% ,山区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即为南方山区经济的发展 ,这也是明清经济史异于前代经济史的显著特征。 2 0世纪 40年代以来 ,一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卓有见地的研究 ,现从学术史的角度对这些成果作一回顾。一、明清山区经济研究的阶段与区域开掘阶段 ( 1949年— 1980年 )。1947年傅衣凌先生在《社会科学》上发表《明末清初闽赣毗邻地区的社会经济与佃农抗租风潮》一文 ,拉开了山区经济史研究的序幕。他认为明清之…  相似文献   

18.
以朱书板瓦随葬的习俗,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华北、黄河中下游一带,南方地区罕见其俗。并非所有墓葬都随葬朱书板瓦,死者大多比较年轻,或许与墓主乃非正常或意外死亡有关;大部分墓主身份、等级不高。明清墓葬出土朱书板瓦乃道教之"煞鬼镇墓"符,其含义是三台星君、北斗星君奉道教主管神祇的敕令斩杀诸鬼,保护墓主尸魂不受邪魔侵扰,确保死者平安。以朱书板瓦随葬的习俗不晚于北朝,但广为流行则是在明清时期,反映明清时期道教对社会下层和一般民众丧葬习俗的强烈渗透,同时说明,亡者平安与生者寿夭祸福有密切关联,这一观念在明清时期的丧葬实践中依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9.
《文物世界》2015,(2):2
<正>丁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南4公里汾河东岸,是明清民宅建筑群。村内有明清民宅院落33座,房舍498间,占村庄大部分面积,是明清时期丁村的原有布局,一座座古老的建筑,一件件精美的雕刻,都放射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0.
<正>《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为吴仁安教授的新著,2009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78万字,分上、下两编。上编《明清时期的江南及其所属府州厅县著名家族概况》,共四章。第一章论述明清时期江南著姓望族的历史概况与兴衰的深层原因。第二、三、四章分别为《明清时期江东望族个案研究与典型家族史解读》、《明清时期浙江望族个案研究与典型家族史解读》和《明清时期以徽州府为代表的皖南望族个案研究与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